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论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宋燕

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人民政府,山东招远

摘要: 农业发展作为我国发展活动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保证。加强对与农业强的管理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分。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社会对于经济活动就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前发展的重要环节。这篇文章通过对于这项内容的深刻研究,找出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3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当前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应用到了各种各样的领域当中,在农业当中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通过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与之同时,我国政府近几年加强了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能够很好的缩短城乡之间的差异,促进整个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

一、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作用

1.1促进现代农业转型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从发展,传统农业逐步转向知识型农业,是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将知识、科技与教育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机械工具,利用新技术与新设备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从以往低效率的手工农业转变为机械农业,确保农业发展与时代发展共进退。转变为知识型农业,是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殷勤期望,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生产、加工与改造农产品,可有效促进农业经济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农业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水平的现代化发展,从而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积极作用。

1.2有利于提高农民收益

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也是响应我国对农业改革的期望。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生产改革的把控,从生产技术以及农业发展扶持入手改善了农业产量,但是对于提升农民的整体经济收入情况没有任何价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整体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整体的电算化程度不高,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到步伐。在整个管理活动当中,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升农民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伴随着农民科学技术的掌握,能够有效的推动农业的更好发展。随着整个管理体制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完善服务体制内容,完善整个体系的建造。为农户与农产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便于两者之间相互沟通与联系,摒除中间环节的流转,直接将农产品投向固定市场,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避免中间环节赚差价,延伸农产品的收益空间。

二、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发展困境

2.1信息意识薄弱,网络覆盖率较低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受限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多数农民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农民获得相关的信息能力比较低,整体意识比较浅薄,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没有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意识。特别城镇化发展下,农村青年劳动力都进入城市打工,在家务农的都是老一辈,他们对信息技术以及科技设备的了解不多,缺乏计算机知识,对网络的使用最多停留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将信息技术使用在农业生产中的意识。而我国实际农村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中,没有实际落实到各个农村中,网络覆盖率较低制约了农村信息平台的建设;加之,不少农业科技注重研发环节,后续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环节薄弱,导致先进农业技术不能得到有效传播,除此之外,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还不够强烈,对于信息化的应用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将信息化技术作为实际生产的主要工作,致使农业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

2.2农业信息化基础滞后,信息无法满足对象的需求

现阶段农业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建设落后,各项农业信息无法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这一原因的出现,一是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农业信息系统开发不够充分,信息来源以及信息提供渠道单一、传播的正确方式比较狭隘,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其实是基础设施落后,法律制度不够规范,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与基础建设保障,就难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能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配置信息资源,导致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引导和监督,无法将信息化技术推广到农民群体当中,降低了农民的接受程度。三是我国相关法律、规范在实际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与指导作用,难以推广农业信息产品,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

三、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群众基础工作

政府要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视,一下为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突出农业信息化工作地位。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信息化普及必须要在政府支持下,才能够不断推广农业信息产品以及科学技术产品,推动农业机械化与科学化发展,普及覆盖网络以及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备建设。政府必须要将农业信息化作为突出工作,增加对农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不断基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出台新的信息化建设政策,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农村中的普及,发挥政府的主导影响引导农民信息化生产,不断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快农业经济信息网站建设。农业信息网站是不同对象获取农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网站,不断拓展农业经济信息获取渠道,及时更新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地方农业网站的合作与系统共同开发,促进不同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信息的优质共享与分析,便于发挥信息价值,提高信息使用的实效性与时效性。且与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合作,通过微信、QQ以及微博等实现农业信息的多方位传播与共享,提升农业经济网站。

3.2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为地方农业网站服务

农业产业是社会发展的稳定保障因素,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应用,先要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体系,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及科学配置资源,实现对资源条件的高效利用,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前沿动态的关注,针对我国当前的现状,应该构建一套科学的数据库,利用一些管理的专项基金,建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采取一些信息技术,提升整体科学化水平。为保障这样数据的合理利用,农业部要根据农业生产以及农产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规划数据库的应用方案,从各个环节入手,为农民提供一个信息数据库,降低整体的经济损失,实现信息库的规范化发展,合理录入原始材料以及构建数字化检索平台,便于地方农业网站检索,为不同个体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结束语: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进行当中,会受到许多因素内容的限制,整体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对于整个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限制作用,特别是受到我国当前体制内容的影响,许多的农村地区并没有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价值,严重的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所以,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促进整个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我国发展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霁耘.论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08):58-59.

[2]刘春红,冯丽,陈顺亮.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20(13):21-22.

[3]唐中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