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历程研究

​李霜微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 回顾一百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焕发光彩,是因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现实境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最终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从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提出,发展阶段和意义三个层面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历程,有助于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理论和实践进步。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历程
DOI:10.12721/ccn.2022.1571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提出和内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提出或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由中国的国情特征和马克思主义性质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中国最先得到传播,是因为这一学说自发地契合于当时中国现实和思想界的需要。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辉煌的思想历程正式启动,并成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决意改变中国和改变世界的思想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内涵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关系基本过程及其规律的探索,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关系历史性变革中形成和接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人民性、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发展和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凸显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 “中国智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秉持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最深刻地体现在对来中国经济关系发展和变革实际问题的探索中。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

(一)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理论

1925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前途是社会主义。1947年12月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实践基础上的创立。

(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56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我国政治和经济发展道路进行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 “过渡”的经济关系为对象的。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内涵作出的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认识的新的跃升。     

(三)第三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在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作出新的判断,即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判断,强调了它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在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和人类文明进程中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过去乃至未来,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进入 20 世纪,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2年,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的思想,即“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有利于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二)有利于实现两个一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现代化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质,最为鲜明地刻画了中国现代化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认识的升华。习近平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三)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明确指出和平和发展两大时代主题,为分析世界经济政治问题的理论指南。 2020 年在全球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逆流、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况下,习近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提出,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盈的方向,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四)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旗帜和方向,开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作为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旗帜和方向,以“四个自信”的底气和姿态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沿引领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引领的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而且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历史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 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7-58.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63.

[4]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

[5] 习近平.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新境界[J].求是,2020,(16):1.

[6] 顾海良.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回溯[J].理论导报,2021,(06):25-29.

[7]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6.

[8] 习近平.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1.12.

[9] 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