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政策情境、组织行动逻辑与个人行为选择——四十年来项目制的政策效应与高校组织变迁 下载:65 浏览:477

阎光才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40年来我国注重效率的项目制宏观政策取向,具有行政科层与市场竞争双重逻辑嵌套的特征,它推动了高校内部组织结构与制度的快速变迁,使得高校基于指标生产的组织特征愈加凸显,进而影响到微观层面个体的工作动机与行为。当前有必要反思这一政策取向所带来的相关效应,减少政府过多项目发包,还原项目的资源本质并回归学术组织本性。

在哪里延续科研之路——理工科博士生就业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81 浏览:489

徐贞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35所研究生院高校190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调查数据,结合对35名博士的访谈,分析了理工科博士生就业偏好的总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理工科博士生的就业偏好总体呈多元化趋势,个体呈动态变化特征;七成博士生期望在北上广深及东部城市工作,就业选择最看重行业前景、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性别、读博动机、学术发表情况、期望工作城市、父亲职业等因素对理工科博士生的就业偏好有显著影响;婚姻状况、导师及指导情况、母亲职业等因素则影响不显著。

象牙塔背后的阴影——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对学术活力影响述 下载:70 浏览:468

阎光才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伴随社会以及高校内部组织环境的变迁,学术职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传统的信念、价值以及工作和生活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并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在此压力之下,教师的行为表现乃至心理、精神以及身体状态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如工作满意度下降、激情消退、精神紧张乃至倦怠等。这些由过高职业压力所带来的负效应,往往会影响到教师的学术活力甚至创造力,它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对当下学术制度与政策环境予以反思性的审视与评价。

人力资本抑或身份符号:研究生就业匹配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载:89 浏览:504

张东海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研究生就业匹配涉及教育程度、专业和能力是否匹配三个方面。基于对36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研究生在就业时出现教育程度不匹配、专业不匹配、能力不匹配现象的比例分别约为35%、40%和35%。性别是影响就业匹配的重要因素,女性研究生在就业匹配上处于劣势;专业、就读院校、学位类别也是影响就业匹配的主要因素,其中研究生阶段就读院校因素的影响大于本科毕业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和学业成绩对就业匹配也有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就读院校和专业的信号功能强于学业产出因素。

学术型博士生抱负与科研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研究生院高校的分 下载:85 浏览:493

王海迪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期

摘要: 基于我国38所研究生院高校1729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学术型博士生抱负与科研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博士生教育规模扩张及就业多元化的背景下,博士生的抱负呈现多元化、异质化的特征。自我承认和人际归属抱负、社群贡献抱负、社会认可抱负对三类科研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影响,财务自足抱负对三类科研能力并无显著影响。自我承认和人际归属抱负、社群贡献抱负对三类科研能力的促进作用较大;社会认可抱负对构想与实践能力、专业表达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作用较大,对前期准备能力的促进作用有限。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