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接受同一类型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80岁,平均(40.25±2.24)岁;病程0.1~4.0年,平均(1.17±0.12)年。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1~79岁,平均(40.28±2.25)岁;病程0.2~5.0年,平均(1.20±0.1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接受手术治疗,并符合相关手术指征者;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者;无法顺利完成手术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
开展常规术前宣教,告知手术流程、预后、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做好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开展术前检查,评估病情及身体状态,排除手术禁忌证;术中关注记录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术中辅助医生开展手术操作,顺利完成手术。
1.2.2研究组予以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1)完善规章制度,手术室及相关科室完善规章制度及内容,需要涉及每项具体工作,完善质控内容,科室内定期开会讨论,分析该阶段容易忽视的问题,纳入质控管理工作当中,针对科室内经常出现的问题予以明确规定,例如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全程坚守岗位,开展手术操作前是否严格遵守告知流程,手术室环境管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针对以上问题对规章内容进行细化[1]。(2)完善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手术室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促使护理流程精细化,根据手术室实际情况及国家标准,制订岗位说明书,实施责任到人制度,实现有责可追,例如助理护士岗位需要3名,负责术前、术后患者的运送,但需要对3名助理护士职责进行定位,分为A、B、C三班,分别负责不同护理工作。其次,融入人性化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渗透到各个手术室护理岗位当中,包括洗手、巡回、器械护士等,细化局部,增强整体效果。最后,细化职责范围,例如器械护士,主要负责器械保养、使用、供应、灭菌器的监测、大型设备的管理、器械使用宣教、实习生带教、新器械使用方法培训等,权责合理,同时区分各岗位之间的具体职责,避免出现1人多职等问题的出现。此外,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弹性排班,根据手术室工作量需求科学分配人力资源,调动工作热情,保证工作质量。(3)创新优质护理服务,①细化护理服务项目,针对小儿或儿童患者,为安抚情绪,顺利开展手术,可提供娱乐玩具,拉近护患关系,取得患儿配合,确保麻醉正常进行;手术过程中,准备止汗带,或及时为医生擦拭汗液,避免汗液影响视野,或滴落在手术区域造成污染;术中合理应用硅胶体位垫,铺垫在患者容易受压皮肤下,减少压疮,根据手术操作需求,协助麻醉师等为患者变化体位;应用加温器,对静脉输注液体进行加温处理,除手术区域外,对其他部位进行覆盖,或缩短肢体暴露时间,避免体温流失,预防低体温发生,此外需加强盖单管理。②手术室环境护理管理,调节室温、湿度,以符合手术需求,巡回护士加强对器械的管理,确保术中各项器械的正常运行,此外还应优化科室环境,规划家属等候区,并提供护理服务,例如一次性纸杯、纯净水、手术宣教资料、座椅等,提供便利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家属手术知识知晓率,取得家属配合[2]。③术前访视精细化护理,增加护理内容,逐渐形成整体化护理管理体系,术前对患者肢体功能、皮肤状态、静脉穿刺条件进行评估,询问患者需求,并纳入交班工作当中[3]。(4)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每月定时进行总结,评估精细化护理管理效果,评价优质护理措施应用情况,开展持续质量会议,探讨每月工作完成情况,开展常规质控管理,完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满意率
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计100分,满意为≥80分,基本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59分,护理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3.2护理依从率
采用我院自制配合度评分量表,总分100分,完全依从≥80分,部分依从60~79分,不依从≤59分,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3.3护理质量评分
评估内容包括手术室管理、手术护理操作、护理人员管理、手术安全管理。采用我院自制护理质量量表,4个维度进行评估,各维度满分共计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 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手术室管理、手术护理操作、护理人员管理、手术安全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两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 3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比较
3讨论
本文以手术住院患者为例,对其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手术室护理下手术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心理情绪、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手术环境、护理安全、护理态度、护理配合护理质量和护理舒适度进行比较,查看人性化护理模式是否能够得到患者的满意和认可,试验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角度考虑患者在手术中存在的心理、身体问题,进而在手术室护理中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可见本文研究对提高患者认可具有积极意义。
3.1落实护理操作基本原则
试应用发现,部分医院手术室注重护理记录书写和护理结局[4],对护理操作过程的规范化重视程度不够。例如,部分医院“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为100%,但核查过程的规范性和核查步骤的准确性不足。又如,本研究试应用医院“手术物品清点正确执行率”较低,统计发现与“是否遵循逐项清点即刻记录原则”得分较低有关。由于一台手术需清点物品繁多,护士可能习惯于全部清点完后再统一填写用物清点单而非“逐项清点即刻记录”。这提示:管理者需强调手术室护理操作基本原则的严格落实,加大基本原则培训力度。
3.2转变指标填报观念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院术中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可能与试用时间较短未监测到相关事件有关,也可能与填报者过于注重结果,导致漏报、瞒报等有关。为此,应指导数据填报员秉持质量指标监测初衷,不宜过分追求指标数据大小,确保准确上报,从而精准指导护理质量改进。
3.3搭建信息化质控平台
在指标监测与上报过程中,有个别联络员反馈手工录入耗时、费力,增加了工作量。建议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模块,在保证数据收集准确、科学的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3.4建立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考评机制
手术室各岗位高效合作是围术期患者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手术室护理工作同样需要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支持与配合,尤其在三方核查中。因此,建议建立外科医生及麻醉医生的考评和监督机制,从而促进手术室各岗位医护人员合作。
3.5及时更新过程指标观察表
本研究构建的过程指标观察表参考了《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0年版)》相关内容,随着手术室护理指南的更新以及护理理念的发展,建议各医院及时更新表单内容,以更好地评价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静,路胜昔,景风梅.精细化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管理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6):359-360.
[2]陈雅卓,王艳玲.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21,29(11):167-168.
[3]胡同舟,宋丹,郭雯雯.精细化流程管理对麻醉复苏室全麻复苏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0):83-86.
[4]严朝阳.多学科联合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效率及患者自觉症状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5):173-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