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已经成为音乐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已经深刻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音乐课堂的作用,力求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原则
1.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首先,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特点,保证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方式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在学生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时,学生的课堂表现会更加优异。其次,音乐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而非教师全权负责音乐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的知识,往往比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更深刻、更牢固、更有意义。
1.2丰富融合的内容形式
小学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首先,音乐教师需要结合每节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标准,保证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适配度,借此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其次,音乐教师要主动丰富音乐课堂中的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在音乐课堂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当音乐课堂教学情境更加丰富多样时,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学生也会对每一节音乐课充满期待,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最后,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丰富需要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场地的选择进行综合考量,保证音乐课堂教学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保证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和课程质量的提升。比如,在操场开展教学时,可选择游戏教学法;在课外开展教学时,可选择线上教学法。
1.3追求循序渐进的引导
小学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引导原则,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首先,音乐教师要分析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逐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学习更多的知识,打开个人认知面,让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以及建立学习自信心。其次,音乐教师要总结和归纳现有的音乐课堂教学资源,并逐步补充音乐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完整课程教学体系,及时对课程教学体系中落后的内容进行更新,保障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有用性。最后,音乐教师要分析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的差异化问题,对学生的差异化问题进行指点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更有学习自信心、更具学习动力和学习实力,也让学生学习效果更加理想。为每个学生制订的学习计划各不相同、对每个学生采取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进而实现对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
2小学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
2.1了解传统音乐唱法,开发学生音乐表演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了解传统音乐的唱腔唱法入手,大力开发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首先,音乐教师可以把开放式的讨论活动带进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课堂,同学们畅所欲言地分享自己了解的传统音乐唱法。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中,有些学生说“京剧是不是属于一种传统音乐唱法呢?京剧表演还需要进行化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说法进行肯定,并向学生介绍《武家坡》这一戏曲文化和流行音乐结合的一种唱法。有些学生说“少数民族地区对唱山歌是不是属于一种传统音乐唱法呢?这种唱法总是能让人感到震撼”,教师同样可以对学生的说法进行肯定,并带领学生分析不同少数民族山歌的特点、学习京剧的生旦净末丑。比如,在学习《太阳出来喜洋洋》时,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传统音乐唱法演唱,并向学生传授传统音乐表演的关键点,再由同学们展开模仿。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音乐表演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也能实现音乐课程教学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融合。另外,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对学生音乐素养的调查和分析,从学生群体中选出优秀领唱者,由其带领学生合唱传统音乐,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也能突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以及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展示欲望。为了担任领唱者的角色,同学们纷纷在课堂中认真投入地学习、积极与教师互动以及踊跃展示个人能力。
2.2灵活加入传统乐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将传统乐器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传统乐器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融合,何尝不是小学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体现。首先,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使用传统乐器作为伴奏,让学生形成对传统乐器的初步认知。比如,在学生学习“山谷回响”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音乐教师可以使用竖琴模仿山谷的声音,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在展示传统乐器的魅力之后,学生会产生对传统乐器的喜爱和探究学习的欲望,学生纷纷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状态,也能因此转变学生学习状态、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其次,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使用传统乐器的机会。比如,音乐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作为教具,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传统乐器,并由学生说出乐器对应的名字。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二胡、古筝、琵琶的弹奏触感和演奏方法。在拥有弹奏传统乐器初体验之后,学生的音乐素养将得到有效开发。特别是在使用传统乐器为学生的演唱伴奏时,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乐器与传统音乐搭配的和谐之处,产生对传统音乐更加强烈的感官学习体验。最后,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学生亲手制作传统乐器。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制造传统乐器,并在班级范围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能够在动手制作传统乐器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动手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音乐教师还可以将动手制作传统乐器的活动作为课外拓展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这项活动,使得家长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更加了解,与音乐教师携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从而补充亲子活动的形式。
3结语
通过对以上论述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得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依托于传统音乐的唱腔唱法、依托于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和故事、依托于传统乐器以及综合鉴赏活动。在融入传统文化的同时,音乐教师还可以加大力度开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的多种融合点,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更具特色,并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刻且持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付甍.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探究[J].高考,2023,(28):159-161.
[2]樊亮亮.小学音乐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探究[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09):40-41.
[3]陈兴山.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学周刊,2023,(2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