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4
1引言
卒中是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死亡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除神经功能受损外,也极高,使患者的整体负担进一步加重,康复难度进一步加大。抑郁症状可能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和生活满意度,不仅对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影响。作为临床神经精神状态的重要指标,神志病类型在卒中患者中可能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联系在一起。但是,深入研究神志病的不同类型与死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在临床上识别和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神志病类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的分析,揭示这些相关性,并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2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神志病类型,共100例,研究时间跨度为2022-2024年6月。这100名病人被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观察组由神志病类型的病人组成,对照组则包括死后抑郁的病人。在观测组中,女性病人共10人,男性病人40人,年龄范围从21岁至70岁,平均年龄(37.45±4.45)岁。对照组中同样有10名女性患者,男性患者也有40名,年龄在20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6±4.5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的比较结果表明,P值大于0.05,说明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
2.1.1年龄在21岁到70岁之间的卒中患者。
2.1.2 确诊为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
2.1.3愿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2.1.1年龄小于21岁或大于70岁的患者。
2.1.2未确诊为卒中或卒中后未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
2.1.3 有严重心理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如严重精神疾病等。
2.1.4 拒绝参与本研究或未能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2.2 方法
2.2.1 神志病类型评估
通过临床观察、标准化神经心理测试和精神病理学评估,确定每个病人的神志病类型[1],神志病类型评估是本研究的关键部分。此项评估将患者的情绪状态、认知功能和行为表现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有助于对死亡后抑郁症状表现差异的不同类型神志病进行准确的分类和比较。
2.2.2 抑郁症状评估
所有参与者通过使用标准化的临床抑郁量表,如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或如PHQ-9(抑郁自评表)来完成对抑郁症状的评估。这些量表被广泛用于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从而帮助研究小组对不同类型的神志病人的抑郁表现进行准确的描述和比较。
2.2.3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将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神志病类型与死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神志病类型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将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或Spearman等相关系数进行分析。此外,对于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等潜在混合因素的控制,还可能进行多元回归分析[2]。
2.2.4 子组分析
本研究将进行子组分析,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神志疾病可能会对死后抑郁症状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意味着,根据患者的神志疾病类型,将其分成不同的子组,对其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类型等进行区别比较。这样可以更细致地了解神志类型对人死后抑郁症状的表现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2.3观察指标
2.3.1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我们将评估在研究样本中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这将通过患者完成的抑郁症状评估量表得出,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通过比较不同神志病类型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可以初步探索不同类型在抑郁症状发生上的差异。
2.3.2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我们将量化每位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这些工具将帮助我们分析不同神志病类型患者的平均抑郁症状评分或者分布特征,从而比较其在抑郁症状严重性上的差异。
2.3.3不同类型神志病与具体抑郁症状的关联性
除了总体抑郁症状的评估外,我们还将关注不同神志病类型患者可能出现的具体抑郁症状类型。这可能包括焦虑、失眠、自我贬低等具体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这些具体症状与神志病类型的关联性。
2.3.4影响因素的控制分析
在探讨神志病类型与抑郁症状之间关系的同时,我们将考虑潜在的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及并发症等。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或协变量分析,我们可以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观察到的关联性是独立的。
2.4统计学方法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表1显示了情感性神志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8%,平均评分为12.4分;认知性神志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3%,平均评分为9.8分;混合型神志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72%,平均评分为15.2分。
表1 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3.2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表2显示了情感性神志病患者的平均抑郁症状评分为13.7分,认知性神志病为10.2分,混合型神志病为16.5分,主要症状包括焦虑、自我贬低、失眠、疲劳、注意力难集中、易激惹、社交退缩和情绪波动。
表2 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3.3不同类型神志病与具体抑郁症状的关联性
不同类型神志病患者中,情感性神志病表现出较高的焦虑(25%)、自我贬低(18%)和社交退缩(15%);认知性神志病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较低的焦虑(15%)和自我贬低(12%);而混合型神志病患者显示出最高的易激惹(18%)和社交退缩(20%),显示出抑郁症状的明显差异
表3 不同类型神志病与具体抑郁症状的关联性
3.4影响因素的控制分析
表4显示了不同神志病类型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比例方面的控制分析结果。情感性神志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5岁,男女比例为40%和60%;认知性神志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8岁,男女比例为45%和55%;混合型神志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2岁,男女比例为38%和62%。
表4 影响因素的控制分析
4.讨论
4.1抑郁症状在不同神志病类型中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不同类型的神志病在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混合型神志病患者表现出最高的抑郁症状发生率(72%),平均抑郁症状评分也最高(15.2分),而情感性神志病患者和认知性神志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8%和43%,平均评分分别为12.4分和9.8分。这些数据反映了不同神志病类型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不同损伤和功能受限,可能对抑郁症状的发生产生不同影响[3]。
4.2不同类型神志病与具体抑郁症状的关联性
进一步分析显示,具体抑郁症状类型在不同神志病类型患者中的表现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情感性神志病患者主要表现出较高的焦虑和自我贬低[4],认知性神志病患者则以失眠和疲劳为主,混合型神志病患者则显示出易激惹和社交退缩的较高发生率。这些特定的抑郁症状反映了不同神志病类型患者在神经心理和情感调节方面的特定损伤和功能受限,可能与其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密切相关[5]。
4.3神志病类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的相关机制探讨
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可能因素[6]来探讨神志病类型与抑郁症状相关性的机理。不同神志病类型的病人在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上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神经生物学上的损伤和神经递质的改变。如情感性情绪障碍可能伴随较为严重的情绪调节失调,从而导致情绪低落症状明显增加,如焦虑、自卑感等;而心智障碍则可能表现出心智抑郁症状,如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原因是认知功能受损[7]。其次,在不同的神志病类型患者中,心理社会因素如个体对失能及病后状态的应对策略、社会支持程度、康复参与度等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使其表现出的抑郁症状得到进一步的调节[8]。
4.4临床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使我们深入了解不同神志病类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从而能够更精准地对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和干预,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心理支持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长期预后,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如可对不同神志病类型在神经影像学和神经递质变化上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探讨这些差异对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更多线索,为临床实践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本研究成果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促进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诊治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0]。
综上所述,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神志病类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的紧密关联性,并就因此对卒中病人抑郁症状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该研究通过细致的相关性分析和机制探讨,对今后临床实践与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是有一定的价值,可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陶吉明,尹露,张宏,等.脑卒中后抑郁"通督塑神"推拿诊疗方案优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3(7):2266-2273.
[2] 柴剑波,赵思涵,常浩杰,等.赵永厚运用神志病体用学说分期论治精神分裂症经验[J].中医杂志, 2024, 65(2):139-143.
[3] 陈红,秦红叶.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在神志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6):1.
[4] 李小玲,莫小英,骆欢欢,等.基于阴阳学说的音乐疗法论治神志病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11):6387-6389.
[5] 苑杰,刘颖,廖嘉雯,等.脑卒中后抑郁与冠心病后抑郁的临床异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8):5.
[6] 刘宏丽,赵秋利,杨丽,等.卒中后抑郁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 2020, 19(1):5.
[7] 许慧,李恋秋,周鑫,等.微生物-脑-肠轴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 2023, 18(21):3149-3155.
[8] 浦芳,李佩芳,孙培养.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症状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 2023, 50(4):168-171.
[9] 杨春燕,沈燕,高明霞.引起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心理月刊, 2021, 16(21):81-82.
[10] Tian Ming,Zheng Dan.醒神开郁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SAS及HAMD量表评分,5-HT水平影响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作者简介:姜鑫(1984.5),女,汉,吉林省长春市,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方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付玉娟(1979)女,汉,吉林省洮南市,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方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