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游戏性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黄秋萍

广西北流市少年宫,537400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贯彻执行与深度融合,教师群体纷纷探寻音乐教学走向开放化、趣味化、游戏化以及快乐化的可行性途径,力求在音乐课堂上高品质地科学构建快乐教育、开放教育与主体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纷纷在音乐课堂上实施音乐游戏活动,以此实现小学生的快乐参与、积极感知、欣然悦纳与兼收并蓄。
关键词: 音乐游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要求教师对知识的传递和对学生的积极、积极的态度。小学生由于缺少生活体验,缺少学习技能,音乐课堂上,学生少有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常常会使教师的教学策略不能很好地实施。在探讨音乐课堂改革方案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从而使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少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校园,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不熟悉,甚至会因为对环境较为陌生而排斥学习新的知识。学生除了学习音乐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其他学科,如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知识。有些时候学生会因为学习压力较大,不愿意再把精力花在学习音乐知识上,长此以往,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当前,部分音乐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方式来教学音乐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点,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为了让学生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想尽各种办法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可最终的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音乐渐渐疏远,甚至会对学习音乐产生抵触的心理,进而不喜欢上音乐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音乐教学,学生是很被动的,难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未能合理安排课时

当前,因受以往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对小学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以至于有少部分学校会占用音乐课的时间,导致学生接触音乐课程的时间较少。在此教学环境下,音乐课常出现缺少课时的现象。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在对音乐学科的课时安排方面欠缺一定的合理性,导致学生一个星期只能上一次音乐课,甚至要间隔两个星期才可以上一次音乐课。长此以往,想要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艺术修养就成为了难以落实的教学任务。

二、音乐教学中游戏活动的科学实施

(一)立足舞蹈元素实施游戏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活泼欢快的舞蹈元素融入游戏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复合型艺术认知机会,帮助小学生积累下更多更好的艺术元素、审美体验以及美育资源。舞蹈是有形而无声的抽象艺术形式,音乐是有声而无形的抽象艺术形式,因而舞蹈与音乐立足游戏活动的艺术整合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个高品质、高体验、高收益的艺术积累与美育成长过程,能够加速小学生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将“孔雀舞”引入音乐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展示出孔雀舞的仿生理念、唯美造型、雅致舞姿、卓绝风韵,而且,小学生还能够欣赏到空灵娟秀、清新高洁的傣族音乐,尤其是葫芦丝乐器的独领风骚,更能够给予小学生良好的欣赏体验与想象空间。为了将孔雀舞更加游戏化,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自主选取孔雀舞中个人最感兴趣的肢体造型与经典动作,实现舞蹈作品的简易化以及大众化,以此打造一个以高雅艺术为审美素材的模仿游戏。这样,以傣族音乐为伴奏音乐与活动背景的音乐课堂上就会出现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小孔雀”,在努力模仿、主动表现、改进优化中完成一个个具有一定质量的孔雀造型与经典动作,在开放化、大众化、艺术化的模仿游戏活动中尽情体验音乐艺术、舞蹈艺术以及游戏快乐。因此,舞蹈元素是音乐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强力抓手,推动游戏活动走向高品质、高层次与高体验,直接优化音乐教学。

(二)立足传统元素实施游戏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高品质的传统元素融入游戏活动,将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宝贵滋养进行有效传承,以此对小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修养情操、灵魂境界进行有效导引与正面干预。

例如,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引入传统游戏“丢手绢”,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播放优秀儿歌“丢手绢”,让小学生开心快乐地听音乐、做游戏。在“丢手绢套装”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带到室外,自由自在地进行游戏活动,而且,小学生也可以一边做游戏,一边跟唱儿歌。如果某一个小学生没有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或其他道具)”,就要接受惩罚,为同学们唱一首儿歌,或跳一支舞蹈,或翻几个跟头,或做几个俯卧撑,或讲一个传统故事。这样,小学生就在充满传统元素的游戏活动中开心快乐地进行娱乐活动,将儿歌“丢手绢”牢牢地记在心中。而且,小学生还会留下深刻的娱乐记忆与艺术熏陶。因此,传统游戏、儿歌音乐等艺术形式能够将音乐教学推向开放自由、多元认知、兼收并蓄的复合态势,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与成长平台。

(三)立足科技元素实施游戏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先进的科技元素融入游戏活动,帮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好的视觉刺激与听觉冲击,进而形成良好的主体情绪、心理态势与精神状态。这样,小学生就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主体状态与认知能力,因而能够为音乐教学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与能力保障,帮助小学生获得深刻的认知印记以及良好的探究效果,实现小学生高质量的艺术成长。

例如,在音乐游戏“小兔子乖乖”中,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创设动画版的游戏活动背景以及良好的伴奏音乐,以此引导小学生一起哼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这样,小学生就会以音乐游戏“小兔子乖乖”获得多次齐唱机会,尽情体验音乐游戏的娱乐价值与快乐体验。而且,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的集体哼唱提供良好的伴奏服务,并渲染出开心快乐、轻松自由的良好氛围。当“小兔子”打跑“大灰狼”时,小学生可以借助轻松欢快的“兔子舞”进行集体庆祝活动,因而教师不仅需要为小学生播放兔子舞的伴奏音乐,更要为小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刺激、快乐、夸张的视频信息,强力感染小学生的认知情绪、主体心理以及情感体验,将音乐教学推向高潮。

(四)立足生活元素实施游戏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亲切自然的生活元素融入游戏活动,音乐艺术与游戏活动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教师可以将新生活、新风尚、新理念融入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活动的“二次生活化”。游戏活动走向生活化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新奇性与体验性,帮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与主观能动性,推动小学生进入积极认知、主动成长之中。

例如,在音乐游戏“快乐洗刷刷”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温馨亲切的厨房环境,而且,教师还要为小学生每人提供一个塑料盘子,更要播放流行歌曲“嘻唰唰”,音量要稍微大一点,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模仿刷盘子、刷碗、洗菜等动作。小学生可以一边哼唱、一边舞蹈、一边律动、一边表演,轻松快乐地享受音乐、舞蹈与游戏,也切身感悟大众日常厨房生活的洗刷内容。这样,小学生就会在音乐教学中体验到生活化、艺术化、审美化的游戏活动,在音乐课堂上感悟到生活的快乐。

三、小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其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加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进行全面的观察,把教室的主体性还给他们,通过游戏,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建立起师生的情感桥梁,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音乐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苗青.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2(11):85-87.

[2]尹小燕.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华人时刊(校长),2022(Z1):108-109.

[3]蒋蕾.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