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教育部2020年印发实施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1年版)》)指出:教师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高职专科大学英语课程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教材是否包含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决定着高职专科大学英语课程能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新形势下,2020年前编写出版的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显然不能满足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需要。
二、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
1. 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量少
《纲要》实施以来,针对本科大学英语教材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文秋芳(2017)、何莲珍(2022)和刘正光(2021)等学者都对大学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各大出版社也纷纷联合高校和外语专家改编或新编一系列面向本科教育的大学英语教材,这些教材在广度和深度上涵盖了较为系统的课程思政内容。如:《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作为元素大纲,统领单元主题,将价值观蕴含在语言学习中,意图实现思政无痕、育人无声。而相比之下,对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的探讨却很少,笔者在知网上用关键词“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搜索2020至今的文献,经筛选找到11篇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当中仅有2篇文献在讨论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的策略。再纵观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的数量,通过浏览各出版社官网发现,《纲要》实施以后,即使是出版外语教材的“三大社”(外研社、外教社和高教社)新出版的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也为数不多。其中。外研社改编出版了1套《新技能英语(思政版)》,高教社新出版1套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改版4套,外教社改版1套,新出版1套。
2. 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度难以把握
现阶段高职专科学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包括一些新出版的教材,普遍关注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应用,教材主课文和练习多以西方国家社会文化为素材,缺少中国元素的融入。以我校专科2021级学生第一学期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为例,该册教材8个单元分别为:Unit 1 Occupations and places, Unit 2 Weather, Unit 3 Food, Unit 4 Clothes and Shopping, Unit 5 Transportation and places, Unit 6 Health, Unit 7 Work, Unit 8 In class。单元中的人物角色、内容和练习都以外国文化为主,中国本土文化极少。其他课程思政元素在教材中的融入度也不够,从中能够挖掘出的课程思政元素也缺少系统性,信息呈现碎片化。再看部分在课程思政建设需求下新编或者改编的教材,虽然是以育人为核心编写的,但思政内容凸显度依然不够,且思政内容同样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主流教材已在解决思政内容“有无”的问题,但“深浅”的问题是未来关注的重点。孙有中(2020)强调外语教材应为外语课程思政提供“原料”,设计贯穿于语言习得中的思政体验。外语教材不仅需要增长学生的外语知识,提升外语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育人,进行素质和品格塑造。外语教材思政元素的广度、深度、温度仍有较大拓展空间(陈法春 2020)。
3. 教材的质难以保证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高职专科招生规模迅猛增长,外语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外语教材质量监控体系。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种类层出不穷,质量有高有低,目前没有对各个院校教材选用的指导和监督,一些学校尤其是办学经费有限的学校为了节约成本而选用价格低但质量不高的教材,这类教材可能在语言知识体系上都不够完善,更不能保证思政内容的合理融入。在融入思政内容后,教材也可能存在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等潜在隐患。因此,必须加大对高职专科外语教材编写质量和选用标准的监控以保证高职专科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坚实的基础,正确的导向下有效实施。
三、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应融入的思政元素
《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一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四是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 五是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纲要》还强调“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结合高职专科学校的职业性,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等因素,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应是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元素的重点。价值塑造是课程思政的核心。高职专科学生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三观”,但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尤其是需要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因此,教材内容需要将价值塑造融入到知识传授和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在语言学习中理性思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要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就要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它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在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引导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同时,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异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在职业素养方面,《课标》中的职业与个人主题类别包含职业类型、职业选择、创新创业、职业发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七个话题。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可选择涵盖这些话题内容,在话题的学习和讨论中,教育引导学生切实地树立职业理想信念,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1.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体现职业特色
做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首先要厘清的一个概念“课程思政≠专业课内容的压缩和思政内容的增加”。(何莲珍 2022)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应聚焦英语教学,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为目标,不能简单直接地安排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而应以语言学习内容为载体,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课标》设定了四项学科核心素养,基础要素是涉外职场沟通,其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具备必要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较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能够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沟通。因此,教材编写首先要遵循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将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融合在教材中,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涉外职场能力。同时,要体现职业特色,涵盖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各种典型素材,设置真实的职业情景和职场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行业所需的语言技能。
2.提高教材编写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注重编写质量
教材编写队伍是教材开发的基本保障。首先,教材编写人员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水平。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队伍不仅应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还可以包括思政课教师、学科专家。学科专家从宏观方面为教材编写把握纲领。思政教师协助英语教师从微观方面挖掘教材的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教材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同时,编写队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尤其是队伍中的英语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具备牢固的法制观念和职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材、编写和评价的过程中把握课程思政内容的合理性和系统性。教材编写者是“育人的设计师”,只有提高编写能力,教材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育人目标。
3.并重与并置中西方文化,双向实现
英语课程思政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语言学习内容必须包含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习不再仅仅是学习外国语言文化,转而要用外语作为媒介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因此融入中国元素必不可少。刘正光(2021)提出输入材料中西方文化并重与并置的原则,由其主编的《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前三个单元的Text A 和Text B两篇文章分别涉及中外文化,单元主题阐述的名言也是中西方各一套。整册教材基本平衡了中西方文化的输入。西方语言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语言;而深入了解并能够用英语对外推介中国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和培养家国情怀;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可以让学生认识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4.系统融入思政元素,构建有机整体
前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应是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课程思政的重点。要将这些内容合理融入到教材中绝非易事。现有的外语教材在课程思政方面普遍缺乏系统性,出现“显性”缺、“隐性”散的现象。(王守仁 2021)目前,思政元素的融入教材比较具有系统性是前面提到的《明德英语》。该教材采用多元大纲,其核心是元素大纲,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12个词,其统领单元主题,构建出整体框架,同时在主题下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明德英语》分为三册,分别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第一册以公民层面为主,第二册以社会层面为主,第三册以国家层面为主。《明德英语》还有“基于任务大纲”、“基于技能大纲”和“以学生为中心大纲”,让学生在做事中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和塑造价值观。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基于编写目的,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或者职业素养作为三大主题分册融入教材,或者参考《明德英语》的做法,以三者之一作为主题统领,另外二者再有机融入到主题下。如,以职业素养为主题,当中融入个人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文化底蕴、文化交流等专题。当然这中间要充分考虑高职专科的特点,尤其是学生认知、学习基础和价值理念,选择合理的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起来,系统地融入教材中,保证育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本文探究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其在课程思政内容的质、量和度都还存在不足。根据《纲要》和《课标》的要求,结合高职专科学校职业性、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和学生情况,尝试提出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的课程思政内容应重点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最后探讨性地提出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专科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104/t20210409_525482.html. 20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0.
[3] 文秋芳.“产出导向法” 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J]. 中国外语教育,2017 (5):18-23.
[4] 何莲珍. 从教材入手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2 (5):18-22.
[5] 刘正光,许哲,何 岚.“立德树人”与大学英语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J]. 中国外语,2021 (3):25-32.
[6] 王守仁. 论“明明德”于外语课程——兼谈《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教材编写[J]. 中国外语,2021 (3):4-9.
[7] 孙有中.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 外语电化教学,2020 (6 ):46-51.
[8] 何艳.“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建构. 校园英语2021 (35): 63 -64.
[9] 李金凤.“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外语教材建设路径研究[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