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聚乙醇酸血流导向支架治疗兔宽颈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下载:84 浏览:490
王奎重 刘强燕 鲁滨 袁绍纪 郝振强 王天助 卢培刚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探讨可吸收聚乙醇酸血流导向支架(PGA-FD)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弹性蛋白酶诱导制作颅内宽颈动脉瘤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第1组大白兔7只,将PGA-FD置入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观察期为3个月;第2组大白兔7只,将裸金属支架置入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观察期为3个月;第3组大白兔6只,将PGA-FD置入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观察期为6周。观察期结束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3组大白兔动脉瘤的闭塞及分支通畅情况,HE染色观察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弹力纤维染色检测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载瘤动脉CD34、CD68和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大白兔动脉瘤完全闭塞(4级)率分别是83.3%(5/6)、0%(0/6)、66.7%(4/6)。均未见支架所覆盖的分支狭窄或闭塞;3组大白兔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厚度分别是(111±69)μm、(70±48)μm和(190±52)μm;第3组大白兔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厚度明显高于第1组和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组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主要由αSMA阳性的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第1、2组部分大白兔载瘤动脉新生内膜表面偶见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在3个月的观察期内,PGA-FD可有效闭塞颅内动脉瘤,且未引起载瘤动脉明显内膜增厚或分支狭窄。
内高班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及原因对策探究 下载:0 浏览:43
摘要: 内地新疆高中班(简称内高班)学生远离家乡异地求学,面临多方面挑战,由于经历创伤性事件、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学习环境变化、学习压力较大、人际关系不良、认知不合理等原因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本文通过分析我校内高班学生三起心理问题案例,试图探究内高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并结合案例和我校的教育实践提出从强化家庭支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班级人际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自我调节等方面进行应对,提升内高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