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还要用敏锐的目光去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为每个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教师要从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从根源上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是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教育观不只是传播知识,还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它间接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态度。教育观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与教师个人素养、学生给教师的印象以及学校的教育大环境有关。教师应该接受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对所有学生采取一成不变、毫无差异的教学方式,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导他们谦虚的美德,对进步不明显的学生给予适时的鼓励,要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力股,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信心,学生自己才不会放弃自己。教师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成自我价值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应该给予最大程度的关心,进而建立与学生的信任,促进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但是这种关心不是对学生的放纵管理,要将关心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利用中间的平衡点约束学生。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通过对自己的高标准去影响学生,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否则教导学生也会没有说服力。师生关系的发展和建立,要在两者互相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对一些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在教导的过程中要保持坦诚的态度,用真诚和信任去打动学生。同时教师作为师生关系中主动的一方,要发挥积极作用,主动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是提高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前提。研究证明,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受环境支持、工作意义、工作自主性、工作效能感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具有自己的学科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有专业自主权。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主动创建和改变教学环境,并具有选择和适应教学环境的积极能力,而不是被动适应周围的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新教师可采取积极行动,设计科学的教学程序,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职教师具有较强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感,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彰显了其人格魅力。学校管理者应充分给予职教师人文关怀,尊重并认可他们的劳动成果,为其专业成长搭建合适的平台,并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让教师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体会到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工作效能感。
(三)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是否能够明确语文课“教什么”,是衡量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指导能力的一个方面。对于语文教学,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根据每堂课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立足于学生学会,而不仅仅满足于教师教过,正是通过对教材的重新组合和开发,系统地梳理出本学期语文课的课程内容,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能力。同时也应该在讲授中抓住兴趣点。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讲解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抓好讲解好时机的创设,营造气氛,抓住学生的兴趣抛砖引玉,当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时,教师的教学会收到很好的回报。最后教师应该要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变,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四)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提高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服务水平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教育的本质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追求生命的独特价值,教师要借助大数据对每个学生进行精准分析,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其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做好课前学情诊测。教师在课前拟定学前诊测题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知识起点进行科学研判,这样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其次做好课中随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知识点,设计相对应的习题进行随堂检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解答并提交,大数据会显示出成绩公告或正误标识,同时形成个性化的分析报告,明确地锁定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向。最后,课后根据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形成个性化的作业。大数据为学优生、学困生分别推送难易不同的与错题涵盖知识点相类似的习题,学生通过对推送习题的练习,达到强化巩固薄弱知识点的目的。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与精确应用,不仅学生做到当堂的知识点能够消化吸收,同时,教师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有质的提升。
(五)以平等对话引领课堂教学
平等对话主要从“勤反思,勤鼓劲”以及“多商讨,少评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反思是每日教学内容结束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对自己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教学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教师要经常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及结束后进行反思,在反思时可以加深对一天教学方式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总结,反思对于教师的整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可预见的提高。教师要随时提醒自己,今天发现总结了哪些好经验,可以用什么原理进行阐释,今天发现了哪些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否引导大家分享等问题。教师对于课堂的反思可以引导学生也对课堂进行反思,如能关注教学细节,教师的教学热情便会不断被激发,同时带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课堂教学问题,如何应对有效的策略则应该是在原教学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在与其他教师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在实践之后再进行反思和理解。教师要克服以往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从课改要求出发,从学生教学根源问题出发,在反思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经常参加一些例如“如何做好一个教师”等类似讲座总结自己的经验,结合小学语文的具体课堂形式对教学进行设计策略。
二、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教育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不断成长,语文学科是初中许多学科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语文学习与人们的思想道德、审美情感和科学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学习汉语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很重要。
参考文献:
[1]蒋蓉.论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7(8):68-72.
[2]梁玉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