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电网的特性
农村电力供应一般具有分散、输电距离长、负荷密度低、受季节和气候效应影响大、电压质量低、电力传输和变电设备的单位容量低、电能的损耗大等特性。电力公司对农村供电的成本高,收入少,因此不愿增加对农村电网的投入,往往需要政府制定政策对其进行扶持。农村电网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决定了农村电网的政策属性,即农村电力企业在地方自然垄断条件下运行。
1.1 公共产品属性
农村电网的公共产品属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电网具有非竞争性,二是农村电网具有不完全排他性。电力服务已成为农村人民社会生活的“必需品”,由于电力行业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一般企业往往无法承担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因此公共产品属性是电力服务又一个鲜明的属性,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管理,采取措施,调动资源,制定政策,以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电力服务在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
1.2 公共事业属性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农村电网向农村各个角落提供电力,规模不断扩大。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技术进步不能产生电力的替代品,电力供应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作为农村重要的生产能源,农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能的供应。现如今,电力服务已经深入到农村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自然垄断属性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其生产和消费具有实时性,并且其传输具有瞬时性。电力需要线路进行传输,因此其属于一种特殊的网络型产业。电力设备和线路的架设需要考虑众多复杂的因素,涉及国家和地区的整体规划。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电网发展阶段下,电网具有自然垄断性。
2 现阶段农村电力发展的问题
2.1 农村电力配电设备老化与铺设不合理
电力设备的老化和磨损问题已成为我国大部分边远地区农村电力系统发展和完善的主要障碍。农村供电站变压器的老化导致了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风、阳光的影响降低了农村日常使用电力箱的安全性,农村电力箱大多安装在电杆上,受雨、风、阳光腐蚀,缩短了其使用寿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推进,农村人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这对老旧的农村供电设备和线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百姓家购置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且总体功率越来越高,在用电高峰,跳闸断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严重制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日常生产。有时由于线路的老化和短路,甚至会产生火灾和触电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农村电网家家户户较为分散,缺乏整体的规划思路,供电线路往往错综复杂,同时也不利于线路的检修和维护。由于长期受到风、日、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线路腐蚀、设备损坏、漏电和停电时有发生,因此供电公司必须确保农村线路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2.2 农电发展缺乏高素质人才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我国大多数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农村电力系统从业人员存在职业素质低、业务水平不高、维护能力不足、培训和再教育不力等问题。我国大多数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地理和制度等原因,人力资源短缺,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知识技术和管理水平更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多数偏远农村电力的发展。部分电力从业人员,特别是在农村供电站工作的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严格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电力知识薄弱,日常工作即为抄表和收费,对于一些电力设备的运行和保养并不熟悉,无法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电力的高效发展。
2.3 农电科技难点无法解决
由于我国大多数偏远农村地区科技发展不够完善,且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复杂,一些电力设备和器械无法在此环境下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仍然存在着很多技术性问题尚待解决。由于农村电力相关的科研力量薄弱,技术不到位,使得很多农村电力的问题难点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这给农村电网的运行效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地区的农村分布较为分散,这给电网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且供电距离的增加也会带来大量的电能损耗,使得供电公司的成本显著提高。农村分散供电与城市的集中供电相比,供电公司取得的利润更少,因此供电公司往往不重视对农村供电技术问题的解决,对其投入的资金也更少。因此,要解决农村电力的科技难点问题,需要政府与供电企业一同进行努力。
3 农电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融资投资、加大农村电网投资
改革开放后,农村人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提高农村供电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此,需要将陈旧与可靠性低的农村电网进行一系列的升级和改造,来满足农村人民的用电需求。供电设备的升级改造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故急需适当的融资渠道来进行资金的筹集。但是在当前情况下,供电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投资城市主网,对于偏远的农村而言,存在供电投入大、收入少、距离远、损耗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供电企业很少对其进行电网投资。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农村人们的用电质量,且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在一些偏远的中西部地区,这种情况更加显著。为了使偏远的农村得到应有的发展,使农村人们享受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成果,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农村电力发展政策,并运用财政的力量,加大对农村电网的建设力度,整体同城规划,发挥国家电网调动资源的优势,进行统筹发展。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农村电网融资平台的建设,发放相关的地方债,降低农村电网贷款利率,促进农村电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2 完善体制、提升农电工管理水平
提升农村供电系统的发展效率,离不开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电网的管理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电力的运行效果,由于农村地处偏远,条件较为艰苦,工资福利也远远比不上城市,这使得专业技术的人才更加倾向于留在城市,因此农村供电公司难以吸引到相关人才。供电公司可以对此提出岗位轮换制度,对于驻守农村的电力人才提供相应的补助,以扶持农村电网的发展。首先,供电企业要对不同地区、不同农村的地理位置、收入等问题逐一调查,综合考虑,并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农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供电公司要为农村供电员工制订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解决劳动效率低、资产管理关系不清、玩忽职守的情况。最后,建立工作责任反馈制度。由村民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升员工的服务技术水平,实现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全面优化,更好地履行电网企业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职责。
3.3 坚持技术创新
坚持技术创新应从农村电力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前提。例如,笔者从事电力行业二十年有余,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农村一户一电表,装表线缆需穿过水管及水管弯头,水管弯头转弯为直角,穿过电线非常困难,而且新装表一段水管隔一个弯头,往往需要串入水管及至少四五个弯头,耗时长。工作人员平时维护更换中间某个弯头则更加困难,还要拆除表箱及电表封印,拆出零火线并做好绝缘,带电更换,不但不安全,耗时也特别长,工作效率低下。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可以做特殊形状的弯头,分主体和侧盖,安装时无需串入弯头,只需布好管后在连接处装入主体,盖上侧盖即可,还可用扎带加固。弯头只需考虑防虫无需考虑防漏水,可漏水设计更适合穿电线之用,还可以保持内部无水干燥。
4 结束语
本解决方案针对穿电线与供水的不同,采用特殊结构,分为主体和侧盖,使用时先布线穿管,最后再安装弯头,盖上侧盖即可密封防虫又可渗水,保持内部干燥。提高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安全性,适合电力行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