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阶段受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呼吸系统危重症的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此类病症的治疗周期长、难度大,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而相较之下,护理人员通过完善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可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全面提升生活质量的目标,因此需要根据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1]。概念上来看,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是在风险管理模式下,通过整合护理人员、医生与患方等相关理念,在综合评估患者护理需求的基础上,以促进康复、消除风险事件为目标而形成的科学护理方案,最终利用一系列完整护理方法,达到改善护理结局的目的。现为深入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小组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以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收治的62例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入选时间为2023年4月-2024年4月,本组患者中包括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4.02±3.03)岁;患者疾病分型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肺部感染例24、呼吸衰竭12例。本组患者合并慢性病情况包括高血压34例,糖尿病28例,冠心病20例。
纳入标准: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经呼吸内科等多方诊断确诊;对护理方案依从性良好;≥18岁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如全身感染、恶性肿瘤;预计生存期不足3个月患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患者,或者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患者。
1.2方法
我院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的基本实施路径为:(1)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本小组的护理成员均具有五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同时遵照自愿原则,邀请主治医师、患者家属参与,整个小组活动开始前,由小组组长或者护士长详细说明风险护理管理小组的定义、基本方案、护理支持流程与实施原则,使全体成员做到心中有数。(2)定期分析风险。定期利用晨会时机召开风险管理会议,其目的是强化全体成员的风险目标。在本环节中需详细说明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汇总风险,包括患者自身风险、护士操作风险、环境风险等。在确定风险后,护理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总结成功护理经验。(3)风险管理方案的模式。整个护理方案的执行过程严格执行动态管理模式,坚持采用“预见性控制”的方法消除潜在风险,主要护理方案包括:①做好病区环境消毒处理,并保证病房内相对恒定的温湿度。正确分析患者基本情况,能根据痰液黏稠度等情况做气道湿化干预,且对于吸痰患者,需在吸痰结束后评估效果。②优化氧疗干预路径。强调根据患者的缺氧情况优化护理干预路径,其中轻度缺氧患者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干预;而针对中度缺氧患者,可调整为高流量吸氧。在吸氧期间需要护理人员主动预防压力性损伤,可将敷料片固定在面罩下方。③采用一对一训练法指导患者完成呼吸康复操。在护理人员演示下,指导患者快速掌握呼吸康复操的操作要点,主要包括:a.腹式呼吸锻炼法,在患者吸气时需尽可能凸起腹部,使空气充满胸腔;呼气时保持腹部下凹,尽量排除胸腔空气。上述锻炼方案30次/组,2组~3组/日。b.坐位伸展呼吸锻炼,护理指导患者双手相握背于身后,吸气时仰头伸展,呼气时还原。上述呼吸锻炼方案30次/组,2组~3组/日。c.上下肢联合呼吸训练。本环节锻炼的关节点,是吸气时上肢上抬,呼气时屈肘提膝,两侧交替进行,锻炼频率为30次/组,2组~3组/日。④高度重视患者营养支持。为强化护理干预效能,护理人员积极优化患者营养干预路径,并根据医师建议完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重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包括鸡蛋、精牛肉、深海鱼等;及时补充维生素,向患者推荐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白菜、芹菜、西兰花、番茄等。叮嘱患者适当饮水量,且考虑到部分患者因为发病时间长,往往伴有消化功能减弱等表现,因此可通过摄入面条、肉粥等保持稳定的营养支持。
1.3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最大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记录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适度变化情况,该量表从社会(0~32分)、环境(0~28分)、生理(0~40分)与心理(0~20分)四个维度记录忽视度情况,得分越高提示舒适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处理本组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相关数据,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患者肺功能比较
本组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相关数据显示,经过风险护理管理小组干预后,患者肺功能整体优于干预前(P<0.05),相关资料见表1。
表1 肺功能比较
2.2患者舒适度评价
本组患者相关数据证明,经风险护理管理小组干预后,患者舒适度评分明显提升,各项指标整体高于实施前(P<0.05),详细资料见表2。
表2 患者舒适度评分(分)
3.讨论
一般研究认为,呼吸系统危重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且本病症的病程长,此时常规护理虽然对促进患者康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相关护理措施缺乏特异性,也无法针对患者个体化需求优化护理路径,导致整体护理干预效果不理想[2]。为解决上述问题,完善护理干预路径在促进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康复中的意义重大,其中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强调以工作小组的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护理支持,因此能解决传统护理干预方案中的针对性差的问题[3]。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对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表1数据显示患者干预后的FVC(2.26±0.29)L、FEV1(3.09±0.62)L、FEV1/FVC(1.48±0.18)%,整体高于实施前(P<0.05)。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利用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能正确分析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需求,全小组在个性化评估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干预重点,例如本组患者采取的营养支持以及呼吸功能锻炼方案,均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机能,进而促进肺功能指标改善[4]。本文表2则详细记录本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躯体舒适度情况,其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患者护理后的社会维度、环境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舒适度评分分别为(23.65±2.56)分、(20.64±1.96)分、(30.57±4.75)分、(15.41±1.52)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能通过细化临床护理操作方案的方法,提前规避临床护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规避危险因素的同时,也有助于预防意外事件发生,使患者切实获得心理与生理、环境维度上的舒适;而患者家属主动参与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则可进一步拓展患者的社会维度的舒适度,因此更能保证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干预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梦莹.层级护理管理结合主动风险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23,47(14):1782-1785.
[2]林燕花,许怡玲,林程.早期预警策略结合风险护理在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4):186-188.
[3]康柳,金迪,周川.家长参与式联合强化风险护理在NRDS连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3):73-76.
[4]刘湘,党明,陈艳娟,等.风险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