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改进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途径

李琳琳

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县第二中学,153037

摘要: 2022年新课标的出台,明确要求要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这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而这些育人要求的实现依赖于课堂教学,并最终体现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上。教师要立足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根据音乐教材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音乐赏析活动,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音乐赏析课堂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改进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途径
DOI:10.12721/ccn.2024.15708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欣赏作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中占据较高的比例。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音乐课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的基础。此外,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音乐欣赏教学打开了学生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提升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众多一线音乐教师共同研究的话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改进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学习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音乐作品,还能够品鉴和体验音乐,真正参与到对音乐美的欣赏中,获得触动心灵的感受,产生表达音乐感受以及表现音乐能力的渴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与聆听的方式获得感官刺激,促使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深入了解作者在音乐作品中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学习作者的音乐表现手法以及表现方式,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感知音乐之美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想法,将其融入音乐演绎,达到以“乐”传“情”的效果。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改进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直观演示,强化欣赏体验

初中音乐教材部分内容难度较大,情感较为隐晦,教师若直接播放音乐,学生无法精准体会到其中所表达的文化、精神、情感元素。为了强化学生体验,教师可采用更加直观的课堂表现形式,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情感,深化感知,发展感性思维。欣赏演示的形式很多,如可以将抽象的乐谱具体化,转变成生动的声像;也可以通过演奏、合唱等形式,指导学生演奏并录音,让学生从自己的表演中获取欣赏经验。初中生的感知能力逐渐提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学生的欣赏能力,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并积极展开联想,体会其中的情感价值。例如,在教学《瀑布与溪流》时,教师可结合音乐的节奏、速度、节拍、旋律等展开教学。首先,教师讲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并分析其风格,加深学生对这首乐曲的认识。随后,教师选取不同音乐片段进行提问:“这一片段中用到了哪些乐器,请你说明这些乐器音色的特点。”听完音乐,教师继续提问:“在乐曲末尾有一个熟悉的曲调,那是什么?”之后,带领学生哼唱旋律,并展示相关图片,鼓励学生表达听完这首乐曲的感受,让学生选一张可以代表自己感受的图片。由此,学生可以感受到乐曲旋律的起伏,了解其旋律特点,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引导学生跟随旋律打拍子,通过节奏演练掌握该乐曲的节奏特点和速度。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音乐进行了深入赏析,并在多种资源的辅助下升华了情感,在层层递进的赏析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二)善用信息技术,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推广。其中,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初中生处于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此时若是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只是用枯燥且抽象的语言讲解音乐作品,不仅难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还不利于初中生感知到音乐之美。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音乐欣赏教学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能够为学生的音乐欣赏打造出立体和多层次的音乐空间,促使学生在“声”“光”“电”“影”“像”俱全的音乐情境中获得感官的触动,进而从中欣赏与感受音乐之美。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影视剧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梁祝二人十八相送时周围的风景画面,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梁祝二人的人物形象有一定印象,并让学生在对作品的曲调、歌词等完成欣赏的基础上,通过人物面部的表情、动作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等其他因素,进一步感受《十八相送》中表达出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带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

(三)加强分析,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欣赏音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情感的过程,通过分析音乐情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情感是音乐的精神和灵魂,只有深入分析音乐情感,才能强化学生的体验。因此,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音乐内在情感的分析,通过转变自身角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赏析活动,以提升欣赏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分析音乐时,教师可适当介绍音乐的创作背景、创作者信息等,使学生更好地赏析音乐,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时,这首歌曲所传递的情感价值是让学生感受世间的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要点,用轻柔自然的情绪演唱这首歌。再结合音乐特点融入情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充满爱的故事,如给环卫工人送热水、给孤寡老人送爱心等,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体会到世间的爱。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演唱这首歌曲,使其感受音乐所传递出来的爱。

三、结语

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音乐教师应提高对欣赏模块教学的重视程度,优化与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方式,深度研读教材内容,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并通过对比教学以及综合活动的实施,促进初中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索[J].读写算,2022(21):109-111.

[2]赵暶.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