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研究
陆云1 杨黎黎2 陈俭(通讯作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陆云1 杨黎黎2 陈俭(通讯作者),.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245. DOI:.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在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颌面外科间隙感染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8例):常规急诊手术流程治疗;B组(n=28例):针对该病种制定综合优化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入室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焦虑度、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术前准备时间小于A组(P<0.01),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P=0.01),心率低于A组(P<0.01),住院时间少于A组(P<0.01),患者满意度优于A组(P<0.05)。 结论: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特定综合流程治疗方案可缩短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且术中循环系统更为稳定,术后焦虑发生更低,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并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 围术期;颌面外科;间隙感染;优化流程
DOI:
基金资助: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为颌面外科临床常见病种之一,起病较急且病情较重。成人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牙源性引起[1],不仅可引起患者张口困难、局部肿胀压迫气道造成呼吸困难[2],随之可并发脓毒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常需急诊手术治疗。该类患者常患有糖尿病,且由于颌面部肿胀,可引起张口受限及吞咽困难,术前常并发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甚至影像重要脏器功能,增加了手术风险[4]。手术切开引流及术后抗生素联合治疗为该疾病的唯一治疗方法。尽早切开引流与患者术后康复呈正相关关系,如何缩短术前准备时间、维持较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制定围术期治疗流程,探讨该流程在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2019年1月~2023年12月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8例):采用常规急诊手术流程收治患者;B组(28例):优化综合治疗方案收治患者。纳入患者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PJ 2019-007-01)。A组(n=28):男17例、女性11例,年龄38~86岁,平均63.9±14.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定为Ⅰ~Ⅱ级;B组(n=28):男16例、女性12例,年龄30~81岁,平均62.1±13.4岁,ASA评定为Ⅰ~Ⅱ级;两组患者各项一般数据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排除标准: ①资料不全、中途退出,②术前低氧血症,③相关药物过敏,④全身并发严重合并症。

QQ图片20241009162942.png

1.2 分组方法 A组:入院常规宣教,开具术前常规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待检查出结果后行手术切开引流;术后尽早进食及下床活动。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优化综合治疗,具体为: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及时做出相应处置;②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病情以及相关风险,进行积极科普及视频宣教与解释,告知病情及预后,积极消除患者顾虑;③制定检查流程:先抽血送检验科后,再行其他术前检查,并电话联系放射、检验等相关科室科室,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术前检查时间;④积极补液抗炎治疗:开放静脉通路,初始2h内以晶体液30 mL/kg进行补液治疗[5],同时等待抗生素皮试结果,尽早输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⑤疼痛治疗:术前疼痛明显者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mg环节疼痛;⑤饮食与康复运动:术后在营养科指导下开具食谱,并积极行康复治疗;⑥切口及口腔护理干预:术后换药前20min给与口服镇痛药物,减轻伤口疼痛。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入室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焦虑度,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量表)评分,轻度焦虑:5~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

1.4 统计分析 统计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以t检验为组间的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c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发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准备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为:A组179.2±6.7min,高于B组127.1±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A组为10.7±3.1天,高于B组6.5±1.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QQ图片20241009163000.png

2.2 入室生命体征比较 A组患者入室时平均动脉压为79.7±10.5mmHg,低于B组86.1±6.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为94.5±10.2次/min,高于B组76.6±7.8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QQ图片20241009163009.png

2.3 患者焦虑度比较 A组患者轻度焦虑为12例,低于B组18例;中度焦虑为13例,高于B组9例;重度焦虑为3例,高于B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入室时生命体征对比(n,%)

QQ图片20241009163032.png

2.4 患者满意度比较 A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QQ图片20241009163042.png

*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比较c2值为8.674,P值0.034

3 讨论

本研究中,通过术前统筹时间安排及相关科室配合,显著缩短了患者术前检查所需等待时间,为手术尽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术前因肿胀、疼痛不能正常进饮食,造成体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基于充分补液治疗提升有效循环血容量,同时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进而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入室时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A组,心率明显低于A组,保障了重要脏器灌注和降低心肌耗氧量,为患者术中维持循环平稳提供重要帮助,提升围术期患者安全[5-6]。氟比洛芬酯作为临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之一,是多模式镇痛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可降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在围术期轻中度疼痛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从而降低患者术前由于感染肿胀疼痛造成的不适感。术前结合补液尽早输注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感染控制。在积极的对症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入院后积极宣教并作心理疏导,一定程度降低了患者焦虑程度,从而可减轻心理应激,降低患者由于过度焦虑引起的心理伤害,同时术后患者尽早进食与适度活动,有助于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颌面部间隙感染病灶较深且需伤口敞开引流以便脓液及坏死组织流出,顾术后换药引起剧烈疼痛,在此之前口服镇痛药物,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提升舒适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解决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术前积极处置,术后根据病人病情制定饮食计划,并针对病人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避免病情反复及延迟机体恢复状况发生,并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参考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虽对患者心理做出相应疏导,但效果不明显,后续研究有待针对探索。

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提升颌面外科间隙感染患者治疗质量,缩短术前准备及住院时间,保持术中患者循环稳定,降低围术期焦虑发生,进一步节省了医疗资源与降低患者经济压力,解决了该人群的手术3治疗问题取得较好疗效,综上所述,综合治疗方案适用于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珺,邓润智,吴萌萌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及CRP、PCT、D-D与创面愈合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2):4252-4257.

[2] 庞超远,张文凯,王兵武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3,39(01):84-86.

[3] 郑胜平.16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2):56-58.

[4] 唐圣斌,李琴,雷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2,32(01):46-50.

[5] 脓毒症液体治疗急诊专家共识[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3):201.

[6] 周易,毕文婷,徐鑫宇等.VSD负压引流技术在老年人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22,20(04):209-21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