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持续的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有关,患者患病后常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若未进行控制治疗,患者有并发睡眠障碍、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风险,严重者危及生命[1-2]。临床上治疗此疾病以缓解焦虑状况、控制病情进展、恢复正常生活为原则,方法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受病情影响对治疗出现抵触情绪,配合程度不高,影响治疗效果,故需要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管控,改善患者心态,保障治疗效果[3]。本文对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时间2021.01-2022.01之间我院治疗的焦虑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展开调查,以双色球法对其进行分组,即参比组(n=50)和试验组(n=50)。参比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29,年龄区间22岁到66岁,平均为(44.07±1.11)岁;病程区间6个月到28个月,平均为(17.05±1.03)个月。试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30,年龄区间23岁到65岁,平均为(43.95±1.14)岁;病程区间7个月到27个月,平均为(16.99±1.05)个月。两组纳入研究者的临床资料之间进行对比后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比组50例患者应用基础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记录患者临床资料、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介绍院内环境、讲述疾病知识、做好风险防护等。
试验组50例患者应用亲情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亲情护理小组。由我院专业水平好、护理经验丰富、对话交谈能力好的护理人员组成,均需要学习焦虑症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展开护理技巧培训,经过专业测评合格后方可进行护理服务,保障服务质量。(2)展开亲情护理干预。第一,环境方面干预。组员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病房环境,使用弹性较好的病床,合理使用防压垫,提升患者舒适度;每日开窗通风,促进室内室外空气流通,保障患者呼吸新鲜空气,利于心态平和;适当增加病房内绿色植物,提高室内美观度,增强患者满意度;适当播放舒缓音乐,有助于陶冶患者情操,放松患者身心状态,利于病情恢复。第二,心理方面干预。组员需要以和蔼温和的态度迎接患者,给予患者关怀,增加患者信任感,利于形成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引导患者正确表述情绪,找到不良情绪来源,进行有效疏导,维持乐观心态。第三,亲情支持干预。组员需要以唠家常的方式耐心与患者对话,让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适当进行苦闷宣泄;做好家属工作,呼吁家属陪伴,给予患者鼓励,减少孤寂情绪,树立康复信念,勇敢战胜疾病。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焦虑症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干预满意度进行统计。焦虑情绪评分的评估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值域介于0分到100分之间,分值越低表示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越少。生活质量评分的评估工具为本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值域介于0分到100分之间,分值越低表示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越好。干预满意度的评估工具为本此研究自拟调查问卷,包括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种评价,值域分别为90-100分、70-89分、0-69分。干预满意度(%)=很满意(%)+较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检测,其中焦虑情绪评分等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作t检验;干预满意度采用(n%)表示,作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后有明显差异性(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参比组(P<0.05),见表1。
表1 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
2.2 对比两组干预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别有27例、22例、1例,干预满意度为98.00%。参比组患者干预后的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别有19例、23例、8例,干预满意度为84.00%。经过对比后,X2值为5.9829,P值为0.0144(P<0.05)。
3. 讨论
焦虑症属于精神心理科诊治范畴,具有患病率高的特点,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典型症状有整日心烦意乱、莫名情绪紧张不安、皮肤潮红、心悸、胸闷、气短、性功能障碍、四肢麻木、手足抽搐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4-5]。在治疗的同时展开科学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恢复正常生活。基础护理干预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亲情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式,通过成立亲情护理小组,学习相关知识,展开护理技巧培训,提高组员专业素养,保障服务质量。通过展开亲情护理干预,进行环境方面干预,提供舒适病房环境,维持室内空气清新,促进患者心态平和;增加室内绿植,提高室内美观度;播放舒缓音乐,放松患者身心,促进病情恢复;进行心理方面干预,热情接待患者,给予患者关怀,形成良好护患关系;疏导不良情绪,维持乐观心态;进行亲情支持干预,给予患者尊重,满足患者需求,呼吁家属陪伴,树立康复信念。经过上述干预,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生活水平,缩短康复进程,护理价值较高。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纳入研究者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参比组,且干预满意度高(P<0.05)。
综上所述,对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生活状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夏鑫,文婷婷.焦虑症患者实施亲情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142.
[2]罗廷,陈莎莎.临床对焦虑症患者护理全程中应用亲情护理干预的临床实际效果及现实意义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125.
[3]辛翠玉,连云玲.亲情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8):187-189.
[4]宋玉琼.亲情护理干预对焦虑状态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1):121-123.
[5]周晓梅.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