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物理学科的基本素养
(一)学科观念
物理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是人们探索世界的经验积累,是对事物客观属性的梳理和对事物本质的界定,最终形成一些具备抽象性的概念。它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它包含物质、运动、能量、相互作用等一些知识素材。在进行物理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不断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强化物理学科的观念。坚持物理学科观念,能在观察客观现象的基础上,研究现象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塑造唯物主义观念体系,也让物理知识体系更加健全,具备一体化的构成形态。
(二)物理思维
在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要构建合理的模型,从而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在解析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推理,完成思维的演化过程,从而创造物理思维模式。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也能够更具合理性,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也可理解为科学的信念和动机,它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的一种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科学的态度,学生才能够自主地探索世界奥秘,坚持追求科学的信念,围绕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探讨,同时展开合作学习过程。学生需根据个人的观点进行推理,完成知识演化和多维度的论证。科学态度也意味着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把握人类、科技、社会、环境等多元结构关系,拥有多维度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深化应用的目的,也可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改善学生的知识实践水平。
二、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弊端
(一)缺乏学习方法的教学
现阶段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许多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以至于针对大量的定理内容,学生无法巧妙地加以理解,整体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高中的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如果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很难理解深奥的物理概念。强行要求学生背诵概念知识,缺乏实质性的理解,也会影响学生的多维度发展。另外,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加以应用,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懈怠心理,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忽略联系生活的教学
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略了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仿佛飘浮在空中的楼阁,失去了根本意义。许多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未能深挖素材中的生活现象、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学生往往对相关知识内容混淆不清。没有实质性的理解,会在学习上起到反作用,导致物理学科教育是纸上谈兵般的存在,无法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会限制学生的物理思维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不能相互统一,会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过于注重形式化的教学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忽略了对物理知识点的深挖,以至于在传输抽象性和复杂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时,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丧失学习热情的前提下,无法跟随教师的步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式化的教学会磨灭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吸收和对课本相关素材的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只停留在浅层阶段,时间久了也会完全忘记知识点的内容,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自然也无法以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三、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过程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结构进行深化研究,要让学生能够认知事物本质,找到核心所在,从而积极探究物理知识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高中物理是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时需强化个人的物理思维,要善于思考物理问题,提高个人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认知,能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学习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可改善个人的学习效率。
(二)借助信息技术,转变知识直观形象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落实,学科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动,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改善学生的知识理解度,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具课堂活跃度。同时,随着科学技术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也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应用相关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工具,让知识呈现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师需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对物理现象和相关变化过程的展示中,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这种教学手段可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知识直观形象和转变过程的前提之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程度,也可更好地完成知识深化。
(三)展开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是高中物理知识探索中的常见教学方法,然而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借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小组合作教学其实是激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创造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更好地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彼此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也可完成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度探究过程。同时这种合作教学的探究模式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中的气氛更加活跃,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
结语: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应当先设定问题,给出假设;然后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内容,尝试进行解释说明;最终在分析中得出结论。同时,通过评价和反思,完成整个探究过程。物理学科的知识点相对抽象,如果能够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学会提问,进行深入探索,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对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加以科学地反思和评价。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轻松和直观的方式呈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内容时能够更加简单和具备趣味性。在实践操作中,也可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和理解程度,教师也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华.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17,35(4):4-8
[2] 任俊红.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郭诗艺,张金良.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