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夯法施工的应用优势
在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强夯法处理技术表现出的施工优势和加固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同时通过强夯法的使用,可以进一步降低路基土壤的空隙率和压缩性能,全面提高路基结构的压实程度和稳定性。通过强夯法施工,可以有效提高路基基础结构的干密度,同时进一步转变路基基础部分的土壤压缩模量。通过强夯法施工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础部分土壤结构的振动液化水平,所表现出的地基加固处理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提高路基结构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基础部分的承载能力。现阶段,路基施工中对强夯法的使用非常常见。采用强夯法施工必须要了解路基土壤性质,可以对一些饱和度相对较低的粉土地质条件、素填土地质条件以及碎石土材料等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可以实现将碎石等不同原材料直接填充到地基基础结构内部。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注意强夯置换材料之前要充分做好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勘测工作,要保证满足强夯法施工的基础条件,以此提高地基整体的压实处理效果。此外,强夯法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表现出的另一种优势是经济成本投入相对较低,并且在工程施工中基本不需要使用辅助性材料,可以进一步控制施工材料成本的投入。与传统的注浆施工以及置换施工处理方法相比,强夯法施工表现出的经济性优势非常明显,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工程施工成本,实现道路工程建设更高的经济效益。
2软土地基条件下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软土地基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稳定性无法保障,达不到工程施工要求,须实施有效的加固处理。但在此阶段,软土地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完成软土地基加固施工后,仍不可避免地出现沉降,但可将其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有效规避施工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安全。(2)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工程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难度较大,须严格按照相施工流程来开展作业,不可省略工序,否则很容易出现滑坡。
3杂填土下卧软弱土地基强夯施工技术与加固效果检测研究
3.1工程概况
某市某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住宅共6层,建筑总高度16.7m。现场岩土勘察结果表明,地基土自上而下依次是杂填土、粉质粘土、碎石土、石灰岩、强风化泥灰岩。其中,2#楼地基总面积为3721m2,需要强夯处理的地基面积为2019m2。本文以2#楼为例对地基强夯施工技术和加固效果检测等展开分析。
3.2强夯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
(1)砂垫层。按照技术标准,砂垫层使用的材料主要为中砂与粗砂,要求含泥量不超过3%,操作时砂垫层的宽度为控制重点,要求超过路堤底部宽度,防范因为机械作业给垫层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对于砂垫层,将厚度控制为0.5m。 (2)袋装砂井。对于配合堆载预压的竖向排水体,选择袋装砂井。对于砂井的布置,按照等边三角形进行布置。设计的袋装砂井,直径大小为7cm;优选透水性较强的土工织物,当作砂袋材料;按照1.2m的间距,来布置砂井,保证穿透软土和软弱土层。(3)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对于桩基础两侧和箱形基础下端位置与两侧,运用此方法处理。设计的搅拌桩按照正三角形进行布置,桩径大小为0.5m,桩间距控制为1.0~1.4m范围内。水泥的使用量控制为加固土体质量的15%左右;水灰比控制为0.5;桩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大于1.5MPa;对于90d单桩承载力要求超过150kN;对于单位负荷地基承载力要求超过150kPa。在进行构造物的下部处理时,则需要结合埋深进行考量;对于基础埋深范围内,按照不喷浆搅拌方案处理。(4)强夯置换法。根据土体的特点,运用强夯置换法,促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使用级配碎石作为置换材料,材料粒径超过300mm的要求含量小于30%,含泥量不可以超过10%。若有建筑垃圾可以将其作为填料,减少资源消耗。作业时夯锤的质量控制为5~10t,落距控制为10m;夯锤的底面设计为圆形,直径控制为2m。夯坑按照等边三角形进行布置,间距控制为4m。(5)土工合成材料。按照技术标准在砂垫层中间布置一层强度达标的土工合成材料,促使地基土抗剪强度得到增强,保障路堤的稳定性以及复合的刚度达标。做好上部荷载的调整,有效减少差异沉降,保证均匀性。
4.3强夯加固效果检测
4.3.1现场检测方法
强夯加固检测方法有室内检测和现场检测两种,现场检测又包括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或动力初探触验等若干类型,每种试验方法的适用情况和操作方法存在差异。例如,标准贯入试验(SPT)是将专用的标准贯入器,放置于待检测的土地表面,使用63.5kg的重锤,以76cm的高度自由落下,检查贯入土层的深度。以此来判断地基加固效果。动力触探试验与此类似,但是探头的形式、操作的方法以及适用的条件均有差异。其特点是可连续贯入,并且根据土体类型不同,灵活调整落锤重量、触探杆外径,因此适用范围更广。
4.3.2试验结果分析
在本次加固效果试验中,随机抽取10个强夯点进行实验。实测地基承载力分别为172.6kPa、168.5kPa、170.1kPa、169.3kPa、174.8kPa、166.5kPa、164.2kPa、171.3kPa、167.0kPa、172.5kPa,均高于设计要求160kPa,合格率100%。由此可得,本次工程中对于杂填土下卧软弱土地质,采用强夯施工法,加固效果理想,地基荷载力提升效果明显,较好地满足了工程施工要求,为地上部分工程施工创设了良好条件,极大地保障了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与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强夯法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为充分发挥强夯法施工技术应用优势,必须要对区域的地基条件情况进行全面勘查和分析,保证施工区域地基土壤条件满足强夯法的施工要求和标准,并且施工人员需要落实强夯法的施工控制要点,全面提高路基的压实度和稳定性,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骉.软土路基填筑及地基处理设计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4(10):2019.10.008.
[2]张芳.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居舍,2019(26):49-50.
[3]化亚波.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9(26):2019.26.048.
[4]王岩.软土地基条件下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8(1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