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1) {
  [0]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1.157518"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4) "8295"
    ["name"] => string(42) "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2-06"
    ["click"] => string(4) "2550"
    ["soziding1"] => string(9) "石鹏宇"
    ["soziding2"] => string(66) "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准备阶段;施工"
    ["soziding3"] => string(0) ""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21) "工程与技术研究"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3) "188"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1"
    ["soziding10"] => string(1) "4"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1.157518","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8294) "<p>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崛起,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同时也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加之土地的价格也日趋高涨,所以既能节约土地资源、又能体现城市形象的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了房屋建设的主力。但是,高层建筑对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施工企业就要做到科学有效的控制桩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提高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p><p>1&nbsp;建筑工程桩基础技术概述</p><p>基础部分施工要结合建筑物的总高度来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使用阶段稳定性。桩基础是通过向地下土壤打桩,来达到加固目标,基层承载能力得到保障后,使用期间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桩基础施工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借助机械设备来对地面进行钻孔,根据桩柱的直径来控制孔的大小。施工任务开展期间,如果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产生冲突,由技术人员进行商讨分析。施工前还需要对土壤成分进行分析,如果土壤性质复杂,并且不利于施工任务进行,可以进行换填处理,这样才能够避免设备运行受到影响。钻孔期间要控制好时间与作业强度,避免出现钻孔过深,桩基无法继续施工的现象。桩是预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这样安装更高效便捷,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施工期间要观察桩的角度是否出现偏差,如果存在要及时控制。在设计期间需要对基层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使用环境中是否存在震荡隐患,将其作用力加入其中,所得到的结果才能更安全稳定。土建工程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桩基础在此时能够发挥稳定作用,将作用在基层的重力进行分散,以免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p><p>2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技术运用的常见问题</p><p>2.1&nbsp;管理问题</p><p>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桩基工程存在的管理缺陷有多种,具体如下:①桩基工程施工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较差。就目前我国建筑过程的现状而言,大多数的桩基工程的施工人员是农民工,这些施工人员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②管理制度的缺乏或不健全;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能真实系统地反应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④桩基施工机器设备不能及时地检修也是影响桩基工程施工进度的和重要原因。</p><p>2.2&nbsp;施工过程中的问题</p><p>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桩基工程施工的基础便是要有可靠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质量需要建设单位的协助。当建筑施工企业在桩基施工过程当中,如有发现工程地质情况与工程勘察地质报告不相符时,应立即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会忽略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施工企业内部人员配备上,总会有人员素质差,专业水平偏低的现象。</p><p>3 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p><p>3.1&nbsp;桩基工程准备阶段技术控制的要点</p><p>主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第一,建筑工程的地质勘查作业;第二,依据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作业情况撰写地质勘查报告;第三,合理设计施工图纸及各项施工作业方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质勘查作业是撰写地质勘查报告的前提,必须以实际桩基工程为依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地质勘探,从而确保地质报告的准确性。同时,在此阶段了解桩的大小及施工方案中对桩的要求,然后对其整个施工情况进行良好的把握,这样才能确保桩体在施工现场中得以有效的使用,符合设计要求及实际工程需要,才能为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质量保障。</p><p>3.2&nbsp;桩基工程施工阶段技术控制要点</p><p>对于预制混凝土桩锤击施工技术控制:第一,吊装就位。在这一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桩体起吊的速度,保持匀速和慢速,不宜太快。同时还应该拉住尾绳,避免桩架受到桩头的撞击,为桩身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第二,吊桩、定锤和打桩。在打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控制要点为:坚持重锤低击和低提的原则,将桩体打进地面时,桩锤的上下落距应该控制在0.5~0.8m之间,不宜过高,这样才能确保桩体顺利沉入地基。当桩基在地基中沉入一定的深度之后,为了避免桩尖出现偏移,可以将桩锤落点的距离适当提高了,继续锤击。如果桩体需要穿过质地较硬的夹层,或者遇到岩石,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桩尖的完整性,避免裂开,桩锤的落距应<0.8m。另外,在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时,钻孔达到4~10cm之后,很容易导致桩孔的直径严重收缩,引发桩孔坍塌等重大的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对钻孔的速度以及回转斗的提升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密切关注钻具的结构,合理调整静态泥浆的配置比例。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泥浆的比例,提升泥粉的质量,达到泥浆护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添加适量的处理剂,增强泥浆的凝聚力、润滑度和粘附力,对孔壁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第三,质量验收。桩基成孔的施工完成之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对其质量进行验收,检查的内容包括:桩孔嵌入的深度,地基岩石层的强度,沉渣厚度和桩孔的垂直度等,确保上述数据满足设计的要求。</p><p>3.3&nbsp;桩基施工技术质量问题的控制</p><p>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工程施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但在其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技术性的质量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具体的方法主要有补沉法、补桩法、补送结合法以及纠偏法等,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说在预制桩入土不深时可以运用补沉法来解决;而当桩身出现倾斜时,就可以利用纠偏法来对桩基进行局部的挖掘处理,用千斤顶来为其纠正偏差,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因为补桩法的成本大、工期长,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影响周围桩基,也不破坏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再采用。</p><p>4 结语</p><p>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桩基工程的施工,其作为建筑工程最为基础的一个工程项目,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当然,目前我国的桩基工程施工技术依然还有很多需要提升与完善的方面,这就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技方面对地基展开更加严密的分析,同时,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加强管理,施工阶段应该积极的利用高科技的机械设备,从各个方面着手,来不断的提高桩基施工的质量,从而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p><p>参考文献:</p><p>[1]吴加全.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魅力中国,2017,(52):259.</p><p>[2]戴家信.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986.</p><p>[3]马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之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2):907—907.</p><p>[4]张国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及实施要点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15):36.</p>"
    ["miaoshu"] => string(570) "现代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环节、各领域、各门类需要有一个统一而可靠的标准,施工技术担负着现代建筑工程质量、进度与安全的重要任务,特别在现代建筑桩基工程中更是有着核心的地位。本研究从桩基工程的行业认知出发,探讨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技术运用的常见问题,提供了以桩基工程技术应用控制为平台的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要点,希望对保障桩基工程技术与质量水平提升有借鉴性和启迪性的帮助作用。"
    ["soziding20"] => string(0) ""
  }
}
array(50) {
  ["农业学报"] => string(9) "3-82-1727"
  ["工程与技术研究"] => string(17) "3-30-1735|32-1735"
  ["中国医学研究"] => string(17) "3-28-1712|32-1712"
  ["中国眼科杂志"] => string(9) "3-28-1751"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string(9) "3-84-1722"
  ["中医研究杂志"] => string(9) "3-28-1715"
  ["中文研究"] => string(10) "3-84-10812"
  ["当代中文学刊"] => string(10) "3-84-10811"
  ["中国法学研究"] => string(10) "3-84-10810"
  ["中国经济"] => string(21) "3-84-10809|3-83-10809"
  ["中国农业"] => string(10) "3-82-10808"
  ["建筑与工程管理"] => string(10) "3-30-10804"
  ["中国建筑"] => string(10) "3-30-10803"
  ["电力研究"] => string(10) "3-30-10802"
  ["中国电力技术"] => string(10) "3-30-10800"
  ["国际科技论坛"] => string(10) "3-30-10799"
  ["中国科学研究"] => string(32) "3-30-10796|3-27-10796|3-26-10796"
  ["中国教育探索"] => string(10) "3-84-10792"
  ["课程教育研究"] => string(10) "3-84-10790"
  ["数学教学与研究"] => string(10) "3-84-10787"
  ["中国教育研究"] => string(10) "3-84-10785"
  ["国际护理学"] => string(10) "3-28-10760"
  ["护理研究杂志"] => string(10) "3-28-10758"
  ["现代康复医学"] => string(10) "3-28-10755"
  ["国际检验医学"] => string(10) "3-28-10754"
  ["预防医学杂志"] => string(10) "3-28-10753"
  ["低碳研究"] => string(29) "3-30-7634|3-82-7634|3-83-7634"
  ["国际教育论坛"] => string(8) "3-84-458"
  ["医学研究杂志"] => string(8) "3-28-144"
  ["中国体育科学"] => string(9) "3-84-1835"
  ["中国新闻传播"] => string(9) "3-84-1833"
  ["中国文学"] => string(9) "3-84-1829"
  ["中国艺术研究"] => string(9) "3-84-1826"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 string(9) "3-84-1825"
  ["中国职业教育"] => string(9) "3-84-1822"
  ["中国科学与管理"] => string(9) "3-83-1818"
  ["中国石油工业"] => string(29) "3-26-1788|3-82-1788|3-30-1788"
  ["中国电气工程"] => string(9) "3-30-1786"
  ["中国能源进展"] => string(19) "3-82-1776|3-30-1776"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 string(19) "3-25-1765|3-29-1765"
  ["无线电研究"] => string(9) "3-29-1762"
  ["信息通信与技术"] => string(9) "3-29-1757"
  ["生物学报"] => string(9) "3-27-1747"
  ["生物技术研究"] => string(9) "3-27-1746"
  ["材料科学研究"] => string(9) "3-26-1741"
  ["金融研究杂志"] => string(9) "3-83-1733"
  ["中国教育学报"] => string(9) "3-84-1725"
  ["中国水产学报"] => string(9) "3-82-1809"
  ["中国海洋学报"] => string(9) "3-82-1803"
  ["中国环境保护"] => string(9) "3-82-1795"
}
世纪中文出版社

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环境保护 下载: 浏览:445

《》 年期

摘要: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