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教育是高校面向成人学习者开展的的学历继续教育,学习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其学习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以北京M大学为个案,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视角出发,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不同特征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效应,对影响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教学建议。研究发现: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会受到自身个体以及社会实践因素的影响,学习者的先前特征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交流方式会显著影响学习效果,实时交互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效应最大;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因素有所不同,适宜的学习方式也不同。为此,高校应从学习者特征分析出发,让教学符合学生需求,强化教与学交互,构建全方位的学习评价体系,并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摘要: 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其在人才培养上选择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演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与政策设计随之变迁,其变迁的路径和目标一直围绕如何更好地实施产教融合。同时与德国产教融合的"双元制"比较,围绕职业教育跨界性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进一步演进,增强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构建职业教育共建共治共享多元的利益共同体。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高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商务礼仪"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在课程教学中运用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对学生进行职业人格分析,其结果显示:ISTJ类型在高职生中占比最高。根据分析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及强化他们求职后的稳定性。人格类型理论在大学"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推动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
摘要: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缩写为TPACK)是"互联网+"时代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活动的重要知识基础。研究以S市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为对象,构建了TPACK发展的微课设计项目。该项目设置了"案例分析—微课设计—微课制作—总结评价"四个环节和"相互讨论、自我提问、迭代设计"三条支撑性策略。研究对17名志愿者教师开展了为期4周项目学习实践,采用TPACK前后测、微课教学设计评价两种方法收集实验数据并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的TPACK框架整体水平还较低,虽然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但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专业知识的二维融合、三维融合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2)微课设计项目能显著提高TPACK四个复合维度水平。
摘要: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创新培训方式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国家提出培训"提质增效"的背景下,本文以成人转化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反思并分析了当前教师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教师培训项目的整体运行模式,提出了综合使用任务驱动式、合作式、比较式、混合式的培训方式改进策略,以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培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