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注册会计师视角的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同作用研究

张辉 杨鸿云 李华银 保靖涛 肖毅豪

云南工商学院,云南省昆明市,651700

摘要: 论文从注册会计师的视角出发,探讨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同作用。首先概述审计的起源和发展,然后界定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概念、区别与联系。接着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类型,包括伙伴关系型、协作关系型和没有关系型,并探讨协同的动因及优势。最后,提出实现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的具体途径。研究意在优化审计实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视角;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协同作用
DOI:10.12721/ccn.2024.1571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审计作为确保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手段,其起源可追溯至早期的商业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复杂性的增加,审计职能不断演进,遂形成了现代审计体系。在此过程中,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外部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合规性,而内部审计则侧重于组织内部的控制和风险管理。尽管两者在目标和执行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在确保企业整体治理和运营效率方面具有紧密联系。本文旨在探讨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协同作用,分析其关系类型、协同动因以及协同优势,并提出有效的协同途径,以此强调了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当中实现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同对于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

1审计的起源和发展

审计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当时主要以监督和验证财务交易为目的。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的文献中已有审计活动的记载。然而,现代审计的雏形始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随着公司组织形式的兴起,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股东和投资者需要独立的第三方来验证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1844年,英国颁布了《公司法》,首次规定了公司必须进行年度审计。随后,审计职业逐渐形成,审计准则和方法得到发展。20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扩张,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审计行业开始规范化,审计准则和法规逐步完善。进入21世纪,审计不仅关注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还扩展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领域,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概述

2.1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概念

外部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个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以提供给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决策有用的信息[1]。内部审计则是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或人员,依据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价和建议,以帮助管理层改善控制和提高效率。

2.2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

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体现在审计主体、审计目的、审计范围等诸多方面,现将二者的主要区别总结如下表:

2.3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联系

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在表现出多方面的区别的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概述

3.1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类型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伙伴关系型、协作关系型和没有关系型。伙伴关系型强调内外部审计之间的高度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提高审计效率;协作关系型则侧重于在特定项目或任务中相互配合,但各自保持独立性;没有关系型指的是内外部审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这可能导致审计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效率低下。

3.2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的动因

协同的动因主要包括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共享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协同可以使得内外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和审计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交流,从而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同时,通过协同,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

3.3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的优势

协同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首先,协同可以减少重复劳动,节约时间和成本。其次,通过协同,内部审计可以借助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判断,增强自身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外,协同有助于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审计人员的专业成长[3]。最后,协同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和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提高审计工作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4.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途径

4.1 建立协同机制

制定协同工作框架可以帮助明确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角色和职责,具体包括确定合作的范围,以及在哪些领域和项目上双方可以进行合作。此外,建立稳定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双方能够及时交流信息和审计结果。

4.2 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定期举行联合会议是加强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双方了解各自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促进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交流,而交流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经验则有助于双方共同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

4.3 协同审计计划与执行

制定统一的审计计划可以确保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关键领域和时间点上协同工作,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双方可以协同进行,共同利用审计资源和工具,从而提高审计的全面性和深度。

4.4 促进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交流

互相学习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交流各自在审计实践中应用的工具,可以促进双方的专业成长。同时,共同研发和应用新的审计技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4.5 培训与教育

定期组织内外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可以确保双方人员对最新的审计知识和法规更新有充分的了解。建立持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计划,有助于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6 监督与评价协同效果

设立协同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审查协同工作的成效,可以确保双方的合作是高效和有成效的。根据反馈调整协同策略和方法,可以持续优化合作模式,确保协同工作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5结束语

本研究从注册会计师的视角出发,对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协同作用展开了深入探讨。通过回顾审计工作的起源和发展,阐述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概念、区别与联系,并分析了协同关系的类型、动因、优势和途径。研究认为,通过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还能增强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实践意义。同时,对协同审计在不同行业和环境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探索还有待深入,以及如何借助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协同审计的流程和效果仍是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梦茹.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同研究[J].时代经贸, 2021,18(10):12-13.

[2]张宇.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同[J].北方经贸, 2020(1):2.

[3]李顺利.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调与贯通[J].现代企业, 2020(3):2.

作者简介:

指导教师:张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