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脑出血病人实施程序化护理观察其应用效果及对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程序化护理实施。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病人满意度、有效率和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两组患者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认知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期脑出血病人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其疗效优于常规护理,对认知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摘要: 在中国,乳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它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腋窝淋巴结切除及放射治疗所致的上肢淋巴水肿一直是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而且病人的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与会变成残废。根据现有的传统治疗方法,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发生率在6%-62%之间,而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的数值也在逐年上升。有研究表面,手术后3-6月的发生率由4%增至10%,75%的病人在手术后3年出现上肢的淋巴水肿,而且之后的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发生率增加1%。
摘要: 目的:探讨疼痛循证护理在输尿管结石(U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泌尿外科2023.5-2024.2接诊的90例UC病例为研究样本,采用电脑随机分为A、B两组,45例/组。A组开展常规疼痛干预,B组基于循证理论开展疼痛护理。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改善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升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评估VAS、ESCA、WISQOL评分,组间对比P>0.05;干预后患者各项情况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B组均优于A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开展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疼痛护理,可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摘要: 目地:探讨对老人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展开干预模式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式:挑选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我院住院50名老人脑卒中病患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化的方式将病人分成两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有针对性的吞咽功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68.00%。结论:对老年人脑卒中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饮食,提高病人的预后。
摘要: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和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了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血管通路并发症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眼科疾病作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和护理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健康教育结合护理模式,既能够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又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健康教育结合护理管理在眼科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眼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强调了该学科在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应对与预防心理危机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在门诊护理环境中,护理人员需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评估方法识别并满足患者多元化心理需求,同时通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及预防心理危机,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改善就医体验。此外,强调了提升护士专业素养和持续学习培训在深化护理心理学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护理作用。方法:将本科2021年1月-2022年1月5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纳入观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然后再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在连续性护理干预后,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实施连续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切除手术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选择5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病人,然后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将两组病人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实施手术护理,可减少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探索在慢性肾炎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50例慢性肾炎病人,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25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住院天数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为68.00%,比观察组的缓解率为96.00%,有显著性差异(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观察组 SAS得分明显降低,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对慢性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使用。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外科手术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140人,观察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进行细节护理,然后再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效果及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论: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护理员形象和职业素质评估、手术中护理管理综合得分、护理满意度与满意程度超过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进行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性和病人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与心理护理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治疗的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96例为探究对象,将其采取双盲法分为两组,各组均48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团体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指导的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间干预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生活希望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团体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措施指导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生活积极性。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共享参与”对产妇和新生儿所在病房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住院的剖宫产患者500例,并按其意愿将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240名,观察组26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共同参与式护理。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孕妇进行了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和产妇护理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母亲角色适应性显著好于对照组,资料比较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显著好于对照组的8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别, P<0.05。另外,观察组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为(85.3±5.3)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因此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可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还可以增强对新生儿的护理,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
摘要: 目的:研究“质量管理圈”活动对老年病房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影响。方法:建立质量管理圈活动小组,以“减少病历书写错误率”为主题。在活动之前,我们对我院122份护理记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状调查,并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目标,实施了对策,检查了效果和巩固了措施。结果:①护理文书书写的缺陷率从实施前的8.78%下降到2.84%,具有显著性(P<0.01);②让质量监督人员掌握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并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分析,掌握并解决关键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结论:在老年病房中,采用质控圈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护理文书的差错,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和使用的方法。
摘要: 探讨高质量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2名新生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新生婴儿亲属基础护理满意度评价里的优质护理工作态度、优质护理专业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新生儿进行高质量的护理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不良反应,增强患儿的满意度,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摘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较对照组的68.00%高(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发挥着十分凸出的优势,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和康复效果。
摘要: 目的 评价对ERAS模式下整体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康复科接收的30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23年4月—2023年12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基于ERAS模式下整体护理对实验组进行临床护理。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于ERAS模式下整体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骨折患者睡眠质量、满意度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超声引导下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6.25%<28.13%),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摘要: 本文详细探讨了超声介入过程中患者急性突发事件的护理效果核心要点构架。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区域的情况。在面对急性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应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本文首先强调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然后列举了急性突发事件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针对这些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文章还提到了超声介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患者的体位摆放、手术区域的消毒和防护、术中配合医生的操作等。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现今大部分医院在各科中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成了各医院的工作理念。为患者提供全程、安全、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保证医疗的安全,还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