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提升幼儿自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李春娟 杨文涛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大明宫幼儿园华清分园(陕西西安),710004

摘要: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对外界危险的感知不敏锐,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而教师不仅肩负着教育幼儿的责任,也是幼儿的“守护者”,要时刻将幼儿放在眼里,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因此要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此,本文针对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安全教育;幼儿;自护能力
DOI:10.12721/ccn.2024.15755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幼儿安全不仅关系着每一个家庭,而且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安定有序。幼儿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就是幼儿园,而幼儿园育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安全教育。基于此,幼儿园和教师要对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提高思想重视程度,注重将幼儿安全教育渗透、贯穿和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确保幼儿安全教育得以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助力幼儿的安全发展和茁壮成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幼儿应对危险的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建立坚实的保护屏障。因此,通过幼儿一日活动,探索幼儿安全教育的可靠路径,可为制订有效的幼儿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可靠支撑,加强对幼儿的保护力度,减少幼儿危险事故的发生。

一、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幼儿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迫切需要一个适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幼儿是否处于安全环境中和安全状态下,往往会对幼儿自身的身心成长、健康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安全教育渗透过程中,幼儿的心理认知也会逐步成长,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至为重要、不可替代的影响。当前在幼儿身心发展中,他们对事物的兴趣逐步提升,他们猎奇和探究心理进一步丰富,但由于自身敏感性同身体协调性匹配性不足,加之幼儿自身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他们往往对自身行动的后果难以预料,由此导致他们无法对紧急情况进行合理、迅速、正确的判断,从而容易导致一系列不安全问题和不安全事件的产生,基于此强化幼儿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二)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大部分都是父母一对一的看护,几乎没有遇到危险的可能,使得缺乏预防危险发生的能力。再者,大部分家长很少会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认为幼儿园会教给幼儿安全保护的措施,没有必要自己来教育。而进入幼儿园以后,幼儿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家人的保护陪伴,安全意识薄弱。而且教师不可能照顾到幼儿的方方面面,幼儿难免在日常活动中会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进而影响自身安全。幼儿园幼儿较多,教师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在幼儿各自游戏的时候,教师难以保证每个幼儿都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而且幼儿园偏向于自由教育,更多的是让幼儿自主游戏,保护幼儿的天性。加之每个幼儿性格不一样,游戏活动选择也不一样,教师很难照顾周全。

二、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以生活性为基础进行安全教育

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园和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叮咛、嘱咐,让幼儿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相关安全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相关风险的规避。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幼儿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知识接受能力和速度的提高,让幼儿更加形象、生动地进行安全知识理解。让幼儿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懂得自身如何做,强化幼儿基于意外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的提升,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带动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和习惯的形成。

比如,在组织和指导幼儿进行剪纸工艺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手把手地指导幼儿如何科学、正确地使用裁剪刀,告诉幼儿切忌用剪刀对着或指着别人,在幼儿相互之间传递裁剪刀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将裁剪刀的“头”对着人,而是要冲着其它的方向,防止和避免因传递裁剪刀造成误伤。在幼儿上下楼梯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一定要靠着楼梯的右侧走,在上下楼时候也要注意相互之间不嬉戏、追逐、打闹,平时不要同其他幼儿在楼梯里玩耍,防止跌倒和摔伤。

(二)开展安全专题的教育活动

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是从幼儿本位出发,针对幼儿的需求,有重点地进行安全教育的活动。例如,在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中,通过观看防溺水警示教育片、溺水时的自救方法的动画,幼儿可对如何防溺水形成更清晰的认识,懂得在家长或教师不在身边时不下水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私自下水游泳等,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中,不能因贪图凉爽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如果发生溺水事故,应该立刻呼救,保持仰卧姿势,深呼吸,争取尽快靠近岸边,以提高获救机会。类似的专题教育活动内容还包括国家安全、假期安全等,教师要鼓励幼儿和家长一同观看学习,增长见识,提升安全意识。

(三)加强对幼儿体能的训练

安全保护真正落到实处还要提高幼儿本身应对危险的能力,相比于身体健康、体力强的幼儿来说,那些平时不爱运动,身体较弱的幼儿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运动量少,灵活性差,对危险的反应能力也不敏捷,很容易受到伤害。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进行过度的保护,使得大部分幼儿缺乏锻炼,导致协调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游戏时间,组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强化身体机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教师不能为了避免危险,就不让幼儿自由开展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冒险”玩法,锻炼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尊重幼儿的天性,培养他们躲避危险的能力,通过一些新奇有趣的玩法,让幼儿动起来,提高身体免疫力。例如,玩秋千的时候,教师不要固定秋千的玩法,而是要让幼儿自主探索,理解安全规则。对某种危险玩法,教师也可以适当表现出受伤的样子,让幼儿意识这种玩法的危险性。比如,荡秋千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幼儿,秋千后面没有其他幼儿的时候才可以玩,不然就会撞到别人。让幼儿亲身体验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有利于幼儿树立危险意识,保障自身与他人安全。

(四)创设环境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这个环境不仅包括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还包括我们的心理环境。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确保它是一个安全、健康的地方。这包括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识别和避免潜在的危险源,如不安全的食品、不安全的交通行为等。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环境,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包括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等。只有当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同时也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五)培养习惯以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发展自我保护能力,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锻炼等等。这些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从而更好地抵御疾病和伤害。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这包括学习如何识别和避免危险、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如何寻求帮助等等。通过培养这些技能和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我们可以发展自我保护能力,更好地保护自己,我们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和运动安全等方面,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安全无小事,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更好地保护幼儿安全。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一日活动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董家红.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21(33):173-174.

[2]王宜轩.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21(1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