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研究
郑婉霓1 付小婷2(通讯作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婉霓1 付小婷2(通讯作者),. 新生儿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243. DOI:.
摘要: 目的:探析护理标识用于新生儿手术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纳入需要手术的新生儿70例,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35例。比较常规护理、基于护理标识的手术室风险护理实施后,患儿的护理结局。结果: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实验组家长评价新生儿的住院环境与护理专业技能评分较高(P<0.05)。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评分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5);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手术期间,采用基于护理标识的风险管理,能有效缩短新生儿的手术与住院时间,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的护理专业性和住院环境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为新生儿能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 新生儿;手术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标识;满意度Study;on;the;application;of
DOI:
基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R473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高龄产妇的增加,以及重症监护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生儿存活率不断提高。存活率提高的同时,近远期疾病风险增加。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面临多种挑战,一部分新生儿需要手术来挽救生命[1]。考虑到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必须在手术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消除潜在的手术威胁,提高手术安全性。护理风险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内容,针对新生儿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术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推动手术进程的顺利实施[2]。在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标记重点条目,能促使医护人员按照既定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帮助医护人员重点防护,提高手术与护理质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基于护理标识的手术护理风险管理更加有针对性,在手术期间应用护理标识能最大程度的防控风险事件,有助于及时评估与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3]。本研究以70例新生儿为对象,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纳入需要手术的新生儿70例,平均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新生儿男性22例,女性13例;实验组:新生儿男性24例,女性11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手术护理。(1)手术前与家长做好沟通,告知手术方式、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的必要性,取得家长同意,做好手术准备。(2)手术期间实时对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做好手术巡查,保证连接到新生儿身体上的各类导管流通顺畅,及时调整折叠、堵塞的导管,保证手术期间输液、输血的正常进行。(3)手术后做好新生儿的体征监测,保证转运途中患儿的安全,转到到相关科室侯,做好转运交接的注意事项。

实验组: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基于护理标识的手术护理风险管理。

(1)新生儿护理标识。身份标识:全面检查新生儿的身体状况,确定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等,综合分析新生儿的实际状况。根据病情稳定程度佩戴护理标识腕带,病情稳定、不稳定的分别佩戴蓝色与红色腕带,护理人员按照腕带颜色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腕带中记录新生儿的姓名、手术时间、手术类型等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核对新生儿信息,核对无误后开始手术。过敏标识:手术前明确新生儿对围术期应用的药物是否存在过敏反应,测试后制作新生儿的过敏标识卡并存储在腕带中,手术人员根据过敏标识,避开新生儿过敏的药物,尤其是头孢类药品谨慎使用。管道标识:手术期间连接在新生儿身体上的管道使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引流管与输液管连接部位安置标签,通过不同颜色标签区分不同管道,避免输液更换发生差错。手术位置标识:新生儿手术部位在前一天进行标记,清理身体时注意不要洗掉标记,手术期间充分暴露标记,避免手术切入点有偏差。

(2)环境护理标识。区域标识:根据功能区分手术室区域,按照不同颜色、等级标识手术室,接诊新生儿的手术室标识可采用粉色图标,同时在室内粘贴动物图像、人像。器械标识:所有用于新生儿手术的器械,全部标识名称、用途、型号等信息,并按照手术进程先后有序摆放器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温度标识:在体温计上标识手术的室内温度,密切关注手术期间的室内温度,当温度超过温度计标识的度数,立即调整室内温度。防护标识:若手术存在放射、感染等危险,在手术室外悬挂防护警示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

(3)用药标识。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注普通类药物,标签上填写药品的使用适应证、使用禁忌等,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记进行取用。使用红、黄、蓝、绿等颜色对高危药品进行标识,尤其是限制类药物重点标识,避免取用错误。用量标识:根据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制作输液量、输液速度、输血速度等信息的标识卡片。

(4)安全标识。用氧标识:在氧气输送机器表面粘贴用氧标识,确定新生儿手术期间的输氧量、输氧速度,保证用氧安全。输血标识:在输血时悬挂新生儿的输血标识,包括血液型号、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指标。

(2)使用量表调查患儿家长对住院环境、护理专业技能的感受。

(3)评估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评分,共包括5个维度,评分与压力成正比。

(4)从新生儿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入手,评估家长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与住院指标

手术、住院时间比较,较短的为实验组(P<0.05)。见表1。

2.2 技能与环境评分

实验组患儿家长对住院环境、护理专业技能评分更高(P<0.05)。见表2。

2.3 护理压力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评分相比,实验组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满意度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手术满意率更高(P<0.05)。见表4。

QQ图片20241006210321.png

3 讨论

新生儿若存在必须进行手术的疾病,必须加强新生儿的围术期护理,防范手术中、手术后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规护理模式属于对症护理干预,主要针对新生儿围术期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干预,这种护理模式无法提前防范护理风险事件[4]。

为解决常规护理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基于护理标识的手术护理风险管理。通过两组对比得到,实验组新生儿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家长对住院环境与护理技能的评分更高,且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给予新生儿基于护理标识的手术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新生儿的手术与住院时间,同时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分析原因为:对新生儿身份、过敏、管道、手术位置等进行有效标识,能帮助医护人员核实身份与手术类型[5]。对环境进行标识,包括区域、器械、温度标识,能保证手术环境的适宜性,满足新生儿手术对外部环境的需求[6]。通过用药标识,将药品分为普通、高危药品进行标识,同时详细标识新生儿的药品用量,有助于提高手术期间的用药安全性[7]。此外,还对输氧、输血制作安全标识卡,严格控制手术期间的氧气与血液使用量、输送速度,保证手术能够正常进行[8]。

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加上新生儿刚出生,对新生儿的护理需要更加细致、周到,护理人员面对高压环境、护理时间不定,与外部交流时间少,长此以往会导致护理人员发生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而影响护理工作效率。在新生儿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规避错误操作避免护理风险增加。同时为护理人员识别药物与导管信息提供便利,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本研究提示,护理标识组的护理人员压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护理表示在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新生儿手术期间,采用基于护理标识的风险管理,能有效缩短新生儿的手术与住院时间,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并从住院环境、护理技能入手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晓燕.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药研究,2022,1(17):115-117.

[2]杜淑媛.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4(1):122-125.

[3]曲玲敏.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4(3):135-138.

[4]郝雪英.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22,51(01):360-361.

[5]韩娜,满静.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2(13):135-136.

[6]谢奕,丘金华.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6):96-98.

[7]梁洁.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评定[J].中国卫生产业,2022,19(2):80-83.

[8]赵荃西.护理标识在小儿外科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妇幼护理,2022,6(11):2526-2528.

作者简介:郑婉霓(1995—),女,汉族,四川雅安人,研究方向为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