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初中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而问题导学法则强调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借助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一、问题导学法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导学法的定义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法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的特点
问题导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拓展知识边界。问题导学法能够将不同知识点、不同学科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综合素养的培养。问题导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实验、调查研究,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借助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首先,设计问题时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数学的世界里,他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因此,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相关,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购物相关的问题:“如果你有200元钱,想要买一些水果,你会选择哪些水果?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各种水果的价格和营养成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比较和分析能力。其次,问题还应当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问题应当充满挑战性,需要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几何形状相关的问题:“如何利用一张A4纸制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问题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又能够激发学生对几何形状的认知和探究。学生们需要动手实践,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问题。最后,问题的设计还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即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和思考来解决问题。问题应当具备一定的难度,但不能过于复杂,否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比例相关的问题:“如果你想要做一杯牛奶饮料,你需要多少牛奶和水?如果你想要做两杯牛奶饮料,你需要多少牛奶和水?”这个问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比例计算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 创设挑战性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创设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一个例子是在代数学习中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如何用最少的步骤解决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这个问题涉及到代数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首先,学生需要运用代数知识来理解并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他们需要分析方程组中的各个系数和常数项,理解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并将问题转化为符号表达式的形式。这个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代数运算规则和方程组的解法。接下来,学生需要找到解决方程组的有效策略。他们可以运用高斯消元法、代数消元法或者矩阵运算等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法。在选择策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效率和准确性,尝试不同的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劣。此外,学生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每一步的操作是否正确,并进行合理的推导和变形。他们需要仔细观察方程组中的特点,利用代数性质和等式转化规则来简化问题,使得解题过程更加简洁高效。通过解决这个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将不断尝试、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同时,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他们可以相互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共同寻找最佳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问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通过引入新的概念和扩展问题的领域,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
(三)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当教师介绍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这个概念有什么应用场景?”、“你能想到其他类似的实例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来帮助学生逐步理清问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步骤。例如,在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能否将这个问题简化为更容易解决的小问题?”、“你认为哪些数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策划解题思路,并帮助他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答案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例如,在教学统计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组数据,并问他们:“你能根据这组数据得出什么结论?”、“你能通过数据的比较找到规律吗?”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这些问题可能超出学生目前的知识范围,需要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例如,在学习几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复杂的几何问题,并问学生:“你怎样证明这个几何定理?”、“你能推广这个定理吗?”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借助适当的提示和示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逐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举例:我们以“整数和整除”为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整数和整除的概念。首先,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15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整除的概念。然后,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如果我们有15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人,能否每人都能得到整数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整数除法计算,引导他们发现15除以4不能得到整数,从而引出整除的概念。接着,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类似的情境,比如物品的购买、分配等,让学生运用整数和整除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我们用30元去买苹果,每个苹果2元,问我们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苹果?”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通过整数除法计算出最多能买多少个苹果,从而加深对整数和整除的理解,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种问题导学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整数和整除的概念,还能培养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结合实际情境的例子也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使得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
借助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运用问题导学法,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乃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7):62-64.
[2]岳斌.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2022,(19):45.
[3]李丽萍.探讨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技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8):23-25.
[4]张朝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