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属于常见疾病类型,现阶段,临床尚不明确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与胎儿时期异常生长发育存在关联,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侧肢体发育不等长、髋关节弹响、双侧臀纹不对称、步态跛行、学步迟等,患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活动障碍,不但影响患儿健康发育,还会导致其心理健康受损[1,2]。临床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操作复杂,患儿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对其预后改善和康复效果可产生不良影响[3]。年龄较小幼儿自身髋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故而保守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既能够促进病情好转,还能够减轻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4]。本次研究选取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98例,观察和评价患儿应用下肢骨牵引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8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分组工具为随机数表法,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有患儿49例。对照组有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2例,共计64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3岁,年龄平均值为(1.79±0.34)岁,股骨头脱位高低分类结果如下:Ⅰ度23例、Ⅱ度21例、Ⅲ度5例。观察组有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3例,共计66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3岁,年龄平均值为(1.78±0.33)岁,股骨头脱位高低分类结果如下:Ⅰ度25例、Ⅱ度20例、Ⅲ度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存在严重挛缩现象,外展试验结果为阳性;②入院观察期间患儿病情稳定;③经X线或者MRI等检查确诊为髋关节脱位;④患儿家属在研究同意书上签字;⑦具备保守治疗指征。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具备手术指征者;③既往接受过下肢骨牵引治疗,但是效果不佳者;④合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⑤伴先天性脏器功能异常者;⑥合并外伤性或者病理性髋关节脱位者;⑦伴髋关节畸形者;⑧牵引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者;⑨患儿治疗依从性低或者由于其他个人原因造成的研究中断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传统垂直悬吊牵引,展开折叠牵引床并对牵引支架进行妥善
固定,将一条薄毛毯铺后铺于牵引床上,使患儿平卧于牵引板上,应用弹力绷带
与海绵对患儿双下肢进行妥善固定。将牵引绳固定于海绵一端,将牵引绳固定于
牵引架橡皮筋两端,轻微外展双髋,使之与肩同宽,牵引时使以臀部离开床面2
-3cm为宜,保持双侧屈髋90°及伸膝位进行持续皮肤牵引,可使髋关节周围软
组织保持放松状,有助于使复位成功率获得提高。
观察组患儿应用弧形外展牵引床,组装两侧外展架及中间弧形夹,将一层毛毯铺于牵引床板上,以对患儿双下肢进行捆绑,然后将患儿平放于牵引床板上,足部位于支架端,头部需远离支架端。提起患儿双下肢,将牵引绳固定于弧形架橡皮筋两端,确保患儿臀部与橡皮筋位于同一平面上,牵引时以臀部离开床面2-3cm为宜,牵引时保持屈髋90°,双下肢保持伸直位。首次牵引双下肢外展幅度约为10°,然后逐渐在增加外展角度,外展角度不可超过60°。
牵引治疗前应将患儿皮肤清洗干净,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情绪安抚,治疗过程中必须对双下肢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由于双下肢悬吊向上牵引,治疗过程中可导致腘窝部位血管受到压迫,严重时可导致小腿产生缺血性挛缩反应,应该加强动态观察,保持有效牵引,严格控制牵引重量,双下肢牵引重量总和以达到患儿总体重的1/3-1/2为宜。
1.3观察指标
(1)记录和对比两组牵引治疗时间。
(2)根据Severin分级系统患儿牵引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优:股骨头及髋臼形态均正常;良:股骨头与髋臼存在轻微变形,中心性复位;可:股骨头与髋臼发育不良,Shenton线连续;差:髋关节半脱位,Shenton线脱位或者不连续。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3)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通过X线辅助检查测量各项指标。
(4)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总发生率=感染率+皮肤水泡率+压疮率+髋关节再脱位率。
1.4统计学方法
正态分布资料以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通过(±s)、n(%),分别实施t检验、χ²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牵引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儿牵引时间为(15.37±2.14)d,观察组患儿牵引时间为(12.01±2.09)d,观察组患儿牵引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有显著差异(t=7.863,P<0.05)。
2.2牵引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牵引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患儿理想,两组患儿牵引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牵引治疗效果[n(%)]
2.2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股骨前倾角及髋臼指数均低于对照组,CE角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股骨前倾角、CE角与髋臼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n(%)]
3讨论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即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属于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机械因素、髋关节囊及韧带松弛等存在关联,股骨头与髋臼不对位、髋关节不稳定等可导致患儿下肢活动功能出现异常,包括跛行、鸭步等[5-6]。临床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目的在于促进髋关节同心圆复位,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效减少早期骨性关节炎、血管坏死等并发症[7]。
保守治疗适用于≤18个月发育性关节脱位治疗,因该病存在时而复位、时而脱位等病理特点,治疗原则为稳定髋关节。>6个月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因存在较为明显的股骨头向上脱出现象,内收肌存在挛缩现象,股骨头与髋臼形变加重,股骨头前倾角增加,脱位股骨头无法自然复位,实施固定治疗更能够提高髋关节稳定性,同时还有助于降低骨盆截骨手术发生风险[8]。保守治疗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而且由于小儿髋臼有着较强的再塑能力,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对髋关节进行充分的外展位与伸直位牵引、自动复位以及针对中度屈曲外展位进行有限制动,能够防止患儿头臼间压力显著增高,减轻对股骨头近端血供产生的影响,增加股骨头血供,从而可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治疗安全性更高。牵引复位有限制动可使髋关节进行同心圆运动,既有助于促进髋臼发育,同时还能够使髋关节复位率及髋臼发育率得到有效提高。
患儿接受下肢骨牵引治疗期间外展<60°、屈髋为60-80°、内旋<30°,有限制动能够限制内收运动和伸直运动,可避免发生髋关节脱位现象,而且不会影响患儿其他运动,患儿运动可逐渐向以外展为主的运动形式转变,可对髋臼产生刺激作用,有助于促进髋臼发育生长,而且能够降低再脱位率,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随着年龄增加,小儿股骨头与髋臼可塑性呈下降趋势,骨性成分增加,牵引治疗效果受限,故而患儿一旦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需要及早进行下肢骨牵引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法取得确切效果应配合手术治疗以有效改善患儿预后。临床必须根据不同年龄以及存在不同病理改变的患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既能够实现头臼同心圆复位,还能够减少髋关节脱位等相关并发症,促进患儿关节功能改善和恢复,推动患儿健康生长和发育。
综上所述,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下肢骨牵引治疗可促进病情缓解,其中弧形外展牵引床的牵引治疗效果更佳,可使患儿股骨前倾角、CE角及髋臼指数获得有效改善,可缩短治疗时间并显著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因存在研究时间短、样本量少等局限性,对研究价值可造成一定的影响,未来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样本量并延长研究时间以进一步验证下肢骨牵引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丁晔,钟亮,付晓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2):4726-4727.
[2] 陈从珍.闭合复位治疗不同年龄段小儿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并发症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3,36(3):660-662.
[3] 平凡,许丽琴,邱雯君.学龄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医学,2021,43(24):2652-2657.
[4] 庄义洲,陈文生,詹兴泉,等.基于髋关节造影指导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效果[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1,10(4):266-269.
[5] 韩逸仙.下肢牵引带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前牵引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9,28(16):175-176.
[6] 刘婷.互动健康教育模式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5):822-825.
[7] 字绍能,徐小山,陈苏丽,等.联合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复杂发育性髋关节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12):1336-1337.
[8] 戴建东,张志余,李洁,等.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筛查与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6):21-23.
作者简介:符浩(1987年10月08日-);男;汉族;云南曲靖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