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1) {
  [0]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5.157027"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69002"
    ["name"] => string(36) "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技术"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3-19"
    ["click"] => string(3) "514"
    ["soziding1"] => string(9) "阮奕恕"
    ["soziding2"] => string(69) "广东;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技术;可行性;效益"
    ["soziding3"] => string(60) "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广东省阳江市,529500"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水产研究进展"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2) "53"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5"
    ["soziding10"] => string(1) "4"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5.157027","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7645) "<p>一、引言</p><p>养殖业一直是广东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农业产业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对虾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然而,传统的对虾养殖模式面临着水质污染、疾病防控和能源浪费等问题,亟需寻求新的技术和模式来改善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并提出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技术的应用,以解决传统养殖模式所面临的挑战。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为广东地区养殖业实现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目标,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p><p>二、传统养殖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p><p>2.1 水质污染与处理难题</p><p>传统对虾养殖中,水体中因养殖废弃物、饲料残渣和虾体代谢产物的积累,容易导致水质污染问题。水质恶化不仅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健康,还可能引发藻类暴发、氧气不足等生态灾害。同时,传统处理污水的方法成本高昂,处理效果有限,难以持续保持良好的水质。</p><p>2.2 疾病防控与用药问题</p><p>对虾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常见的风险。病害的爆发可能导致养殖场的严重损失。传统养殖模式下,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是主要手段,但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甚至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潜在危害。</p><p>2.3 能源与资源浪费问题</p><p>传统养殖模式中,水循环不畅,需要大量的自来水补给,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水泵、通风设备等能耗设施也使得养殖过程中能源消耗较高,增加了养殖成本,不利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p><p>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原理与优势</p><p>3.1 循环水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p><p>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基于封闭式水循环系统,将养殖水通过过滤、氧气增氧、生物处理等环节进行净化,然后重新循环使用。该系统构建包括主要设施如循环水池、过滤设备和增氧装置。水体在循环中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有效去除废物和有害物质,保持水质稳定,降低水资源消耗。</p><p>3.2 微生物处理与生态平衡</p><p>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利用生态滤池和微生物群落处理养殖废水,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维持水体中的生态平衡。微生物的作用使得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转化为硝酸盐,减少了对虾的毒害,同时提供了优质的水质条件,促进对虾的健康生长。</p><p>3.3 节能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p><p>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采用循环水系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消耗。同时,养殖废水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转化为可用的氮肥和磷肥等资源,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种节能环保的养殖模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对环境友好,有助于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p><p>四、广东地区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可行性分析</p><p>4.1 地域特点与资源优势</p><p>广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这为对虾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其沿海地带和河口湿地提供了广阔的养殖面积,同时,丰富的自然海水资源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水源供应。此外,广东地区在水产养殖技术、经验和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推广和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奠定了基础。</p><p>4.2 技术可行性评估</p><p>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逐渐成熟,其原理和运行机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在广东地区的应用上,由于地域特点的适宜性,该技术在水质控制、疾病防治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优势。针对广东地区的具体情况,养殖场可根据规模和资源条件灵活调整循环水系统,进一步提升技术可行性和适应性。</p><p>4.3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p><p>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应用有望为广东地区的养殖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用水成本,降低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有效防控疾病、提高对虾的生长率,使养殖场的产量和收益增加。同时,由于该技术对水质和环境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减少了水体污染和水资源浪费,将为广东地区的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社会效益方面,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应用有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养殖业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型,对广东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p><p>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在广东地区的应用潜力与效益</p><p>5.1 对虾养殖规模化与稳定供应</p><p>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为广东地区对虾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传统养殖面临的水质限制和疾病风险在循环水系统下得到解决,使得养殖场能够更大规模地进行养殖。此外,循环水系统中的温度、氧气等因素可精确控制,为对虾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保障了对虾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从而稳定供应市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p><p>5.2 生态环境改善与资源保护</p><p>广东地区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有助于改善水产养殖业的生态环境。通过微生物的处理和循环水系统的运作,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降解和转化,减少了废水对周围水域的污染。同时,节约的大量用水降低了对自然水源的抽取,减轻了水资源的压力。这种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方式有助于保护广东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p><p>5.3 经济效益与农民收益增长</p><p>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将推动养殖业的产值上升,增加了相关产业链的收入。养殖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养殖户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此外,技术的推广还将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就业机会,助力广东地区农村经济的繁荣。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农民将获得双重收益,即经济收益和环境效益,推动广东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p><p>六、结论</p><p>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其节约用水、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水体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优势,有助于实现养殖业的绿色生态化转型。在广东地区的应用,将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推动力。此外,技术的应用还将提升养殖场的产值,增加农民的收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虾养殖的规模化和稳定供应,将有助于保障水产食品的安全与稳定,满足人们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p><p>参考文献:</p><p>[1]&nbsp;邵京京.我国对虾海水养殖业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J].中国渔业经济,2023,41(03):63-70.</p><p>[2]&nbsp;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J].海洋与渔业,2020(06):83-85.</p><p>[3]&nbsp;洪越群,洪宇聪,洪宇建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J].科学养鱼,2019(10):28-29.</p>"
    ["miaoshu"] => string(408) "本文旨在探讨广东地区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本文介绍对虾养殖的背景与现状;同时还分析传统养殖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接着,详细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原理与优势;然后,探讨广东地区应用该技术的可行性与潜在效益;最后,总结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技术的前景和意义。"
    ["soziding20"] => string(0) ""
  }
}
array(50) {
  ["农业学报"] => string(9) "3-82-1727"
  ["工程与技术研究"] => string(17) "3-30-1735|32-1735"
  ["中国医学研究"] => string(17) "3-28-1712|32-1712"
  ["中国眼科杂志"] => string(9) "3-28-1751"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string(9) "3-84-1722"
  ["中医研究杂志"] => string(9) "3-28-1715"
  ["中文研究"] => string(10) "3-84-10812"
  ["当代中文学刊"] => string(10) "3-84-10811"
  ["中国法学研究"] => string(10) "3-84-10810"
  ["中国经济"] => string(21) "3-84-10809|3-83-10809"
  ["中国农业"] => string(10) "3-82-10808"
  ["建筑与工程管理"] => string(10) "3-30-10804"
  ["中国建筑"] => string(10) "3-30-10803"
  ["电力研究"] => string(10) "3-30-10802"
  ["中国电力技术"] => string(10) "3-30-10800"
  ["国际科技论坛"] => string(10) "3-30-10799"
  ["中国科学研究"] => string(32) "3-30-10796|3-27-10796|3-26-10796"
  ["中国教育探索"] => string(10) "3-84-10792"
  ["课程教育研究"] => string(10) "3-84-10790"
  ["数学教学与研究"] => string(10) "3-84-10787"
  ["中国教育研究"] => string(10) "3-84-10785"
  ["国际护理学"] => string(10) "3-28-10760"
  ["护理研究杂志"] => string(10) "3-28-10758"
  ["现代康复医学"] => string(10) "3-28-10755"
  ["国际检验医学"] => string(10) "3-28-10754"
  ["预防医学杂志"] => string(10) "3-28-10753"
  ["低碳研究"] => string(29) "3-30-7634|3-82-7634|3-83-7634"
  ["国际教育论坛"] => string(8) "3-84-458"
  ["医学研究杂志"] => string(8) "3-28-144"
  ["中国体育科学"] => string(9) "3-84-1835"
  ["中国新闻传播"] => string(9) "3-84-1833"
  ["中国文学"] => string(9) "3-84-1829"
  ["中国艺术研究"] => string(9) "3-84-1826"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 string(9) "3-84-1825"
  ["中国职业教育"] => string(9) "3-84-1822"
  ["中国科学与管理"] => string(9) "3-83-1818"
  ["中国石油工业"] => string(29) "3-26-1788|3-82-1788|3-30-1788"
  ["中国电气工程"] => string(9) "3-30-1786"
  ["中国能源进展"] => string(19) "3-82-1776|3-30-1776"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 string(19) "3-25-1765|3-29-1765"
  ["无线电研究"] => string(9) "3-29-1762"
  ["信息通信与技术"] => string(9) "3-29-1757"
  ["生物学报"] => string(9) "3-27-1747"
  ["生物技术研究"] => string(9) "3-27-1746"
  ["材料科学研究"] => string(9) "3-26-1741"
  ["金融研究杂志"] => string(9) "3-83-1733"
  ["中国教育学报"] => string(9) "3-84-1725"
  ["中国水产学报"] => string(9) "3-82-1809"
  ["中国海洋学报"] => string(9) "3-82-1803"
  ["中国环境保护"] => string(9) "3-82-1795"
}
世纪中文出版社

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环境保护 下载: 浏览:445

《》 年期

摘要: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