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报
中国教育学报
《中国教育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本刊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教育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249

《中国教育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教师培训倦怠:症状、原因与对策分析 下载:30 浏览:312
  • 徐恩芹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教师培训倦怠是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不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做与培训无关的事情、迟到、早退乃至逃课。产生培训倦怠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校长对人员选派的规范性不足、部分培训相关者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培训效果评估单一、培训名目繁杂、培训内容与形式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采取提高校长对教师培训的领导力、建立有效的培训沟通机制、完善培训评估体系、整合培训项目、基于教师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等措施,有助于消除教师培训倦怠,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实践 下载:39 浏览:331
  • 刘清昆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现代化的教师培训既要做到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创生机制的遵循又要做到与其所处的时代发展的适应,并呈现案例化、虚实融合、实践性等特质。现代化的教师培训需要在培训理念、统筹机制、实施机制等多个方面实现深层变革。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教师培训中心统筹指导区域教师的学习行为,通过建构案例式的交往体系、虚实相融的培训生境、适切的实施机制服务于教师的现代化。探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实践,弄清楚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支持其实践的知识创生机制,可以推进教师培训现代化的实现。

  • 移动APP课程付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人在职学生的视角 下载:26 浏览:213
  • 岳俊芳 孙道金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探索成人在职学生APP课程付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借鉴和利用优质社会移动资源、促进成人在职学生移动学习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价值感知理论,构建成人在职学生付费APP课程采纳影响因素模型,以中国人民大学成人在职学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AMOS 24.0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订。结果表明,课程描述、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社会影响均显著正向影响付费意愿;感知风险对付费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建议从提高课程易用性、建立学习激励与传播推广机制、精美描述APP课程促进学习采纳等方面提升移动学习的绩效。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的需求研究 下载:24 浏览:212
  • 卢子洲 廖康平 朱文晓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在课堂变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转型具有重大意义。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意识较高,但信息技术应用停留在PPT呈现教学信息水平上,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程度不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修学习的能力也有待提升。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具备较强的参训意愿,并且对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形式、师资和考核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建议培训方案的制定要以教师需求为依据,合理选择培训内容;以促进学习为宗旨,重视培训模式创新;以教师发展为目的,遴选多元化培训师资;以生成成果为导向,科学设计考核方案。

  • 依托学分银行推进政行企校合作的可行性分析——以欣禾职教集团为例 下载:27 浏览:228
  • 陈戍1,2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在职业教育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深度融合、合作共赢、共建共享"为原则,建立以"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发展"的多方合作方式。创新实施"学分银行+合作平台+校企合作"的组织架构,探索政行企校的合作机制,搭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合作平台,以推进项目案例为主要抓手,充分利用学分银行"立交桥"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区域各类教育形式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互认的阻碍,促使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从而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教育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