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张艳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艳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2.12. DOI:10.12722/ccn.2022.157118.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正面临多重挑战。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量的信息技术储存、读取以及查询,彰显出了知识力量巨大的潜力,借助大数据展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分析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DOI:10.12722/ccn.2022.157118
基金资助:

引言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目的是引导大学生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并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增强理性认同,从情感上内化为文化认同,从实践上外化为行为认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知行合一。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是建立在国家程度上的伟大目标和远大理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肩上承担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大学生在思想、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中的多种价值观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性的价值选择,而其中不乏许多国家分裂分子和西方敌视中国的不法分子的错误价值观,这些错综复杂的价值观使当前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相当于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参考,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了一条光明大道。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大学校园这种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氛围中,不仅个人的价值观可以获得升华,还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全国范围内传播。

2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现状

2.1 理性认知偏离

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上,大学生普遍认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但还有极少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知模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深,在社会主义和谐观的认知上存在一些困惑;在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行为上,大多数大学生追求自由与平等,法治意识强,但还有少数学生存在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在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上,青年大学生普遍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能够与人为善、乐于奉献,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问题和失信行为。

2.2 教育模式不科学

虽然各个高校积极响应此项政策,在高校内部开展了与此相关的专题讲座,也建立了专题网站,但由于其内容缺乏吸引力,而且更新较慢,这便使得关注的大学生并不多。从上述的教学活动表现形式可以明显看出,其多数活动都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明显缺少趣味性和创新性,所以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从此方面来看,在目前特殊情况下,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首先变更教学模式,只有尽可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做好此项教育。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理认同教学措施

3.1 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大多只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的同时,缺少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导致大学生无法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帮助。所以在新形势下,各高校应当注重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的教育方式,确保教育方式具备灵活性,通过契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占领网络阵地向大学生们传播正向的社会新闻以及具备正能量的社会思潮,尤其是在特殊时期下的英雄事迹和其背后的伟大精神;通过建设具备监管与过滤功能的网络交流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渠道;对大学生开展心理状况、价值观以及思想方面的调查,掌握大学生们的思想动向;对网络上违犯法律或散布不良信息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确保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避开各类不良信息与思想的毒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进一步融合,从而保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果。

3.2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向是大学思想政治类教育的中流砥柱,而教师又是课堂的主角,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安排组织教师进行思想理论的学习。校方还可以定期邀请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论坛,促进学生与我国一流的思想政治专家的交流,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思想境界。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红色引领的主阵地要紧紧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因此要积极规划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以考虑运用新媒体平台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家乡中红色旅游项目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结合,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设计方案、授课模式多样化呈现,可以最大化扩大人员和课程的覆盖面。把握各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将红色育人贯穿到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块。

3.3 开展社会实践

一是要开展体验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和红色教育基地等场馆,缅怀革命烈士的同时,教育大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入行。二是要开展理论宣讲活动。组织成立学校宣讲团,把握社会热点或时政要闻,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三是要开展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要通过国家、学校等多方面努力,并且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式等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认可,从而培养出具备坚定信仰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侯秋月.国学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J].中国高等教育,2020(19):33-35.

[2] 富丽明.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大学,2020(33):115-116.

[3] 赵明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J].大学,2020(33):146-147.

[4] 徐凌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公关世界,2020(18):166-167.

[5] 唐黎,周志山.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29-3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