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医艾灸护理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冼秀玲 林洙宇 滕青琳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538021

摘要: 分析中医艾灸护理措施,探究这种护理方法可能对大肠癌术后病人肠胃功能恢复情况产生的影响,并为医护人员拟定护理方案提供支持。方法 选择院内58名患有大肠癌,且进行手术的患者,其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时间都在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内。运用抽签法进行分组,使病人成为两个小组,组名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包含的人数都是29人。参照组别,以不同方法对两组提供护理服务。通过传统护理服务对照组,并通过中医艾灸护理服务观察组。结果 在疗效方面,观察组相对更加优异;在肠胃功能恢复情况中,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艾灸护理效果显著,其可以对疗效产生积极影响,提升病人的肠胃功能恢复速度,所以要认识到这种护理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艾灸护理;大肠癌;肠胃功能
DOI:10.12721/ccn.2023.15706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大肠癌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症,其大多出现在老年群体,能够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在治疗这种病症时,多会予以手术疗法,也就是通过切除病变肠段,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然而在手术结束后,病人很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肠胃功能紊乱。对此临床上认为,在手术结束后要及时开展对病人的护理服务,改善肠胃功能,以减少病人痛苦。但当前采用的护理方法存在许多缺陷,未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护理,无法对肠胃功能进行积极影响,因此需要探究一种更有效的护理方法。随着中医药文化持续发展,中医艾灸护理的应用率正不断增加,该护理模式可以对病人进行艾灸,通过刺激不同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基于此,为了解中医艾灸护理的具体效果,明确其是否可以在大肠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作用,本文特此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选择58名患有大肠癌,且进行手术的患者,通过抽签法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组名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包含的人数都是29人。在对照组内,包含的男性有16人,女性有13人,最年长的有73岁,年龄最小的有57岁,平均(64.18±3.26)岁。属于结肠癌的有10人,属于直肠癌的有19人;在观察组内,包含的男性有17人,女性有12人,最年长的有72岁,年龄最小的有55岁,平均(64.15±3.23)岁。属于结肠癌的有9人,属于直肠癌的有20人。纳入标准如下:①经检查,确认患有大肠癌;②接受手术治疗;③手术前2周没有使用抗生素;④基本清楚此次研究各项内容,且愿意参与到研究中。排除标准如下:①存在严重并发症;②以往患有其他部位的肿瘤;③重要脏器功能异常;④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配合研究;⑤精神状态存在异常。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别,以不同方法为两组提供服务。通过传统方法服务对照组,也就是对住院环境进行优化,保证病人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并在发现病人心理状态存在异常时,立即进行干预。此外,需要定时更换切口部位的敷料,根据情况对病人使用抗炎药,以免其切口部位发生感染。通过中医艾灸护理为观察组提供服务,具体方法如下:(1)针灸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对施针的部位进行全面消毒,随后进行施针。选择病人的双侧足三里穴位进针,并施加电持续波,确保其参数适宜。治疗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每天治疗一次或两次,根据病情进行调整[1]。1个疗程是3天。(2)热敷护理。选择病人的神阙穴位予以药物,将其体位调整成平卧位,并对吴茱萸布袋进行加热,将其温度提升到60℃,随后进行药敷。每次的药敷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每天治疗的次数是2次或3次。1个疗程是3天。(3)督灸护理。选择病人的督脉大椎到腰俞的脊柱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将适量生姜汁涂抹到治疗部位,随后将督灸粉撒在治疗部位上。完成上述操作后需要通过湿热毛巾擦干。(4)隔姜灸。沿着生姜的纤维对其进行切片,通过三棱针对其中间进行穿刺,以形成数个孔洞。在施针的过程中,要把姜放到穴位上,并在姜的上方放置艾炷,随后点燃。如果病人表示有灼痛感,则要提起姜片。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分成显效、有效和无效,判定标准如下:①显效。如果病人在接受护理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且中医层面的临床表现消失,即判定为显效;②有效。也就是病人在接受护理后,胃肠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且中医层面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好转;③无效。也就是病人各方面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存在恶化的现象。(2)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禁食时间和术后排便时间,根据实际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疗效相较对照组更加优异(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截图1738825438.png2.2.分析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

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肠胃功能对比(h)截图1738825531.png3.讨论

大肠癌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症,其主要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其中直肠癌在胃肠道中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一旦患有该肿瘤,病人的大便次数将明显增加,且很可能出现便血的问题。此时如果病人没有及时得到治疗,病情将不断恶化,从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2]。目前在治疗这种疾病时,多会选择手术治疗,但是在手术治疗结束后,病人的肠胃功能将受到一定抑制,导致病人的生活品质下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对此临床上认为,要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然而多数医院采用的护理方法较为常规,无法直接干预病人的肠胃功能,这对病人的恢复非常不利。在中医药文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医疗法的应用率正不断增加。其中,中医艾灸属于常见方法,该方法可以对病人的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大肠癌的治疗中,该方法同样可以表现出重要作用。例如有研究称,在大肠癌手术完成后,通过对病人进行艾灸,病人的肠胃功能将得到一定改善,将实现在短时间内结束禁食,且术后的排便时间将大幅度缩减,因此其认为,可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艾灸,以提高术后护理水平[3]。基于此,为了解该护理方法的实际效果,本文特此进行研究。根据此次研究可以发现,在运用中医艾灸护理时,病人的肠胃功能将显著改善,且术后的排便时间和禁食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代表中医艾灸对肠胃功能的改善具有实际意义。该结果和其他研究基本一致,所以本文有理由认为,中医艾灸护理实际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在大肠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通过使用中医艾灸护理,病人的肠胃功能将得到改善,术后恢复速度将明显增加,因此可以对该种护理方法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璐琳,韩文哲,陈鹏.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8(18):014.

[2]杨艳,韩涛.基于时间医学的择期艾灸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1,3(4):8.

[3]赵同贞,武胜举.中医艾灸护理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