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属于医院诸多科室中最为特殊的科室,收治的患儿以新生儿为主,且全程无陪护,很多家长容易出现过度担忧情况。加之新生儿身体各项机能尚未成熟,各项护理操作必须慎之又慎。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新生儿黄疸等是导致新生儿住院的主要原因,为保证新生儿安全,加速新生儿治疗,需要采取新生儿科专项护理服务。既往所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更多关注新生儿病症护理、环境护理层面对患儿家长关注度略有不足,导致护理后效果有限[1]。优质护理模式核心理念为以人为本,充分关注新生儿科影响护理质量的各要素,优化传统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加速患儿康复。满足家长护理需求[2]。目前关于新生儿科优质护理研究报道鲜少,基于此,本文以90例新生儿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04-2023.12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护理单元收治新生儿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对照组(45例患儿纳入)、观察组(45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观察组基础资料如下:性别(男/女):26例/19例VS24例/21例;日龄:(1-23)dVS(2-25)d,平均日龄:(18.67±2.25)d VS(18.72±2.33)d;体质量:(1.89-4.58)kgVS(1.87-4.62)kg,平均体质量:(2.83±0.15)kg VS(2.85±0.13)kg;患儿分布情况,早产儿11例+极低体重儿6例+新生儿黄疸28例,早产儿12例+极低体重儿4例+新生儿黄疸29例。两组各项基础信息对比差异不明显,可进行下一步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遵循医嘱落实患儿治疗操作,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心率、血压等体征变化情况,各项护理工作完成后在对应医嘱清单上标记打“√”。每日护理人员集中总结,本日护理工作开展情况、护理中遇到的问题、护理经验等。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①组建优质护理小组:护士长选为护理小组组长,组员共6名,其中1名为副主任护师,其余5名护士,工作年限>3年。所有护理人员入组前,接受相关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后入组。②分层管理责任制。构建优质护理服务体系,采用分层管理责任制,明确护理岗位及护理职责,加强护理监督。组长对护理工作全面管理,汇总护理问题,按照问题确定—集中分析—查阅权威文献、总结经验制定解决方案,持续提升护理质量。③护理培训计划制定。保证护理培训频率适宜,1次-2次/月,2-3h/次,可采用真人比例娃娃模拟新生儿进行护理培训教学,演示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录制视频,在护理人员操作的同时对护理步骤、目的、意义进行讲解。在护理文书培训中明确书写规范,增加风险识别能力培训。④环境护理:管理范围早产室、重症监护室、恢复室、治疗室等。完善上述区域公共设施配备,定期对上述区域打扫、消毒,控制上述区域相对湿度55%-60%,温度24℃-26℃。⑤新生儿专项护理。根据新生儿情况,采用鸟巢式护理、袋鼠式护理,营造新生儿感觉舒适的病房环境。持续监测新生儿体征变化,科学喂养新生儿。⑥积极同患儿家长沟通。每日使用手机拍摄短视频或者通过微信视频方式,向患儿家长说明患儿目前情况。积极同患儿家长沟通,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患儿家长母乳喂养。⑦健康宣教。采用发放宣传册、微信推送科普文章、短视频等方式,向患儿家长讲解育儿知识、护理知识。组建患儿家长群,每周六集中解答家长疑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分数、家长满意情况。(1)患儿治疗情况:从患儿治疗时间、患儿病症有效缓解耗时、患儿住院时间对比分析。(2)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分数:环境质量、护理操作、专业性、衣着整齐分数观察,每项分数范围20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3)家长满意情况:从家长认知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两方面观察,家长根据自身感受打分,分数范围10分-100分,80分及以上表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数据,以[n(%)]、(x(_)±s)分别描述定性(家长认知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定量资料(环境质量、护理操作、专业性、衣着整齐分数),采用χ2、t检验,P<0.05,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
患儿治疗时间、患儿病症有效缓解耗时、患儿住院时间两组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分数情况
环境质量、护理操作、专业性、衣着整齐分数两组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家长满意情况
家长认知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两组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长满意情况
3 讨论
新生儿主要指出生28d内的婴儿,新生儿刚脱离母体,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出现感染、损伤等情况[3]。新生儿科在医院众多科室中存在特殊性,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且新生儿患儿无法通过沟通表达护理意愿,增加护理难度。新生儿患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容易哭闹,影响治疗。因此需注重对新生儿患儿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治疗顺利进行。临床新生儿护理采取的常护理模式,具有单一性,未能体现出人性化护理要求,整体护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护理理念中,强调人文关怀,新生儿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张线人文关怀,贴合新生儿患者需求,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4]。
本研究中,将90例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极低体重儿、新生儿黄疸等,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儿在护理质量评分上更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患儿治疗情况更理性(P<0.05)。开展护理人员专项培训,有步骤、有计划、有目标,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水平,确保新生儿科各项护理工作高效落实。结合新生儿患儿特点,采取袋鼠式护理、鸟巢式护理,打造类似于母亲子宫的环境,改善新生儿不安,避免其哭闹,确保治疗可以顺利进行,缩短患儿康复耗时。高度关注同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利用微信持续开展认知宣教、病情告知等护理服务,提高患儿家长认知水平,满足患儿家长护理需求。该护理模式下将基础护理进一步强化、深化与改进,重视患儿舒适度需求,除了基础治疗外,还关注其心理、环境、情感及文化等方面,实施多方面护理,不断提高护理价值[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患儿护理中,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缩短患儿治疗时间,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文娟,胡晓静,吕天婵,等. 新生儿科护士出院后袋鼠式护理知识、态度和实践现状[J]. 护理研究,2023,37(6):1086-1090.
[2]施雄丽,夏芸.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1):108-111.
[3]兰雪静,王婧. 优质护理对儿科输液室护理的临床效果[J]. 妇幼护理,2023,3(6):1372-1374,1378.
[4]何嘉健,张颖,刘晓雯. SBAR沟通模式结合规范护理在新生儿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22,33(8):1083-1085.
[5]周梦诗. 儿科创建中医特色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实践与体会[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4):65-67.
作者简介:付小婷(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研究方向为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