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智慧农业,即是结合了网络、计算机、信息、物联网等技术的数字型农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全面革新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与资源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程度,节省了人力、物力投入成本。现阶段,凭借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农业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机农垦等领域中,并能为相关测土施肥、苗情检测、质量管控、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创造便利条件。
1.智慧农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智慧农业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集多样化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与5G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实现了有机融合,在农田作物种植期间凭借作物环境检测传感装置,即可达到自动种植、精准定位、生产预测量化、预测风险灾害的目的,在较大程度上取代了人力,减轻了农业种植人员生产难度和负担,并能有效改善土质条件,强化土壤的储水保墒性能和抗旱排涝能力。同时,实施智慧农业可保证相关工作信息共享、传递的时效性,全流程动态追踪、检测农业物资采购、产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良好解决了该环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打造出个性化、精准化、针对化的营销体系。充分发挥智慧农业的优势和作用,还能够降低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帮助保险机构快速、有序开展作物种植面积、种植质量核查工作,提高核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为农业生产管理工作、决策工作提供充足数据与价值性较高的意见建议,在较大程度上增强抗风险效果。除此之外,智慧农业还可搭建植物生长感知与管理模型,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促使农业发展实现降本增效,形成农业经济发展新业态。
2.通过智慧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策略
2.1制定完善的行业规范,引进数据技术
根据对黑龙江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由于省内农机经营主体大多采用传统的营销方法,导致数据采集效果较差,出现了“信息孤岛”现象,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及时掌握农业行业发展情况,就要积极完善行业规范,加快创新改革工作开展速度,落实好数字化农业建设各项措施,制定信息化发展方案,统一、集中整合农业生态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生产信息以及市场信息,优化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同时,要积极主动与科技企业加强合作力度,协调配合打造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优秀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通过优先发展龙头智慧农业榜样,带动经济增长,强化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2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建立数据库系统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充分落实智慧农业,应重视提高农业相关数据管理水平,正确、合理应用科学技术手段,推动数字、技术、网络、计算与农业科学、环境检测、生产管理工作信息实现深度融合。例如,将北斗导航系统、无人机技术、传感技术、3D模型引入到作物种植、产品加工工作中,提高农机设备设施、检测手段方法的智能化程度,从而良好顺应当前“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社会发展趋势,秉持“聚焦技术赋能、项目孵化、产业招商、人才引育、平台支撑”的理念,科学安排、融入智慧农业资源,建设数据库系统、智能咨询服务体系,进而保证农业生产信息整合质量、流通效率,形成规范化的数据共享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数据管理水平。
2.3积极布局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构建适配的发展平台
为提高农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力度,确保生产人员及时、全面、精准掌握农业生产信息,就要立足实际,从作物种植、渔业经营、畜牧养殖、农机生产等方面着手,完善产业结构,布置多元化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例如,打造网络数据交流平台、农机自动运行、精细化养殖、无人机施药等情境,在此基础上,建立集中监管中心,借助可视化系统,远程监控、管理、预测各环节工作开展效果、质量和效率,广泛采集数据资料,经由物联网、大数据进行智能整合、关联后,同步开展各类风险评判、预估工作,为后续的应急调度管理和决策制定及工作提供可靠建议,给予农业创新、健康发展以有力保障。
2.4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想要借助智慧农业推动农业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就要落实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黑龙江部分农村地区虽然网络信号覆盖比较广泛,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致使网络信号运行稳定性较差。因此,应重视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建立信息网站、广播电视频道、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从而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服务。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在省内各大农业县城、农村地区建立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将现有的相关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农业信息网站;组建多个专业农业咨询服务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在农村地区设立农业咨询服务站,进而丰富农民的技术理论知识,使之可以灵活运用新型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实力。
2.5加强智慧农业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
农民是智慧农业发展的主体,是智慧农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智慧农业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配合的积极性。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拓展智慧农业知识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让农民真正了解智慧农业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有效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到智慧农业建设中,使之明确智慧农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农民群众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提升认知水平。并要加强优秀农业人才团队建设力度,使之成为落实智慧农业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通过切实强化农业人才的信息素养、业务素质、技术技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以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建设工作为例进行分析表明,智慧农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共同参与,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黑龙江省应抓住机遇,集中力量推进智慧农业,通过制定完善的行业规范,引进数据技术;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建立数据库系统;积极布局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构建适配的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智慧农业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农业事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黄亿红,鲁春光.“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创新驱动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1,(01):55-62.
[2]唐浩,周一.智慧农业发展的双向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20,38(02):104-1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