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当前中医思维方法研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下载:86 浏览:494

邢玉瑞 胡勇 李翠娟 《当代中医药》 2020年8期

摘要: 中医思维方法近十余年来一直是中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研究中概念不清、逻辑混乱、顶层设计欠缺、低水平重复、创新不足、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却甚为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当前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要注意掌握思维科学基础知识,明晰基本概念;构建中医思维方法体系框架,明确研究内容;厘清中医思维的原创性问题,避免研究偏差。其中核心是强化思维科学、逻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中国古代哲学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壮大中医思维方法研究队伍,明确研究内容,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研究水平。

基于“虚瘀毒”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 下载:49 浏览:452

谢晓妹1 冉静纯1 赵唯含1 王捷虹2 刘力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9月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依制定的筛选标准确定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相关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纳入29项RCT,共2475例患者,其中"虚瘀毒"治疗组1297例,对照组1178例。与对照组相比,"虚瘀毒"组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4,95%CI[1.29,1.40],P<0.05)及胃镜有效率(RR=1.34,95%CI(1.23,1.47),P<0.05);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6,95%CI[0.05,0.52],P<0.05)。结论中医"虚瘀毒"理论指导下治疗CAG,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及胃镜有效率、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可靠。然鉴于所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证。

从细胞自噬探讨“毒瘀交阻”的微观机制及其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下载:81 浏览:452

冉静纯 赵唯含 王捷虹 谢晓妹 刘力 《中国中医药》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40例临床观察 下载:87 浏览:481

惠建荣1,2 张楠3 李熳4 庞苗苗5 赵娴1 裴建6 傅勤慧6 刘保延7 王院春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学确诊的住院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阿是穴(在疼痛范围内≤2个穴位)、合谷穴(双侧)、大椎穴、大杼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NRS)、镇痛起效和缓解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2. 5%,对照组为57. 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便秘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较单纯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能提高癌性疼痛的疗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药有效成分及配伍抗缺血性脑损伤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下载:81 浏览:448

韦克克 张琛 王雅婷 朱慧渊 《中国中医药》 2019年2期

摘要: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包含了神经元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胶质细胞损伤、血管损伤等的综合体。随着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CIRI在临床治疗和试验研究上也从单一结构走过渡到了整体。旨在对以往文献的整理、分类、汇总、归纳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中药有效成分在CIRI引起的NVU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吸取以往研究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肾主水司二便”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469

梁星琛 周永学 张小波 《中国中医药》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肾脏以及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的影响,从现代医学肾脏调节水液代谢的角度探讨中医"肾主水司二便"的科学内涵,揭示硝菔通结方从肾论治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法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6周复制便秘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FC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苁蓉通便口服液组,简称口服液组)。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硝菔通结方、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后简称口服液组)灌胃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精氨酸加压素(AVP)、环磷酸腺苷(c AMP)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血清中AVP、c AMP的含量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硝菔通结方组以及口服液组大鼠粪便量增加且质地稀软,血清中AVP、c AMP的含量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肾脏能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而影响肠道的水液代谢,这可能是中医"肾主水司二便"的科学内涵之一;硝菔通结方可通过影响肾脏组织的水通道蛋白而纠正肠道水液代谢紊乱,从而对功能性便秘发挥治疗作用。

象思维与五脏命名 下载:88 浏览:478

姚春鹏1 邢玉瑞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4期

摘要: 五脏特别是作为形声字的肝、脾、肺、肾四脏命名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象思维决定的。肝、脾、肺、肾四脏的声旁干、卑、巿、臤并非仅仅表示读音,而是四脏意义的主要来源。古人根据解剖学的结构观察与当时认为的五脏功能根据象思维,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生活中的"干""市"的具体器物之象和"卑""臤"之具体功用之象来命名其脏。明乎此,才能对象思维与中医学建立的紧密关系有深刻把握。

耳穴压豆联合昂丹司琼改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反应发生情况的效果 下载:13 浏览:133

王莹 高卫华 杨小颀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昂丹司琼改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反应发生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昂丹司琼治疗,观察组给予耳穴压豆联合昂丹司琼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呕吐次数、恶心等级、恶心及呕吐反应缓解时间及化疗应激指标。结果第1天,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第2、3、4天,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3、4天,观察组的呕吐次数、恶心等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第2、3、4天,观察组的呕吐次数、恶心等级均优于第1天(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反应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水平高于照组,空腹血糖水平、HAMA评分、NRS及HAM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昂丹司琼治疗可降低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促进恶心与呕吐反应缓解,改善化疗应激指标。

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下载:26 浏览:274

孟凡峰 严妮子 王朝蓉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及末次随访PFDI-20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末次随访PFDI-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少,推荐推广。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CT检查的影像学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120 浏览:1215

张林池1 葛静妮2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CT影像学对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检查诊断准确率。方法:本次研究参与者为疑似腹部神经结细胞瘤患者60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患者同时进行能谱CT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通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发现能谱CT的诊断结果更接近于病理结果;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谱CT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0.05。结论:能谱CT检查可以有效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来确定病变的特征,这对于病灶定位、分期和评估手术可行性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CT检查的影像学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120 浏览:1215

张林池1 葛静妮2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CT影像学对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检查诊断准确率。方法:本次研究参与者为疑似腹部神经结细胞瘤患者60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患者同时进行能谱CT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通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发现能谱CT的诊断结果更接近于病理结果;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谱CT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0.05。结论:能谱CT检查可以有效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来确定病变的特征,这对于病灶定位、分期和评估手术可行性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