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属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方式,通过于臂丛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以达到臂丛周围感觉神经功能被阻滞的效果[1-2]。此类麻醉方式在手部、上臂、肩部等类型上肢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臂丛神经阻滞落实的关键在于明确神经定位,过去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模式多通过肌腱勾落实麻醉药物的注射,且在穿刺的过程中需要询问患者以判断穿刺针是否初级其神经,该操作模式需要麻醉医师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否则会存在较大的机率出现穿刺定位不准确早产盲目神经穿刺的情况[3-4]。通过总结以往病例资料发现,常规臂丛神经阻滞所取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难以确保麻醉药物准确的注入预定的位置,难以充分浸润于患者神经组织周围,甚至可使得患者上肢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最终的干预效果。在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现阶段将B超定位融入神经阻滞的过程中,能够确保穿刺定位的准确性,同时可对患者穿刺部位组织进行有效的观察,确保麻醉效果的提升[5-6]。本文将探究分析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作用,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院内手术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57.63±7.42)岁,观察组患者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58.96±7.0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其头部偏于一侧,落实常规消毒措施,与麻醉前半小时落实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落实静脉滴注准备,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麻醉期间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由麻醉医师凭借自身经验与麻醉部位落实穿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注入适量0.375%罗哌卡因。
1.2.2观察组方法
应用便携式B超仪,设置探头频率为7-10MHz,麻醉过程中协助患者躯体以及四肢保持放松状态,要求上肢与体侧紧贴,头部偏于一侧,于患者肌间沟部位进行标记,落实常规消毒措施,在B超引导下,对臂丛神经各分支进行观察,明确穿刺部位之后,落实穿刺操作。在B超引导下,明确穿刺针移动位置,选取最佳部位进行穿刺,结合手术情况,予以患者0.375%罗哌卡因,直至麻醉药物完全浸润神经组织。
1.3观察指标
1.3.1麻醉效果
优:神志清楚、术中未感受到疼痛、肌肉完全放松;良:术中无疼痛、肌肉未能彻底放松,但不影响手术结果;可:肌肉未能有效放松,需继续落实麻醉;差:术中存在疼痛感、肌肉未放松,需要继续落实麻醉;麻醉效果=(优+良+可)/总例数。
1.3.2并发症发生率
包括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以及低血压。
1.3.3神经阻滞情况
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痛觉完全阻滞情况。
1.3.4麻醉相关指标
包括操作时间、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用药剂量、镇痛维持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用量。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
2. 结果
2.1两组麻醉效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1 两组麻醉效果[例,(%)]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例,(%)]
2.3两组神经阻滞情况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3 两组神经阻滞情况[例,(%)]
2.4两组麻醉相关指标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3. 讨论
在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现阶段B超技术在麻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降低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减少麻醉药物起效时间以及提升麻醉效果等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开展手术的过程中,通过予以患者麻醉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确保手术的顺利落实,而臂丛神经麻醉则属于应用频率较高的麻醉方式,是通过于患者臂丛神经干四周部位进行穿刺并注射麻醉药物,确保臂丛神经干支配区域出现神经传导阻滞。该麻醉方式在上肢手术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且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7-8]。
本次研究应用了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对患者进行干预,发现观察组在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神经阻滞情况以及麻醉相关指标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与黄锦[9]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提示该干预模式对于提升麻醉效果,确保手术顺利落实具有积极的意义。分析其原因认为:过去在落实麻醉操作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人体解剖学定位未基础,明确穿刺部位后再开展麻醉药物的注射,通过对人体神经产生刺激,明确异感,做到定位的效果。此类操作模式虽然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相关麻醉操作存在盲目性,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及操作水平[10]。而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则属于新型的臂丛神经麻醉方式,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B超的引导落实探查工作,进而准确的确定穿刺部位,且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B超的协助有效的掌握穿刺程度,观察神经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而协助医师更为有效的掌握麻醉药物对局部阻滞的浸润状态,确保麻醉效果的提升。传统臂丛神经所采用的盲探操作不可避免的会使得麻醉定位难度出现明显提升,且对于医师的技术要求更高,难以有效确保麻醉药物准确的达到指定部位,且难以确保完全浸润患者神经阻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阻滞不完全情况的发生率。而通过B超进行引导,则能够确保相关操作的精准性,不会对患者其他组织产生不必要的损伤,且能够协助医师明确患者血管以及臂丛神经的实际状态,进而保证麻醉药物能够浸润与患者病灶组织,提升阻滞成功率。且B超引导下能够促使麻醉医师更为全面的掌握患者神经与针尖之间的距离,确保穿刺的准确性,保证麻醉效果[11-12]。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可显著改善患者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神经阻滞情况以及麻醉相关指标,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梅海翔,胡海涛,裴自琴,等.肩关节镜手术中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对膈肌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01):84-87.
[2]谢爱霞,李强强,何炎鸿,等.B超引导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29(22):3157-3161.
[3]高玉兰,付静萍.B超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3):75-78.
[4]杨红霞.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髂筋膜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手术麻醉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3,12(02):122-124.
[5]汪珊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麻醉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0):71-74.
[6]高琼,马丹.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结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3):74-77.
[7]韩秀娟.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0):121-123.
[8]熊英.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合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9):144-148.
[9]黄锦.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之家,2021(8):82-83.
[10]杨明楚.B超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5):54-56.
[11]姚岩.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用于上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名医,2022(16):78-80.
[12]余湛,黄标新.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J].大医生,2022,7(18):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