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3) {
  [0]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4.157074"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18506"
    ["name"] => string(63) "基于新高考的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与实践探索"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2-17"
    ["click"] => string(3) "839"
    ["soziding1"] => string(12) "​周文娟"
    ["soziding2"] => string(75) "新高考;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实践探索;科学素养"
    ["soziding3"] => string(27) "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生物技术研究"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2) "71"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4"
    ["soziding10"] => string(1) "8"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4.157074","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8316) "<p>引言</p><p>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更强调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新高考要求的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成为当前生物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p><p>一、新高考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新要求</p><p>(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社会实践结合</p><p>新高考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内容需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身边现象出发,发现生物科学问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一要求促使教师在选择实验内容时,注重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p><p>(二)实践操作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p><p>新高考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生物实验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观察与记录,而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p><p>(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p><p>新高考制度下的综合素质评价,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不再局限于实验结果和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这要求教师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p><p>二、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p><p>(一)实验设计评价</p><p>实验设计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评价标准应关注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具体而言,包括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原理的正确性、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实验材料的适宜性以及实验安全的保障措施等。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二)实验操作评价</p><p>实验操作评价旨在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态度。评价标准应涵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度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如仪器的正确使用、数据的准确记录等,同时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p><p>(三)实验结果与讨论评价</p><p>实验结果与讨论是实验教学的总结与升华环节。评价标准应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讨论能力。鼓励学生从实验结果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对生物科学原理的理解。</p><p>(四)综合素质评价</p><p>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考察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评价标准应涵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实验报告撰写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促进其全面发展。</p><p>三、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探索</p><p>(一)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p><p>面对新高考的挑战与机遇,生物实验教学亟需革新传统模式,以适应时代需求。一方面,需引入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反思的教学流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其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线教学资源库等,丰富实验教学形式和内容,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教学效果。</p><p>(二)实验资源整合与利用的策略探讨</p><p>实验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应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实验设备和耗材的配备,确保实验条件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同时,需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此外,教师应具备资源开发的敏锐洞察力,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物品开展简易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又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三)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p><p>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重要保障。该体系应涵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多个维度,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同伴评价则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监督;教师评价需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家长评价则可从家庭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通过多元评价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潜能。</p><p>(四)师资培训与教学研究的强化举措</p><p>师资培训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学校应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生物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探索符合新高考要求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通过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推动生物实验教学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p><p>(五)实验课程与学科融合的深度探索</p><p>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还需关注实验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培养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将生物实验与化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相结合,设计跨学科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可以将生物实验与文科课程如历史、地理等相融合,通过探究生物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课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p><p>(六)实验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协同促进</p><p>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协同促进实验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实验学习方案。例如,对于擅长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多实践性强的实验项目;对于对理论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其深入探究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实验课题,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这种个性化的实验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p><p>四、结语</p><p>基于新高考的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与实践探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资源整合与利用以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p><p>参考文献</p><p>[1]柳继红.新高考背景下高效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J].家长,2023,(12):110-112.</p><p>[2]叶国莲.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8):152-154.</p>"
    ["miaoshu"] => string(645)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与实践路径。新高考制度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践性和探究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本文旨在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全文围绕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展开,力求避免内容重复,采用不常用词语搭配,确保论述的严谨性和学术性。"
    ["soziding20"] => string(0) ""
  }
  [1]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2.157096"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14993"
    ["name"] => string(57)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2-12"
    ["click"] => string(4) "1944"
    ["soziding1"] => string(9) "周文娟"
    ["soziding2"] => string(4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单元作业"
    ["soziding3"] => string(45) "成都市成飞中学,四川成都,610091"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生物技术研究"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3) "152"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2"
    ["soziding10"] => string(2) "10"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2.157096","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8531) "<p>一、单元作业设计流程及单元作业目标</p><p>教师设计单元作业应当遵守一定的流程,本文采用的作业分类形式是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四种。</p><p>《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业质量包括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两个方面,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业质量上的具体体现。本文以“神经—内分泌—激素”教学单元作业目标为例进行说明:</p><p>1. 生命观念层面。</p><p>(1)学业质量目标:巩固对动物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其内、外环境的变化,并能做出相应反应,调控各器官、细胞、分子等系统活动,实现机体的稳态;能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举例说明生物体组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稳态和调节机制。</p><p>(2)核心素养目标:具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能运用此观念解释情境中的生命现象;具有稳态与平衡观,并能运用此观念,在特定情境中说明某一生物体系统保持平衡的要素及影响因素。</p><p>2. 科学思维层面。</p><p>(1)学业质量目标:通过制作反射弧实物模型、构建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的关系图、免疫的流程图,提升归纳与概括、模型和建模的科学思维;通过对生物体信号分子“神经递质、激素和抗原”的传递,对三大系统信号传递进行对比和总结,发展类比思维;通过调查活动、查阅资料及现实问题的解决,发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p><p>(2)核心素养目标:能够以特定的生物学事实为基础,形成简单的生物学概念,并能够以文字、图示或模型等方法进行表达并阐明其内涵;能够从不同的生命现象中,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生物学规律,并能够在一定情境中,运用生物学规律和原理,对可能的结果进行预测或解释。</p><p>3. 科学探究层面。</p><p>(1)学业质量目标:通过选择教师提供的具体的课题进行探究,或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提升科学探究能力。</p><p>(2)核心素养目标: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形成实验报告。</p><p>4. 社会责任层面。</p><p>(1)学业质量目标:通过生活中多个案例分析,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p><p>(2)核心素养目标:基于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辨别伪科学;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以及传染病的防御措施。</p><p>在实施过程中,将单元目标的“整体目标”贯穿于“课时目标”。单元作业整体目标:学会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和题意,分析现象,解决问题。</p><p>针对以上单元整体目标设置细分的课时目标:</p><p>第一,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讨论滥用兴奋剂及吸毒的危害,参观禁毒馆,并制作宣传广告,或通过演讲等活动进行禁毒宣传。</p><p>第二,运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的原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p><p>第三,学会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分级调控及反馈调节过程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查找资料,利用血糖调节原理和工程学原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查阅资料,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生活用品或食品中过量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p><p>第四,认识接种疫苗在控制传染病流行方面的价值;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p><p>二、多种形式的单元作业设计</p><p>刘欣和乔文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四类作业: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定义。这种分类的形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是提升生物学科素养的良好载体。</p><p>1. 基础性作业形式。</p><p>基础性作业是指单元作业的基础部分,针对所有学生,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诊断学习中的问题。具体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图形对比、连线题、思考题、概念图、综合题等。基础类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体现了作业的适切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有能力完成作业。以“神经—内分泌—激素”单元作业为例:</p><p>例1:通过类比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过程图,绘制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过程流程图。</p><p>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并且能够识别相关细胞模式图,课后作业要求以文字箭头概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模型,既能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又能够将知识以新的形式输出,提升学生归纳与建模的科学思维。</p><p>例2:小明绘制了一张“脊髓和脑参与的反射弧”结构图,其中有一处绘制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绘制出正确图示。</p><p>课堂上,学生已经对神经冲动的传递和传导的结构基础进行了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此类图形、完成画图类题目,能够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发展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并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其图形建模的能力。</p><p>例3:通过不同信息分子的传递方式,来对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中信号分子传递的异同。</p><p>这是一类较综合性的题目,学生必须在充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中信息分子的传递和作用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和归纳。</p><p>2. 探究性作业形式。</p><p>探究性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习题类,也可以是资料调查报告,或是实验探究类等。</p><p>探究性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分层原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学生能够在教师给出的方向中选择探究方向。</p><p>3. 实践性作业。</p><p>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采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利用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创造性思维等多种科学思维,并建立个人担当,承担社会责任。实践性作业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制作反射弧的实物模型,模拟反射弧信号传递的过程;参观禁毒馆,完成学习打卡任务;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周围人“成瘾性”行为的概率、类型等。</p><p>三、单元作业的实施效果</p><p>1.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p><p>多样化的作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增强了学习信心,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有所提升。</p><p>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p><p>教师通过作业的批改和结果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共性或个性化的问题。另外,作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能够及时提醒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让教师以此为依据来改善课堂教学。课堂与作业的相辅相成,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p><p>参考文献</p><p>[1] 刘欣,乔文军.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应用[J].生物学教学,2022,(1).</p><p>[2]&nbsp;周韧刚.中学生命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p>"
    ["miaoshu"] => string(426) "作业主要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布置给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单元作业是为了某个教学单元而设计的所有作业的总和,由指向单元教学目标的若干作业组合而成。单元作业设计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进阶性能够更好地与课堂教学配合,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它是课堂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soziding20"] => string(0) ""
  }
  [2]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2.157086"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14854"
    ["name"] => string(66) "高考模式下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2-12"
    ["click"] => string(4) "1864"
    ["soziding1"] => string(9) "周文娟"
    ["soziding2"] => string(42) "高考模式;高中生物;作业分层"
    ["soziding3"] => string(45) "成都市成飞中学,四川成都,610091"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生物技术研究"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3) "154"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2"
    ["soziding10"] => string(1) "9"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2.157086","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8524) "<p>高中生物作业分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高考成绩,应注重遵守以下原则:趣味性原则。设计分层作业时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体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主体性原则。设计作业应凸显学生主体,给学生预留充足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使其从作业中有所感悟。激励性原则。应注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注重给予学生表扬,使其尝到做作业的成就感,更加主动、按时完成作业。</p><p>1分层教学的特点</p><p>1.1 遵循学生发展规律</p><p>分层教学是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形成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且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分层教学的特点之一为: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具体而言,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需对每个学生的生理发展情况、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解,基于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可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并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p><p>1.2 符合课程优化理念</p><p>课程优化理念的提出目的为: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打造高效课堂。而分层教学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的知识教授,所以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符合课程优化这一理念。</p><p>1.3 符合因材施教理念</p><p>分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这样可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p><p>2&nbsp;作业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p><p>2.1&nbsp;作业目标的分层</p><p>为确保作业分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首先对作业目标进行分层,更好的指导作业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对作业目标进行分层时在对学生综合指标认真评估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成一般、稍好、良、优四个层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作业目标:针对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制定如下作业目标:通过作业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好地掌握与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记课本中相关的图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一般的生物问题;针对“稍好”层次的学生,要求其通过完成作业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相关知识以及原理,把握课本知识的外延,遇到问题能够迅速联想到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对于“良”层次的学生,制定如下作业目标:通过作业能够深入理解、扎实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构建高中生物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运用所学分析与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更好地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实现解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针对“优”层次的学生,制定如下作业目标:通过作业能够真正的掌握课本中的高中生物知识,构建相关的生物模型,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够分析与解决一些复杂性高,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在制定作业目标时均应综合考虑其最近发展区,不能迁就学生,尤其为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另外,对作业目标进行分层时应注重纠正理解上的误区,不能急于求成,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注重在作业质量上下功夫,使学生做一题而会一类题,而非一味的采用题海战术。</p><p>2.2&nbsp;作业讲解的分层</p><p>待各层次学生完成作业后,根据学生作业质量,对作业进行分层讲解,避免其走进理解的误区。</p><p>针对容易题目:A项,人体细胞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其中无氧呼吸会生成乳酸,正确;B项,马铃薯的块茎在缺氧条件下呼吸会生成乳酸,正确;C项,乳酸菌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为厌氧性细菌,而②表示的是有氧呼吸,正确;D项,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可知,①②产生ATP,而③④并不产生ATP,错误。选择D项。</p><p>针对一般难度习题:可要求学生先自己回顾所学呼吸作用的原理,搞清楚呼吸作用的不同阶段以及各阶段之间的关联。A项,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2O生成[H]和CO2,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H]和O2生成水,因此,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错误。B项,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错误;C项,根据有氧呼吸原理可知,葡萄糖的中O原子的转移路径为葡萄糖→丙酮酸→CO2,因此,水中不会含有18O,错误。D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会释放能量,正确。选择D项。</p><p>讲解中等难度习题时,为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应注重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如图中光的补偿点是如何体现的,由此引发学生思考。针对中等难度的题目:A项,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业积累有机物,H点的CO2浓度最低,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正确;B项,CD段已经有阳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一部分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导致CO2浓度的增加量慢于AB段,错误;C项,D、H两点的CO2浓度分别不再增加和降低,表明其为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正确;D项,I点CO2浓度低于A点,因此,经过24小时,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正确。综上选择B项。</p><p>讲解高难度习题时应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并鼓励其做好解题方法的总结。针对高难度的题目:A项,观察和左图可知,10℃,经过2小时叶片吸收氧气的量为1mg, 而在20℃氧气的吸收量为2mg, 因此,20℃的呼吸速率是10℃的2倍,错误;B项,10℃,5klx光照条件下,每小时释放氧气的量为6mg÷2=3mg, 而每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为1mg÷2=0。5mg, 因此,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为3mg+0。5mg=3。5mg, 错误;C项,右图氧气的释放量可表示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可知10℃积累的有机物较20℃时的多,错误;D项,由右图可知,20℃,10klx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为10mg÷2=5mg, 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为2mg÷2=1mg, 因此,每小时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为5mg+1mg=6mg。选择D项。</p><p>2.3&nbsp;作业评价的分层</p><p>为使各层次学生通过作业分层教学都能有所收获,获得学习的自信,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层评价。针对“一般”层次的学生应注重给予学生肯定,要求其认真学习教材,脚踏实地。针对“稍好”层次的学生,应肯定其对高中生物知识原理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同时鼓励其应用相关的图示、图表等概括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印象。针对“良”层次的学生,在给予其鼓励的同时应要求其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应再接再厉,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突破。针对“优”层次的学生应提醒其不能骄傲,应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某某学生在解答难度较大的习题中表现良好,表明其平时学习非常用心,善于思考。但是要求在高考中不失分,应认真分析在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注重多总结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在高考中考取理想成绩。</p><p>为使学生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都能获得理想的生物成绩,结合学生具体实际积极开展作业分层教学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各层次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较为高涨,很好地巩固了学生所学,使得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深入地理解所学,为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p><p>参考文献</p><p>[1] 张艳.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119+122.</p><p>[2] 王星.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09):69-70.</p>"
    ["miaoshu"] => string(417) "受家庭因素、先天因素的影响,每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才可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才可为国家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而笔者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分层教学可达到这一目的。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妨将分层教学利用起来。"
    ["soziding20"] => string(0) ""
  }
}
array(3) {
  [0] => array(23)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4.157074"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18506"
    ["name"] => string(63) "基于新高考的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与实践探索"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2-17"
    ["click"] => string(3) "839"
    ["soziding1"] => string(12) "​周文娟"
    ["soziding2"] => string(75) "新高考;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实践探索;科学素养"
    ["soziding3"] => string(27) "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生物技术研究"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2) "71"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4"
    ["soziding10"] => string(1) "8"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4.157074","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8316) "<p>引言</p><p>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更强调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新高考要求的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成为当前生物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p><p>一、新高考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新要求</p><p>(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社会实践结合</p><p>新高考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内容需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身边现象出发,发现生物科学问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一要求促使教师在选择实验内容时,注重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p><p>(二)实践操作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p><p>新高考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生物实验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观察与记录,而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p><p>(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p><p>新高考制度下的综合素质评价,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不再局限于实验结果和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这要求教师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p><p>二、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p><p>(一)实验设计评价</p><p>实验设计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评价标准应关注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具体而言,包括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原理的正确性、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实验材料的适宜性以及实验安全的保障措施等。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二)实验操作评价</p><p>实验操作评价旨在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态度。评价标准应涵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度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如仪器的正确使用、数据的准确记录等,同时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p><p>(三)实验结果与讨论评价</p><p>实验结果与讨论是实验教学的总结与升华环节。评价标准应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讨论能力。鼓励学生从实验结果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对生物科学原理的理解。</p><p>(四)综合素质评价</p><p>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考察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评价标准应涵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实验报告撰写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促进其全面发展。</p><p>三、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探索</p><p>(一)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p><p>面对新高考的挑战与机遇,生物实验教学亟需革新传统模式,以适应时代需求。一方面,需引入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反思的教学流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其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线教学资源库等,丰富实验教学形式和内容,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教学效果。</p><p>(二)实验资源整合与利用的策略探讨</p><p>实验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应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实验设备和耗材的配备,确保实验条件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同时,需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此外,教师应具备资源开发的敏锐洞察力,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物品开展简易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又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三)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p><p>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重要保障。该体系应涵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多个维度,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同伴评价则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监督;教师评价需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家长评价则可从家庭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通过多元评价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潜能。</p><p>(四)师资培训与教学研究的强化举措</p><p>师资培训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学校应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生物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探索符合新高考要求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通过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推动生物实验教学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p><p>(五)实验课程与学科融合的深度探索</p><p>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还需关注实验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培养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将生物实验与化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相结合,设计跨学科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可以将生物实验与文科课程如历史、地理等相融合,通过探究生物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课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p><p>(六)实验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协同促进</p><p>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协同促进实验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实验学习方案。例如,对于擅长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多实践性强的实验项目;对于对理论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其深入探究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实验课题,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这种个性化的实验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p><p>四、结语</p><p>基于新高考的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与实践探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资源整合与利用以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p><p>参考文献</p><p>[1]柳继红.新高考背景下高效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J].家长,2023,(12):110-112.</p><p>[2]叶国莲.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8):152-154.</p>"
    ["miaoshu"] => string(645)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与实践路径。新高考制度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践性和探究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本文旨在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全文围绕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展开,力求避免内容重复,采用不常用词语搭配,确保论述的严谨性和学术性。"
    ["soziding20"] => string(0) ""
    ["shuzhi"] => string(9) "3-27-1746"
  }
  [1] => array(23)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2.157096"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14993"
    ["name"] => string(57)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2-12"
    ["click"] => string(4) "1944"
    ["soziding1"] => string(9) "周文娟"
    ["soziding2"] => string(4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单元作业"
    ["soziding3"] => string(45) "成都市成飞中学,四川成都,610091"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生物技术研究"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3) "152"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2"
    ["soziding10"] => string(2) "10"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2.157096","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8531) "<p>一、单元作业设计流程及单元作业目标</p><p>教师设计单元作业应当遵守一定的流程,本文采用的作业分类形式是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四种。</p><p>《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业质量包括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两个方面,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业质量上的具体体现。本文以“神经—内分泌—激素”教学单元作业目标为例进行说明:</p><p>1. 生命观念层面。</p><p>(1)学业质量目标:巩固对动物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其内、外环境的变化,并能做出相应反应,调控各器官、细胞、分子等系统活动,实现机体的稳态;能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举例说明生物体组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稳态和调节机制。</p><p>(2)核心素养目标:具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能运用此观念解释情境中的生命现象;具有稳态与平衡观,并能运用此观念,在特定情境中说明某一生物体系统保持平衡的要素及影响因素。</p><p>2. 科学思维层面。</p><p>(1)学业质量目标:通过制作反射弧实物模型、构建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的关系图、免疫的流程图,提升归纳与概括、模型和建模的科学思维;通过对生物体信号分子“神经递质、激素和抗原”的传递,对三大系统信号传递进行对比和总结,发展类比思维;通过调查活动、查阅资料及现实问题的解决,发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p><p>(2)核心素养目标:能够以特定的生物学事实为基础,形成简单的生物学概念,并能够以文字、图示或模型等方法进行表达并阐明其内涵;能够从不同的生命现象中,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生物学规律,并能够在一定情境中,运用生物学规律和原理,对可能的结果进行预测或解释。</p><p>3. 科学探究层面。</p><p>(1)学业质量目标:通过选择教师提供的具体的课题进行探究,或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提升科学探究能力。</p><p>(2)核心素养目标: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形成实验报告。</p><p>4. 社会责任层面。</p><p>(1)学业质量目标:通过生活中多个案例分析,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p><p>(2)核心素养目标:基于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辨别伪科学;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以及传染病的防御措施。</p><p>在实施过程中,将单元目标的“整体目标”贯穿于“课时目标”。单元作业整体目标:学会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和题意,分析现象,解决问题。</p><p>针对以上单元整体目标设置细分的课时目标:</p><p>第一,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讨论滥用兴奋剂及吸毒的危害,参观禁毒馆,并制作宣传广告,或通过演讲等活动进行禁毒宣传。</p><p>第二,运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的原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p><p>第三,学会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分级调控及反馈调节过程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查找资料,利用血糖调节原理和工程学原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查阅资料,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生活用品或食品中过量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p><p>第四,认识接种疫苗在控制传染病流行方面的价值;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p><p>二、多种形式的单元作业设计</p><p>刘欣和乔文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四类作业: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定义。这种分类的形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是提升生物学科素养的良好载体。</p><p>1. 基础性作业形式。</p><p>基础性作业是指单元作业的基础部分,针对所有学生,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诊断学习中的问题。具体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图形对比、连线题、思考题、概念图、综合题等。基础类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体现了作业的适切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有能力完成作业。以“神经—内分泌—激素”单元作业为例:</p><p>例1:通过类比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过程图,绘制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过程流程图。</p><p>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并且能够识别相关细胞模式图,课后作业要求以文字箭头概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模型,既能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又能够将知识以新的形式输出,提升学生归纳与建模的科学思维。</p><p>例2:小明绘制了一张“脊髓和脑参与的反射弧”结构图,其中有一处绘制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绘制出正确图示。</p><p>课堂上,学生已经对神经冲动的传递和传导的结构基础进行了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此类图形、完成画图类题目,能够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发展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并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其图形建模的能力。</p><p>例3:通过不同信息分子的传递方式,来对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中信号分子传递的异同。</p><p>这是一类较综合性的题目,学生必须在充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中信息分子的传递和作用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和归纳。</p><p>2. 探究性作业形式。</p><p>探究性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习题类,也可以是资料调查报告,或是实验探究类等。</p><p>探究性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分层原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学生能够在教师给出的方向中选择探究方向。</p><p>3. 实践性作业。</p><p>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采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利用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创造性思维等多种科学思维,并建立个人担当,承担社会责任。实践性作业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制作反射弧的实物模型,模拟反射弧信号传递的过程;参观禁毒馆,完成学习打卡任务;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周围人“成瘾性”行为的概率、类型等。</p><p>三、单元作业的实施效果</p><p>1.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p><p>多样化的作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增强了学习信心,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有所提升。</p><p>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p><p>教师通过作业的批改和结果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共性或个性化的问题。另外,作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能够及时提醒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让教师以此为依据来改善课堂教学。课堂与作业的相辅相成,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p><p>参考文献</p><p>[1] 刘欣,乔文军.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应用[J].生物学教学,2022,(1).</p><p>[2]&nbsp;周韧刚.中学生命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p>"
    ["miaoshu"] => string(426) "作业主要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布置给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单元作业是为了某个教学单元而设计的所有作业的总和,由指向单元教学目标的若干作业组合而成。单元作业设计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进阶性能够更好地与课堂教学配合,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它是课堂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soziding20"] => string(0) ""
    ["shuzhi"] => string(9) "3-27-1746"
  }
  [2] => &array(2) {
    ["name"] => string(12) "英语教学"
    ["shuzhi"] => string(0) ""
  }
}
世纪中文出版社

请选择 目标期刊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