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索教育
王辉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辉宇,. 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索教育[J]. 中国教育探索,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14.
摘要: 高等数学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涉及的学生人数众多,它已经成为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的重要场所。高等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在课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知识传授的同时完成价值引领,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DOI:10.12721/ccn.2022.157014
基金资助:

引言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将价值引领融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开设范围广、涉及专业丰富、覆盖学生面宽,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素质的任务。 教师可通过努力挖掘高等数学

的课程思政元素, 将高等数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崇尚理性精神,提升数学审美,培养家国情怀。

1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通过将思想道德品质、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等内容融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从而引领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扎实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高等院校是引领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转变的主战场,而高等数学是理工、农林医等专业的必修课,作为高数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守好自己的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要把课程思政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一切都要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从高校育人的根本出发,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作为高等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不断强化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要充分挖掘高等数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时刻牢记把“教书育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围绕这一任务展开教学,要做到全课程育人,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隐性育人效果。教师要实现对于学生培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目标,课程思政的提出给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让高等数学课程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

2高等数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途径

2.1课前准备,让思政更灵动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开展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个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团队应由高等数学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组成,建立思政教师“走进”数学课堂、数学教师“走进”思政课堂的双向互动机制,使得高等数学课程与思政课程不仅是同向同行,而且相互促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把功课做在课下,课上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政融入高等数学课堂。教师要认真备课,备课应包含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可以团队共同备课,共同讨论,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研究思政切入的视角、方法和教学策略;一起反思,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案,制定改进教学的方法。

2.2注重价值引领,传播正能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注重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例如讲无穷小(极限为零的变量)的定义时引入唐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学生一起分析:诗人站在高楼上,注视着即将消失在茫茫水天的一片孤帆,孤帆远影鲜明形象的意境生动地刻画了无穷小量(极限为零的变量)的形成过程,既体现了中国诗歌的意境之美,又体现了数学的美学思想。在介绍曲面的面积时,以“神舟五号”发射的重大意义引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介绍和分析航天事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鼓励学生秉承大国工匠精神,为科技创新、科技兴国努力学习[2]

2.3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如何在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这需要提高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人只有通过受教育才能获取知识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人的发展。课程思政的核心旨归是立德树人,从教育的本质与课程思政的目标看它们是辩证统一的,课程思政的提出实则是教育由学科本位向育人本位的转变,是教育回归到育人本真的体现。(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提升课堂魅力。做好数学教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素养,这些离不开教师的修炼,而修炼的主要方式是阅读。阅读有关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数学经典、数学教育、哲学、文学、社会学等,这有助开拓数学教师的视野,加深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取长补短,提高数学教学能力,逐步从教学走向育人,实现从教知识学知识转向培养人的转变,从而拓展教学的宽度、厚度与深度,不断提升高等数学课堂的魅力。(2)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育人效果。教研室营造良好的协作、讨论、交流环境,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如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教案设计、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观看课程思政讲座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教学技能比赛等。教师在活动与比赛的浸润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启发,进行课程思政意识建构和教学反思,通过知识、观点、经验、信息的碰撞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数学教育的真谛,促进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师的育人育德意识与能力,使得高等数学育人迈上新台阶[3]

2.4从课程内容的起源和发展,利用数学史中的内容,实现思政教育的融入

数学是一门应用极广的科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数学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抽象性数学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通过了解中华民族数学渊源流长的历史,能够有效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数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塑造了数学学科的精神和气质,不断完善的数学理论知识体系,充分折射出了科学家永不懈怠、不断探索的精神,数学学科在一次次矛盾和危机中螺旋式上升的进展过程,更能反映出数学家勇于创新不具艰险的意志品质。例如,极限思想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经过不断的否定和完善发展起来的,从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数学公式后面都有着高尚的人格和温暖的人文情怀。用这些数学名人的人格魅力,去浸润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通过介绍这些数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告诫同学们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视野。人类社会的文明只有通过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才能健康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授课内容与学生分享数学家的科学精神、数学文化等,在课堂上实现思政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完美对接。

3结束语

综上,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进行整体设计,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改进完善,这需要高校与高校之间加强联系,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还需要各个学校进行定期培训,并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定期交流探讨,需要全体高等数学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奉献。

参考文献

[1] 吴慧卓.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数学,2019,35(5):40-43.

[2] 高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3):60-66.

[3] 戴曙光.数学教师更须补上阅读这一课[N].中国教育报,2019-06-26(0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