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创业内涵
Peredo 和 McLean(2006) 将社会创业分为创业性和社会性两个角度进行定义。从创业角度而言,社会创业者也是创业者,其必须用商业化方式进行创新创业,获取经济利益。从社会角度而言,他们强调社会创业还具有的排他性的社会目标,能创造社会价值。Ratten(2011)认为社会创业是对身边可利用资源进行创新使用,是一种强调未被满足的社会需 求、解决被忽视的社会问题的过程。虽然学界关于社会创业的定义众说纷纭,但Dees(1998)的总结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他提出社会创业包含了四个方面:(1)能持续产生社会价值;(2)为了达到社会目的而不断挖掘新的机会 ;(3)是一个保持创新、不断适应和持续学习的创业过程;(4)是一种不受资源稀缺限制的大胆行为。
陈劲和王皓白(2007)认为社会创业者是指那些具有正确价值观,能够将伟大且有前瞻性的愿景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人,他们对目标群体负有高度的责任感 ,会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环境下持续通过社会创业来创造社会价值。可见对目标群体的高度责任感是驱使企业家开展社会创业的前提。Cannon (2000) 从创业动机的角度把能成为社会创业者的人分成了三种类型:一是在其他领域已经赚到了很多钱 ,旨在回报社会;二是不那么满意现有的社会运行体系,积极寻求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创建新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是虽然念过商学院 (或者有过类似经历),但依然坚定想社会创业的人。
二、 社会创业动机的内涵
由于社会创业动机一词本身极具复杂性,鲜有学者对其进行明确定义并划分理论边界。社会创业是创业的一种特殊形式,依托曾照英和王重鸣(2009)对创业动机的定义,社会创业动机可解释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社会创业活动,引导创业活动创造社会价值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创业动机是机会识别的重要前提,通常包括成就需要、控制点、愿景、独立欲望、动力(Shane,2003)等。
社会创业动机和商业创业动机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典型的 “利他主义”倾向(WL Tan & J Williams,2005)。Carsrud和Brännback(2011)将创业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他们认为企业家的创业动机即可能源于外部因素,如金钱、权力和声望,也可能源于内部因素,如自我成就。但与普通的商业创业者相比,社会创业者并非是受到源于外部的经济利益的激励,他们具有更强的内在动机。
虽然部分社会创业者也从事营利活动,但他们的主要使命是创造社会价值,经济利益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商业创业者却把经济利益本身看作他们从事创业的最终目的。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不一定是完全利他的,也存在部分利己动机。Ruskin等(2016)的研究发现,社会创业者在创业时既以自我为中心,试图发展自己的成就、自主性、相关性和影响力,也以他人为中心,试图“为他人”做事情。
三、 社会创业动机的形成
Corner 和 Ho( 2010)将动机形容为一个人成为社会创业者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时刻,及火花时刻或灵感时刻。但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创业动机并非是短暂的“火花一现”,而是反映了基于内部动力而不是外部需求的自我启动的愿望,即创造新事物的愿望(Frese & Gielnik,2014),是事件、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正是这些积累增加了个人对社会需求的意识。因此社会创业动机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触发事件则是推动创业动机发生质变的转折点。
身份最常被视为创业动机的重要来源。个体寻求为更高的社会身份或由于身份冲突而建立新身份的愿望是影响个体创业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Raj V . Mahto ,2018)。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自我评估,是个人产生创业动机的主要原因(Raj V. Mahto,2018)。在群体或组织身份显著的情况下,身份会导致个体产生为集体而努力的动机(Knippenberg,2000),并使群体目标和群体利益工作相联系。当个体群体身份更为显著时,更容易产生创造社会价值的动机。
此外,Yitshak和Kropp(201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中经营的企业家对他们的激情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因此,激情可以被视为一种动态的动机结构,由企业家主观上决定,并且在不同类别的企业家中有所不同。
四、 研究展望
现有研究仍聚焦于社会创业动机的前因是什么或动机如何影响机会识别上,并未清楚的解释社会创业动机是如何动态发展的。未来的研究可基于中国本土化情境,探究社会创业动机的动态演变过程。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定性分析,较少学者对相关因素和变量进行检验。 未来可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量化社会创业动机中各要素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探索社会创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劲,王皓白.社会创业与社会创业者的概念界定与研究视角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No.342(08):10-15.
[2] 曾照英,王重鸣.关于我国创业者创业动机的调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09):285-287.
作者简介:
朱煜婷(1998.11-),女, 江西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