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当今社会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是一场影响巨大的信息技术变革,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手段,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为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方法,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但是,在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大数据时代也给学校管理构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在校学生信息数量扩大、方式多样化以及服务能力升级,学校的辅导员管理策略也需要相应变革。需要高校辅导员与时俱进,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将大数据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大数据视域下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路径的必要性及挑战
2.1适应新时代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及建设需要
大学的教育对学生个体而言具有决定人生的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赋能成长的教育工作。现代教育思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学生丰富的个人成长经验是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发展的根本。但是,大数据使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多样化特点,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而传统共性化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成长需要,无法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教育活动和管理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综合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尽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在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决策主观、对问题的干预不及当时、管理方式缺乏个性化等问题,创新管理能力也无法与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思维方式相匹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建设一支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是深入推进高校教育工作之需。高校辅导员要运用娴熟的信息化技术构建网络化教育平台,以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和育人重任。
2.1辅导员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较低
大数据时代大学辅导员的整体素养和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因为高校学生工作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往往是庞大的,同时大数据信息也具有较强的复杂度,因此辅导员必须从大量信息中提炼有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应用于工作中,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以熟悉并掌握相应的技能,但是就大学辅导员团队的现状而言,部分辅导员的技术能力相对较弱。
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生认知方式更加多元,学生性格特点更加突出,学生更希望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实现自我管理,而非处于被管理的状态。但是,部分辅导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仍然采用了常规的管理工作方法,用命令式的方法去教育学生,而并未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并未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没有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者。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需要辅导员进行对管理的革新,这也是辅导员进行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全新问题。
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究
思维观念层面:培育辅导员的大数据思维,形成创新性教育观念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大数据发展潮流,转变教学工作思路,跳出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范式,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判断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载体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并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一些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舆论基础。
教育模式层面:打破传统教育范式,进行“沉浸式”教育模式
随着大数据科技与数字传媒技术的蓬勃发展,学校辅导员需要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更符合学生选择接收信息习惯的“沉浸式教育”。沉浸式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创造性的情景再现、情境营造和情绪营造等手段,让参与活动者的思维与行动能够直接对接于教师的主体思维与行动,从而经由教师情感的带入产生人们无意识的接纳、理解和追随,从而润物细无声地激发他们心中潜藏的崇尚真善美的正向力量。通过沉浸式教育策略将有助于通过情景演绎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针对性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技术能力层面:建设信息化辅导员队伍,提高大数据运用技术能力
从学校角度来看,一方面可以组织各学院、各专业的辅导员进行集体学习,接触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并掌握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技巧,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将资深辅导员和年轻辅导员组成一对一互助对子,积极发挥资深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发挥年轻辅导员在信息技术和理论知识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
从辅导员的立场出发,辅导员们应积极接受新鲜事物,通过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逐步掌握大数据有关专业知识,增强对数据的敏感度,提高信息处理水平、统计分析与判断能力和信息分析水平。
数据安全层面:加强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健全信息安全防控体系高校要健全信息安全防控系统。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运用时,必须要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利因素,以防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确保学生信息采集的科学合法性,同时学校也要不断健全安全防控体系,严格指定学生信息登录权限,并加强日常监管和规范操作,同时辅导员也必须重视对学生数据的安全管理,及时意识到学生数据泄露所带来的社会危害的严重性,在保障学生数据安全的情况下使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5.总结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高等教育”模式成为新的亮点。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应该以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为依托,以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为导向,以学生精准化管理为核心,致力于利用数字化赋能成才和综合服务,实现“精准教育、精准管理、精准服务”,使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使学生工作提质增效,最终达到“三全+精准”的赋能成长目标,助力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的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令[2006]24 号,2006
[2]钱芳.浅析大数据时代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39-40.
[3]刘宏达,穆帆.提升高校辅导员大数据素养的时代价值与实施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97-102.
[4]张锐,董志,夏鑫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