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张圣 冀蕾 盛舒哲 王兴华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明县供电公司 山东东明 274500

摘要: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关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得到了最大化,系统配置应尽可能科学合理。但是,在一些电力系统中仍然存在许多供配电问题,影响着电网的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对于智能配电网项目的标准化建设,这类问题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对智能配电网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要广泛运用到自动化技术,可以确保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智能配电网工程的运行安全性,提升智能配电网系统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就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技术;智能电网;配电网建设;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1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电网供电质量,让用户获得更多优质电力,获得更高的配电网管理效果。配电自动化与智能配电网密切相关。只有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才能保证智能配电网的良好运行。两者的主要技术手段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在配电系统方面,智能配电网具有巨大的优势,包括更加丰富和完善的电力技术,实现了各种高科技的有机结合,统筹规划下,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进一步提升了配电系统的整体性能。

1配电自动化技术内涵

顾名思义,配电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自动配电的技术。其原理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而非人工,通过信息采集、分析和整理为配电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实现配电网的自动监测、控制和故障处理[1]。在实际运行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配电网运营和管理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电力资源配置的科学、便捷、灵活和高效。从实践角度来看,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促进配电运维的优化,提高供电和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供电服务,逐步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简易配电自动化技术;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简单配电网,但不适用于智能配电网。(2)标准配电自动化技术;该技术比前者更智能,FA功能由主站控制,通信效率高,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2]。(3)综合配电自动化技术;该技术可以保证配电信息的全面应用,可为配电调度与生产营销闭环管理提供支撑,还具有决策支持功能。(4)智能型配电自动化技术;此方法的智能化程度最高,可为配电网的智能化运行提供保障。 

2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原则

智能电网的高效建设离不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只有对配电网基础设施进行严格管理,才能确保智能电网配电区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不仅需要通信系统之间的高信息传输效率,而且还确保了连接电源时的高灵敏度。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主站系统,提高配电网结构的鲁棒性,从基础层面保证配电网设备的应用安全,为优化智能电网应用质量奠定基础。配电网的运营将在区域内分布在各个方向,这也造成了工作范围过于分散的现象。如何提高配电网功能对全区的覆盖效果,进一步优化智能电网供电质量,降低供电风险概率,是现阶段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管理者还需要为智能电网中的配电自动化技术采用统一的控制管理模式,实施统一化调配,加速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与配电系统的融合发展,提高电力运输过程中问题发现与解决效率,避免电力供应受到影响。

3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3.1 配电网广域智能测控技术

当电力系统还处于分布式运行和控制阶段时,可以尝试使用分布式配电网广域智能测控技术来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其动态。此外,分布式配电网广域智能测控系统技术还可以通过更好、更快的技术手段收集信息并处理这些信息数据。对采集的结果进行处理后,将结果及时发送至调度终端,为未来电力企业管理服务提供全面的数据采集支持。分析配电网广域智能测控的技术优势:(1)可以高效地完成大规模的分布式调度和控制任务。(2)可以同时进行在线故障状态监测。当整个智能配电网设备处于连续运行状态时,可以随时查询记录和故障源,方便相关运行人员后期进行系统维护和维修[3]。(3)突出了配电网广域综合测控平台技术网络综合管理功能作用,统一网络管理所可能采集接收到的网络数据信息,设立相应网络权限,严禁任何其他人未经许可随意擅自进出。

3.2 DMS 技术

DMS(配电管理系统)技术对数据的要求很高。在创建数据库时,要确保标准统一,设备代码一致,从而建立标准化、标准化的数据库,确保设备能够同步运行,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目标,从而推动每台设备完成智能指令,为以后配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必须积极应用各种GIS软件和SCADA系统,以适应网络环境。当人们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时,他们需要创建一个网络操作环境,以确保所有软件和硬件设备都适应环境,并确保实用性和兼容性不受影响。此外,还可以使用工作流方法和一些中间媒体技术来加强流程管理。可以根据DMS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等进行测试,以确保DMS系统的集成度高、质量好、实用性强。

3.3 IDS系统

IDS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较为完善的配电自动化技术。通过分析IDS系统在我国城市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可以看出该系统主要由主站、子站和FTU单元结构组成。系统管理者还需要分析配电网运行中各结构的应用特点,检测各节点的数据信息并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提高IDS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效果,为电力企业和社会供电的发展提供更高的保障[4]。IDS系统终端与其主站和子站紧密相连。管理人员根据结构分析图定义关系,然后充分利用配电自动化管理模式的特点,借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终端单元,实现各节点的数据信息监控和采集。此外,IDS系统还使用光纤连接配电网络终端的每个单元,以进一步优化每个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效果。它是配电网终端单元之间的连接,以形成更全面的单回路网络,并与变电站连接,以构建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IDS系统管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IDS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子站能与现场工业计算机或嵌入式系统携带的子站终端建立联系,为智能电网的高效应用奠定良好基础,还能通过用户界面实现系统的操作与管理,简化供电系统相关信息查询流程,切实提高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效果。

3.4 通信及平台支撑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优势,需要应用通信技术来提高通信效率,确保自动化目标的实现,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性能不受影响,提高其自动化维护水平。通信技术和平台支持技术都是开放技术。在技术应用时,需要准确掌握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以确保数据能够实时流通和共享[5]。配电人员还需要注意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科学地使用DMS建模方法对终端信息数据进行重新编码,使SCDA信息和CIS信息能够在拓扑结构中集成和集成;还需要处理客户信息和服务信息,确保实现信息一体化,促使多个系统互通、互享、互用,在DMS流程化管理作用下不断优化配电网信息交流方式和软件技术应用程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国家对地方电网改造和完善的进一步投入,发展自动化网络和全智能化变配电网络已基本成为国内大中型电力企业及其未来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和必然趋势。从信息技术系统到电力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其他方面,为了有助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星.浅析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116-117.

[2] 周福生.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9):1+3.

[3] 李兰.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203.

[4] 刘勇龙, 智能配电网故障报警和处理系统. 浙江省,固力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12-26.

[5] 张创伟.智能配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世界,2016(16):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