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3) {
  [0]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3.157087"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68749"
    ["name"] => string(48)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3-19"
    ["click"] => string(4) "1223"
    ["soziding1"] => string(9) "王利民"
    ["soziding2"] => string(45)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
    ["soziding3"] => string(60)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山镇人民政府,131529"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农业研究进展"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3) "121"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3"
    ["soziding10"] => string(1) "9"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3.157087","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8992) "<p>引言: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可推动各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农业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方式来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全面建设,促使农业技术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通过农业信息技术的共享,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业的生产率,从而加速国家的总体经济建设进程。</p><p>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概述</p><p>信息化管理指通过收集、整理、传递与应用农业信息,借助信息化管理方式,以达到推动农业创新、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优点,迅速有效地采集和整理农业发展的各类信息数据,从而为农业发展规模的扩张、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提供一定的依据。要在农业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优点,就需要加快科学技术的传播速度,并加大对农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的相关宣传,真正地提升农民对信息技术的热情。这样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强化区域之间的农业信息的交流,持续提升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p><p>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信息管理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既能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还可以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展开全方位的监督,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预防浪费、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sup>[1]</sup>。</p><p>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p><p>(一)实现农产品产业化经营</p><p>在运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既能深入探究农产品,又能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在农业服务体系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不仅能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而且可以避开传统经营的缺陷,推动并拓宽农产品的发展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管理。</p><p>(二)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p><p>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农产品价格信息的透明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农产品能够适应性调整市场环境,信息化管理可以确保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只有在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向稳定时,才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p><p>(三)有助于实现农业转型</p><p>在农业经营管理方面,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将传统的经营方式变为知识型农业经营,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农业已经难以满足。在农业生产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先进的机械装备,对其进行加工、改良,从而适应市场的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农业经营中,不仅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而且可以推动从传统农业到知识型的农业的转型,积极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sup>[2]</sup>。</p><p>三、目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p><p>(一)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不足</p><p>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国内各个行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行业都缺少相应的专业化人才,特别是在农业经理管理方面。与其他行业比较,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这使得我国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不愿投入到农业的建设中去,从而导致农业信息化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大多科技人员都倾向于从事收入较高、工作强度较低的职业,然而由于农业工作的薪酬偏低、工作强度偏大,使许多科技人员在择业时往往忽略农业信息化行业。同时,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工作环境较差,各类基础设施也不健全,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农业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不愿从事相关工作。</p><p>(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仍未健全</p><p>目前,传统的小农经济依然是我国农业经营管理的主体,这不能很好地适应大规模的农业发展需要,而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经济体系还未建立。尽管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来发展的国家,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较大的农产品出口数量与农田面积,然后由于不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对其外在的经济环境与内在的经济制度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p><p>(三)管理观念较为落后</p><p>目前,许多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特点,对其存在着质疑、否定的态度,特别是对与外界沟通较为困难的偏远地区。无论是当地的政府官员还是农民,对新的农业专业名词都不能充分地理解,并且还会产生误解。一些区域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未与当地农民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没有将农业经济制度和标准付诸实施,导致总体效益低下。</p><p>四、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p><p>(一)加强对农业人才及设备的资金投入</p><p>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水平,除了要确保有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外,还应注重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想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当地政府可以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教育,提高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知程度,并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学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农村地区的相应人才的缺失。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以聘请专家,对乡村干部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提升其相关认知。相关部门应该在农业人才的薪酬福利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开发平台,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增加对农业软硬件设备的投资,与农民共同购置高科技的设备,优化农业的种植方式,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益,提升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认识程度,从而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sup>[3]</sup>。</p><p>(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p><p>要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建立健全农业经济体制,这是农村经济经营的基本保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具有明显的分散性特征,农产品品种、农业经济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系统的经营效率很低。为此,需要对不同区域的农业经济管理问题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并建立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各地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到管理体制的制订中去,并主动配合上级领导部门的监督,以保证管理体制的科学实施。</p><p>(三)转变思想观念</p><p>要想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以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依据,明确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科技化,推动科技水平的提升。此外,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其知识技能与整体素质,并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农业经济管理的学习,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其次,要根据当前的市场形势,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村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再次,要大力发展当地品牌,提高地方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地域文化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最后,要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引入资本和调动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p><p>五、结束语</p><p>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泛、内容复杂,要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有各方的合作和支持。在目前的农业经济经营过程中,要想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农业经济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农业人才及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转变思想观念,从而全面发挥农业经济的管理功能。</p><p>参考文献</p><p>[1]孙惠. 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01):56-58.</p><p>[2]李传霞. 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1,(26):61-62.</p><p>[3]王莉. 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 山西农经,2020,(18):71-72.</p>"
    ["miaoshu"] => string(32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提升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soziding20"] => string(0) ""
  }
  [1]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5.157002"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55845"
    ["name"] => string(6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3-11"
    ["click"] => string(3) "490"
    ["soziding1"] => string(6) "郭强"
    ["soziding2"] => string(60) "乡村振兴;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
    ["soziding3"] => string(63) "山东省邹平市魏桥镇人民政府,山东邹平,256200"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24)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2) "46"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5"
    ["soziding10"] => string(1) "1"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5.157002","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9297) "<p>引言</p><p>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支撑。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这一大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手段,越发凸显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通过充分分析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有助于指导相关政策制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成功。同时,本研究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理论的完善与创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p><p>一、&nbsp;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现状</p><p>1.1 乡村振兴政策概述</p><p>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旨在通过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战略明确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政策目标。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旨在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sup>[1]</sup>。其中,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作用,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这一政策框架为农业经济信息化提供了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p><p>1.2 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现状</p><p>农业经济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受到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转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首先,在生产方面,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了农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精准农业管理。其次,农产品流通领域通过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了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农业金融、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崛起也为农业经济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空间。</p><p>乡村振兴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各地纷纷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动了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创新。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引擎。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为农业产业的升级与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p><p>二、&nbsp;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p><p>2.1 数据孤岛问题</p><p>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过程中,显著存在数据孤岛问题。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农业信息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和互通,导致信息孤立化。不同部门、企业或机构采用的信息系统由于标准不一、数据格式差异等原因,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导致农业数据无法在整个产业链中流动和共享。这种数据孤岛现象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运用,阻碍了信息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无缝衔接,降低了信息的利用效率。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成为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亟待解决的挑战,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互通机制,加强信息系统协同发展,以促进农业信息的有效流通和整合利用。</p><p>2.2 技术水平不足问题</p><p>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普遍面临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从业者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掌握<sup>[2]</sup>。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长期存在,农民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相对滞后,对新兴技术的接受和运用存在障碍。普遍的技术水平不足表现为缺乏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操作和管理能力,以及对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难度较大。</p><p>技术水平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农业从业者若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农业生产、销售和管理,将难以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因此,解决技术水平不足问题迫在眉睫,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供技术支持、推广易用的信息化工具等手段,提高农业从业者的信息技术素养,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应用新兴技术,从而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健康发展。</p><p>三、&nbsp;管理策略研究</p><p>3.1 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p><p>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制定有效的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至关重要。首先,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各个农业信息系统能够互相识别和兼容。通过推行行业标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得以规范化,从而降低数据整合的技术难度。</p><p>其次,建设农业信息平台,作为数据整合的中枢。该平台应包括数据仓库、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接口,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同时,通过制定开放的数据共享政策,鼓励不同农业主体共享数据资源,促进农业信息的全面流通。</p><p>第三,采用先进的数据整合技术,如数据清洗、集成和挖掘等手段,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同时,注重隐私和安全保护,确保农业信息在共享过程中不泄露敏感信息,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p><p>在推行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的过程中,需与相关部门、企业和农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共同参与数据标准的制定和平台建设。此外,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对数据共享的认识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农业信息生态系统,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p><p>3.2 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p><p>为解决农业从业者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制定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至关重要。首先,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围绕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和工具,设计培训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系统操作、大数据分析、智能农业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培训体系应该覆盖农业从业者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服务。</p><p>其次,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为农业从业者提供及时的技术咨询和支持。这包括通过热线电话、在线平台等方式,为农民解决在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操作指导和技术建议。技术支持团队要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动态,随时更新培训内容,确保农业从业者能够及时了解和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p><p>第三,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服务能力。这些农技人员可以成为技术培训的推广者和技术支持的实施者,通过面对面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更多的农民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p><p>最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要联合起来,投入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的实施。通过建立专项基金、设立培训中心等方式,共同推动农业从业者技术水平的提升,确保他们更好地适应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p><p>四、&nbsp;结论</p><p>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背景,深入剖析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的数据孤岛和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以及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旨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促使农业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旨在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推动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影响机制,以更全面地理解其推动力。此外,可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深入剖析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协同作用。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关注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中的创新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智能化、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p><p>参考文献</p><p>[1]&nbsp;宋立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问题及发展策略探析[J].农家参谋,2022(24):100-101.</p><p>[2]&nbsp;颜颖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甘肃农业,2022(05):14-16.</p>"
    ["miaoshu"] => string(576)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的背景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状,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出适应乡村振兴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soziding20"] => string(0) ""
  }
  [2]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5.157004"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51769"
    ["name"] => string(6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3-10"
    ["click"] => string(4) "1425"
    ["soziding1"] => string(6) "郭强"
    ["soziding2"] => string(60) "乡村振兴;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
    ["soziding3"] => string(63) "山东省邹平市魏桥镇人民政府,山东邹平,256200"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2) "中国农业"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2) "23"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5"
    ["soziding10"] => string(1) "1"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5.157004","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9520) "<p>引言</p><p>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支撑。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这一大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手段,越发凸显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通过充分分析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有助于指导相关政策制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成功。同时,本研究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理论的完善与创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p><p>一、&nbsp;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现状</p><p>1.1 乡村振兴政策概述</p><p>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旨在通过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战略明确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政策目标。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旨在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sup>[1]</sup>。其中,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作用,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这一政策框架为农业经济信息化提供了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p><p>1.2 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现状</p><p>农业经济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受到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转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首先,在生产方面,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了农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精准农业管理。其次,农产品流通领域通过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了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农业金融、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崛起也为农业经济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空间。</p><p>乡村振兴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各地纷纷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动了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创新。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引擎。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为农业产业的升级与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p><p>二、&nbsp;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p><p>2.1 数据孤岛问题</p><p>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过程中,显著存在数据孤岛问题。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农业信息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和互通,导致信息孤立化。不同部门、企业或机构采用的信息系统由于标准不一、数据格式差异等原因,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导致农业数据无法在整个产业链中流动和共享。这种数据孤岛现象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运用,阻碍了信息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无缝衔接,降低了信息的利用效率。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成为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亟待解决的挑战,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互通机制,加强信息系统协同发展,以促进农业信息的有效流通和整合利用。</p><p>2.2 技术水平不足问题</p><p>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普遍面临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从业者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掌握<sup>[2]</sup>。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长期存在,农民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相对滞后,对新兴技术的接受和运用存在障碍。普遍的技术水平不足表现为缺乏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操作和管理能力,以及对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难度较大。</p><p>技术水平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农业从业者若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农业生产、销售和管理,将难以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因此,解决技术水平不足问题迫在眉睫,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供技术支持、推广易用的信息化工具等手段,提高农业从业者的信息技术素养,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应用新兴技术,从而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健康发展。</p><p>三、&nbsp;管理策略研究</p><p>3.1 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p><p>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制定有效的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至关重要。首先,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各个农业信息系统能够互相识别和兼容。通过推行行业标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得以规范化,从而降低数据整合的技术难度。</p><p>其次,建设农业信息平台,作为数据整合的中枢。该平台应包括数据仓库、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接口,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同时,通过制定开放的数据共享政策,鼓励不同农业主体共享数据资源,促进农业信息的全面流通。</p><p>第三,采用先进的数据整合技术,如数据清洗、集成和挖掘等手段,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同时,注重隐私和安全保护,确保农业信息在共享过程中不泄露敏感信息,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p><p>在推行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的过程中,需与相关部门、企业和农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共同参与数据标准的制定和平台建设。此外,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对数据共享的认识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农业信息生态系统,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p><p>3.2 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p><p>为解决农业从业者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制定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至关重要。首先,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围绕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和工具,设计培训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系统操作、大数据分析、智能农业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培训体系应该覆盖农业从业者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服务。</p><p>其次,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为农业从业者提供及时的技术咨询和支持。这包括通过热线电话、在线平台等方式,为农民解决在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操作指导和技术建议。技术支持团队要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动态,随时更新培训内容,确保农业从业者能够及时了解和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p><p>第三,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服务能力。这些农技人员可以成为技术培训的推广者和技术支持的实施者,通过面对面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更多的农民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p><p>最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要联合起来,投入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的实施。通过建立专项基金、设立培训中心等方式,共同推动农业从业者技术水平的提升,确保他们更好地适应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p><p>四、&nbsp;结论</p><p>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背景,深入剖析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的数据孤岛和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以及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数据整合与共享策略旨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促使农业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技术培训与支持策略旨在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推动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影响机制,以更全面地理解其推动力。此外,可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深入剖析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协同作用。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关注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中的创新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智能化、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p><p>参考文献</p><p>[1]&nbsp;宋立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问题及发展策略探析[J].农家参谋,2022(24):100-101.</p><p>[2]&nbsp;颜颖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甘肃农业,2022(05):14-16.</p><p>作者简介</p><p>姓名:郭强性别:男民族:汉族&nbsp;&nbsp;&nbsp;出生日期:1972.08.08籍贯:山东邹平&nbsp;&nbsp;职称:中级经济师 学历:大专&nbsp;&nbsp;研究方向:农村经济</p>"
    ["miaoshu"] => string(576)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的背景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状,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出适应乡村振兴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soziding20"] => string(0) ""
  }
}
世纪中文出版社

请选择 目标期刊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 下载:121 浏览:1223

王利民 《农业研究进展》 2023年9期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提升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下载:46 浏览:490

郭强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的背景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状,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出适应乡村振兴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下载:46 浏览:490

郭强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的背景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状,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出适应乡村振兴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