PDF下载
大学英语教育融合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张淑芳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312000

摘要: 大学英语教育融合课程思政理念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大学英语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意识相结合。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有效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
DOI:10.12721/ccn.2025.1570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思政理念是指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理念。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更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可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和政治觉悟的培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课程思政理念也可以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为此,教师们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理念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他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以求更好地将思政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性分析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显著的意义。通过将思政教育内容贯穿于英语课程之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国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的认知,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伦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融合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及思考能力,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公民意识。

其次,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备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借助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点,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1]

二、大学英语教育融合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思考

(一)强调角色定位,强化课堂思政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首先需要英语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紧抓“课程思政”理念的积极意义,并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政理念;其次,教师自身也要加强思想意识,积极研究和寻找自身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逐步改进,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教学和英语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最后,英语教师应注意角色定位,及时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二)转变教学观念,奠定教学基础

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训和教育学生,从古至今,这是一个造福社会的工程。学科教学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自由、个性已成为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的主要标志。但是,对物质财富和名人的追寻容易导致大学生迷失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放远教学目标,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思想,确保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大学英语课本里的一些故事、名言警句和课文等,都是开展大学英语思政教学,促进道德教育和文化意识培养的良好素材。这些都对学生提升自我、践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这些内容时,还要让学生深度理解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智慧,明白中西文化差异,逐步树立文化自信意识。

(三)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中,课程思政的融合促使英语教师关注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水平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思想层面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是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3]。对此,学校可以组织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理论学习,邀请专家或一线教师到学校进行课程思政相关讲座,让教师在讲座学习过程中丰富其理论知识,为之后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奠定基础。其次,可以组织学校全体英语教师对英语课本中的阅读文章进行集体备课,找出语篇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添加到阅读课堂的教学中。

(四)注重弘扬传统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基础,通过知识教育、道德建设,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要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必须以英语教材为基础,充分整合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和英语学科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其核心素养。

基于这种情况,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积极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在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些英文著作,了解它们的起源和历史等等,并从中提取我国相关的内容,并开展相关探讨活动,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遗产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中华文化遗产的讨论中形成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从而实现学生思想层面的提升。又如,在拓展延伸中西方对于新年的理解时,将中国的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与西方的元旦节(New Year's Day)作对比,将西方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与中国的七夕节(Double Seventh Day)作对比,将西方的复活节(Easter)与中国的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作对比,通过节日文化的来源和庆祝方式,进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感受文化的丰富多彩,并形成自身良好的文化理解和价值观念[4]

(五)英语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构建

班级文化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很大影响的,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融洽的同学关系和学习竞争意识,学生才能完成自身思想政治理解的优化。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制定英语口号,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英语座右铭等,帮助学生重拾信仰。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英语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例如唱英语班歌、开展道德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建设班级英语角等等[5]。此外,教师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展更多有关思政教育的教学活动,可以以未来职业规划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辩论,或是开展讲述中国故事、革命文化、中国古代诗词名著的演讲活动或是写作比赛;还可以布置课外上网搜索新闻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关注国内社会时政大事,深刻领会国家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深化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开展这些有益的英语活动,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思政因素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努力,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斯媛,王琳琳.大学英语思政融合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42(2):158-159.

[2]张楠,李迪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思政课程路径研究[J].读与写,2022(2):1-2,5.

[3]马红霞.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1):56-58. DOI:10.3969/j.issn.1673-4270.2021.01.018.

[4]黎静.“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思政元素的探索[J].海外英语(上),2021(7):117-118,160.

[5]杨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