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形势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的开展需要及时创新思想观念,对现有内容、载体形式以及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创新,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信息的时效性得到提升,而且还可以增强信息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新闻的感染力得到提升。同时,还要加强对细节问题的处理,尊重新闻的传播规律,将新闻策划要点、重点内容等全部都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创新现有表达方式,以此来提高广电新闻的感染力、传播力。
1广电新闻感染力提升的重要性
提升广电新闻的感染力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整体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广电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在提升其感染力的同时,能够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以此来推动社会发展。同时提升广电新闻内容的感染力,可以帮助塑造公众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通过增强广电新闻的感染力,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样有利于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1]。另外由于广电新闻具有社会调节功能,所以提升新闻感染力可以引导公众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凝聚社会共识,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2广电新闻感染力提升的细节处理措施
2.1人物报道
2.1.1挖掘人物
广电新闻在报道人物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在故事和价值观,通过多种手段和角度的深入报道,可以呈现出更丰富、更真实的人物形象。首先,广电新闻可以通过采访人物本人、其亲友、同事或者专家学者等来获取更多信息,通过采访可以帮助揭示人物的性格、经历、成就、困难等方面,从而展现其多面性和生动性。其次,对人物的个人、职业、社会背景进行调查,还可以对其在业界、社会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和价值[2]。与此同时,安排专业人员为其拍摄纪录片或微电影的形式,将人物的生活、工作和思想进行全方位的展现,这样可以引导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此外结合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形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以更具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表达人物的特质和魅力,且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进行对比,这样可以从中展示出人物在特定背景下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2.1.2善于讲故事
广电新闻在报道人物时,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提升报道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比如通过一个生动的开端,简要介绍人物的背景信息,比如出生地、成长经历、个人经历等,这样可以引导观众更好地了解人物的身世和背景。与此同时,利用真实的情感故事或者小插曲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与报道的人物建立情感连接,并通过描述人物经历的事件、挑战和困境,引发对社会、人性、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入思考,让报道更具有启发性和思想性。此外要深刻描述人物在生活、事业或精神层面的成长与转变,这样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使报道更加饱满和生动,同时还要利用当事人的视角来见证历史性事件或重大变革,并通过回顾的方式呈现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历史的影响。基于此,广电新闻可以将人物报道更好地融入生活、情感和价值观,使报道更加接地气、贴近观众,同时提高报道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2.1.3刻画个性化语言和动作
广电新闻在报道人物时,会尽量客观、准确地呈现人物的语言和动作,避免过于主观或具有偏见的描述,在报道中,广电新闻通常会遵循新闻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尊重被报道人的个人形象和隐私,避免过度解读或猜测个性化语言和动作,将报道重点集中于客观事实性的描述[3]。因此在刻画个性化语言和动作时,广电新闻工作人员会描述人物的语言特点,包括口音、用词习惯、说话节奏和语速等,要注意这种描述应尽量客观准确,避免使用具有贬低意味的词语或描述。同时报道会描述人物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习惯,比如手势、表情、姿态等,这方面描述应尽量客观准确,避免带有主观色彩或偏见的描绘,以此来强调新闻的感染力。
2.2事件报道
要提升广电新闻的感染力,并做好事件报道,需根据事件的情况,做好分析,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新闻事件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尤其对于重大事件,广电新闻可以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揭示事件的背后故事和影响,只有通过深入报道,才能够让观众更加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此来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在报道事件时,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呈现,包括受害者、目击者、专家学者等不同群体的声音,使报道更加全面客观,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不仅可以促使观众产生共鸣,而且还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4]。此外通过人物特写和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容易与报道中的人物产生情感联系,如可以通过受害者或英雄人物的故事来展现事件的影响,让观众更容易被报道所感染。除此之外,在报道中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来呈现事件的现场、细节等,让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在事件报道的同时,可以适当加入引导性评论和反思,这样可以引导观众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深层意义,从而增加报道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2.3时政报道
2.3.1创新话语方式
在创新时政报道话语方式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审视时政问题,包括历史、文化、国际比较、人文关怀等,这样可以展现多样的声音和观点。通过数据统计、图表展示等方式,让时政报道更加直观、有说服力,以此来增加报道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与此同时,将抽象的政策、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和故事,不仅可以引发受众共鸣,而且还可以增加报道的情感色彩和生动性[5]。此外通过深度挖掘、跟踪报道等方式,推出系列报道或专题节目,呈现更加系统、全面的视角,这样可以增加报道的深度和连续性。还要在报道过程中,适当的尝试采用文艺、讽刺、幽默等现代化表达形式,这样可以促使报道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接受度。要注意的是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困难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务实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以此来促进社会对时政议题的理性讨论和反思。
2.3.2创新传播手段
要想创新现有传播手段,保证时政新闻报道的多样性,提高新闻的感染力,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和视频报道外,可以尝试采用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手段,让观众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了解时政信息。同时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平台,打造一些互动式的报道形式,比如设置在线投票、留言互动、问答环节等,让观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这样可以增强信息的共建感和互动性。除此之外,通过将新闻内容与社交媒体平台相结合,可以采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进行原创内容发布、短视频报道,甚至举办线上互动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新闻内容覆盖到PC端、移动端、智能电视等多个平台,做到信息全方位覆盖,提供多样化的传播路径,使得受众能够在不同设备上获取相关信息。此外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受众的兴趣和需求,精准推送相关时政报道,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生成、个性化推荐等,促使用户体验和传播效果得到提升。
2.3.3创新传播内容
要想创新传播内容就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手段,提升报道的吸引力、可读性和互动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基于此,为实现对传播内容的创新,相关新闻工作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手段进行报道,如视频、音频、文字、图表、互动性报道等,以此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比如可以尝试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这样可以提升报道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同时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量身定制相关时政内容,比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受众的偏好,方便为其提供个性化推荐。除此之外,新闻工作人员需要打破传统报道模式,通过深度调查、跟踪报道等方式,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时政事件,为受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促进受众参与,如开展讨论、征集民意、在线问答等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受众参与感和互动性。新时期形势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使新闻工作开展时也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新技术,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可视化呈现。同时还要加强国际新闻报道,增加外国时政新闻的涵盖范围,以此来提升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3结语
新闻工作在开展时非常重要,是培根铸魂的精神事业之一,尤其是在新时期发展下,广电新闻工作人员要结合目前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对新闻报道的方式、手段以及传播内容等进行创新和优化。与此同时,要从人物报道、时政报道以及事件报道等不同的角度着手,这样不仅可以对不同报道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化处理,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创新手段,丰富报道内容,促使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得到提升。只有强调新闻的感染力、传播力等,才能够将新闻的作用发挥出来,为新时代背景下广电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可靠性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方万聪.趣味性新闻的挖掘、撰写与效能提升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9):152-154.
[2]孙雅书.论以画面创新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J].采写编,2022,(09):31-33.
[3]周凯.“互联网+”背景下新闻采编技巧优化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6):195-197.
[4]盛义.融媒体中可视化新闻的构建路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2,(08):43-45+61.
[5]侯麟.新闻播音主持的亲和力和语言感染力[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