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在面对数学教育初级阶段的学生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充分显现了其优势之处,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成果。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而且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认知阅历都不足,如果教师设置的合作探究任务过于抽象难懂,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提出问题的意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顺利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选取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元素,首先让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产生熟悉感和代入感,接着由教师通过情境来引入探究问题,学生借助具体的教学情境顺利理解题目的含义,再结合情境对问题展开联想,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欲望。通过这种合理分配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与组员一起对问题展开深入探究,最终解决学生难以理解题干含义这一难题,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续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在分组时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思维灵敏度等实际情况,依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配,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良性竞争的效果,促使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能力弱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调动学习气氛,安静内向的学生可以控制气氛,思维活跃的学生则能够带动思维转换慢的学生一起积极思考。
二、紧抓学习时机,提升合作意识
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化的运用,紧抓恰当的实际,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当教师提出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探究问题或者学生遇到独自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就需要利用合作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一同解决困难。小学生思维能力不强,在教学中总会存在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这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实现互帮互助。另外,当学生面对问题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统一意见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运用圆柱和圆锥实体模型开展装水试验,考虑容积和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装三次水刚好盛满圆柱的结果,得到了三倍体积的关系,不仅可以有效突破数学重难点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三、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划分小组
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就要在设置合作学习任务时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划分小组,确保合作学习效果最大化。小学生中有活泼开朗的,也有性格内向的,每个学生性格特点不同。如果教师不能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在划分小组时过于随意,就无法达到各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团结协作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加以合理的引导。教师要意识到,小学生社交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合作。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强势,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不愿意倾听他人意见,独断专行。对此,教师就要注意把不同性格的学生划分在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之间做到取长补短,通过开朗的学生来引导内向的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让善于合作的学生教会性格强势的学生如何与人合作,通过对组员的合理划分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四、立足教材内容,选择教学重点
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就要立足教材,合理挑选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如果一直让学生对各种机械的练习题进行大量练习,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小组合作任务,将生活案例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既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对数学问题展开发散联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以教学重点为目标,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对问题展开大胆的联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与实践思维的发展。
五、创新教学评价,提高合作效率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还要注重合作学习后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在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不要在学生刚说出问题结果时,急于给答案下定论,要先肯定学生的思考,接着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反思和论证,发现自己结果中存在的错误,并经过主动思考加以改正。其次,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通过评价明确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评价也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点评之前进行自评和学生之间互评,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充分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并在后续加以改进。通过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合作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意识都得到了更好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生之间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各种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顺利形成。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冰秋,程翠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227-228.
[2]吴家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8,7(24):117-118.
[3]杨兴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