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
王品乐1 周丽2 宋连鹏3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品乐1 周丽2 宋连鹏3,. 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J]. 中国教育探索,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2.
摘要: 在现代高校教育教学理念变革的背景下,各学科教学更加关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鉴于此,为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文章以大学物理实验课为例,本着“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教学理念,结合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针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特征,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与课程思政教学相互融合的优化途径,旨在为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和优化大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思路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育
DOI:10.12721/ccn.2021.157042
基金资助:

1 引言

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应顺势而为,因势而新,既要保证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要构建协同教学机制,实现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之间的“同向同行”。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可实现人才创新规划的良性发展,同时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实验素养,并且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不断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提升大学思政课程育人水平提供理论借鉴。

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作用

课程思政教育主要以构建全员、全流程、全区域管理的育人格局为基础形式[1],将各学科教学课程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发展教学体系,力求将“立德树人”的大学教育核心理念通过各学科与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过程传递给学生。目前,高校在自然科学课程中,主要强调“客观发展规律”,而高校物理实验课程正好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符合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要求[2]。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教学背景、课堂实验操作的流程、实验课程知识体系的拓展为基础,通过教师的课堂教授与学生自身的亲自操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在大学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核心,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社会人才发展的基本需求,应将思政课程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相向而行,因此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3]

3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思路

3.1 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搭建,提升大学生实验素养

为实现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大融合,大部分高校都成功建设了以在线数字课程为基础的网站线上线下教学平台,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课内外教学课程内容的整合途径。在课前,为充实物理实验课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可在课前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分享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视频、PPT等,让学生对既将参与学习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了解物理实验的相关步骤、明确实验原理等[4]。例如,在课前积极挖掘物理学家开展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哲学思想等,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素养。如列举迈克尔逊的物理实验研究工作,他经历了数次失败,但是从未退缩,而是经过不断的反思改进实验原理、优化实验内容,最终达到实验结果。这表现出迈克尔逊坚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研究精神。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微课小视频的形式,将迈克尔逊等著名物理学家的实验研究经历和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调动大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在大学物理实验线上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扩充思政课程教学空间,为思政课程教学提供丰富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每个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之前,都通过播放小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将所涉及的实验理论、实验背景和实验发展历史进行展示,让大学生明确最终的物理实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为积极探索科学的实验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注入精神力量

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具体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设定可行性高的教学方式,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科学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中,这样可高效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目的,为物理实验课程注入更多思想和更多精神。例如在“碰撞打把”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验证“完全弹性碰撞”的相关原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先选取两个质量、大小相等的钢球进行碰撞,从理论上分析,钢球经历完全碰撞以后的动能等是相互守恒的,但是在实验中,学生实际测量数值发现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偏差范围在5%左右,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提问,反思,让学生考虑出现误差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通过改进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看是否能够提高实验精准度,甚至能够通过实践过程推导出相关公式。这样通过提问-反思-不断改进的教学模式[5],就能够让学生的消极心理变积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3实验课后反思与总结,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物理实验结束以后,最关键的便是统计实验数据,计算数据结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困难的,也是最关键的,因此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实验数据的整理主要包含有原始数据、数据的记录与计算、数据的分析整合、物理实验结果的讨论等[6]。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要严谨、实事求是,不能够照抄别人的实验成果,也不能够更改实验数据,要保证实验数据与实验结论的真实可靠,这就是治学严谨和诚实守信精神的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其次,每次物理实验课结束之后,都要构建共同讨论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积极思考、积极分析实验数据结果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实现物理知识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物理学习视野,同时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每次实验课后,学生都要与其他的同学进行实验结果的对比,找出差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借助课后时间积极拓展实验课教学空间,从而可持续性的提高实验教学成果。

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竞赛活动,利用竞赛的模式,培养学生挖掘物理知识点,开拓眼界,提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7]

4 结束语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主要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作为一门基础公开课,其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泛,尤其是物理实验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鉴于此,文章以“同心同向,协同效应”为理论核心,为实现大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三方面的协同发展,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开阔眼界,同时能够在课程思政渗透的过程中“精神成人”。

参考文献

[1]白柳杨,赵严峰,张陆.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62):224-227.

[2]陈真英,谢冰,谢文彬,周小珠,孙立萍,覃赵军. 立德树人格局下大学物理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特色优势研究[J]. 高教学刊,2019(21):61-63.

[3]盖艳琴,唐刚. 在讲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实施“课程思政”示范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8):37-38.

[4]孙磊,陈绍敏,郭伟. 工匠精神的培育:大学物理融入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以“力学”章节教学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0):76-79.

[5]潘鹤林,黄婕,吴艳阳,刘玉兰,朱忆天. 理工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 大学化学,2019,34(11):113-120.

[6]樊娟娟,于秀玲,潘振东. 课程思政在农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以“流体的运动”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20,7(27):185-187.

[7]范媛媛,桑英军,陈华松,周在进,郝云荣. 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0):48-49.

作者信息:王品乐,男,1987.11,汉,吉林蛟河,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