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专题研究分析的教学探究——以“圆”为例
黄静 李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静 李艳,. 初中数学课堂中专题研究分析的教学探究——以“圆”为例[J]. 数学教学与研究,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014.
摘要: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这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圆”的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制定多样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专题研究中,从而帮助学生对“圆”的知识有深刻掌握,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下便是对初中数学课堂中专题研究分析的教学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专题研究分析;教学探究
DOI:10.12721/ccn.2024.157014
基金资助:

圆作为初中数学几何相关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加强学生的理解,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为此教师便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直观清晰的讲解“圆”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圆作为几何相关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因为圆本身在生活中是是极其常见的,但学生在见到圆相关的图形时,并不会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圆”的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对“圆”的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对多元化的学习需要获得了关注与满足,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弧、弦、圆心角”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圆”,并将“弧、弦、圆心角”等内容进行标注,让学生能够清晰的对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掌握,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或者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展示一段海上日出的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导课堂中,让学生来观察太阳与海平面之间的变化有何关系?并让学生将其中的景象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出来,这样学生在描述之后就会了解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通过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对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专题研究效果

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在教室里成为“听众”和“观察者”。 教师需要让学生成为主人,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主进行学习,以此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因此在“圆”的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耐心帮助,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合作,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真正释放学生,帮助学生更有效而迅速地学习,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例如,在“圆”中“正多边形和圆”相关知识研究过程使,因为正多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教师便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正多边形和圆”的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本章节中的内容进行预习,将自己不懂的内容进行记录,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对不懂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在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指导,通过验收的方式找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缺点,帮助其查漏补缺。这样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以此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增加实践教学模式,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实践,因为语言相关的知识点理解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教师在知识讲完之后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就很难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因此在“圆”的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增加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的素材动手操作来掌握与“圆”相关的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圆”的相关知识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对圆的概念又深入的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探究知识,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数学,更愿意投入数学学习。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绘制一个圆,之后在圆上将“弧、圆心角、弦”进行标注,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有了更多“说话”的权利,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对“圆”的性质进行掌握。或者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一个圆,并在圆的任意位置上设立三个点,之后让学生将这三个点所连成的三角形之间的边长关系确定出来,这样便能够激发学生实践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增强“圆”的专题研究效果。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优化,让学生对“圆”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为此在“圆”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圆”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拓展丰富的知识,采取有效科学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青松.开展初中数学专题教学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11):22.

[2]李雪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分析[J].考试周刊,2017(65):78-7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