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各科室中,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负责提供无菌医疗用品,倘若消毒不合格,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导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会加剧患者的病情,延长治疗时间,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依据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特点及需求,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机制,能够确保消毒供应中心日常管理的安全性,减少因医疗物品消毒不合格所致的各类风险,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安全、无菌的医疗物品[3]。本次研究选取病例简要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机制的相关效果,评价该管理模式是否可行。详细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时间为2021-2至2022-2,实验对象为消毒供应中心的240件医疗物品。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为120件。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共计20名,男性12名,女性8名;年龄范围22-54岁,平均(38.32±2.11)岁。对照组中,妇产科13件、骨科20件、眼科31件、肛肠科23件、介入科18件、神经外科15件。观察组中,妇产科15件、骨科14件、眼科28件、肛肠科25件、介入科16件、神经外科22件。两组基础信息保持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管理,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将消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如下:定期开展培训,向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介绍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保养方法,便于其掌握,使其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并对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在医院内部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对医疗器械消毒、杀菌等过程进行严格把控,使感染情况减少。各个科室将医疗器械可回收消毒的管理流程拟定出来,结合科室菌群特点,实施针对性消毒,把环氧乙烷和高压物品分开,以免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及寿命,还要严格控制医疗器械的清洗及消毒过程,避免发生二次感染。每隔一段时间,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检查,针对存在医疗风险、事故的器械进行追踪,把该过程中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开关等操作流程进行详细标注。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分区域管理,避免使用过期消毒物品,对于乙肝、艾滋等传染类疾病,应使用一次性物品,预防交叉感染,注意从各个环节进行风险防范。
1.3观察指标
①消毒达标率:统计消毒达标例数,率以百分数形式表示。
②护理风险发生率:记录护理风险发生例数。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风险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计数资料(消毒达标率、护理风险发生率)采用(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t检验。P<0.05提示两组数据具备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消毒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的消毒达标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消毒达标率比较(n,%)
2.2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繁杂,对护理人员提出了相对比较高的要求,其每天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消毒、保养等,倘若医疗器械消毒杀菌处理不合格,很容易使医疗风险增加,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4]。基于上述情况考量,在消毒供应中心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机制非常关键,其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强调消毒供应中心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其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帮助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方法,建立完善的管理方法,将消毒供应中心日常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此对各类护理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并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更加方便[5]。该过程中,既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还能够使医疗设备的消毒达标率提高。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消毒达标率为98.33%,比对照组的90.83%高;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0.83%,比对照组的6.67%低,两组之间数据信息保持差异(P<0.05),说明护理安全管理机制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使消毒达标率提高,减少护理风险。
综上,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消毒达标率,还能够使护理风险降低,说明该管理机制有效,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能够为后续同类研究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万桂群.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4):256-257.
[2]王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 26(19):3622-3623.
[3]滕其霞.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6,40(4):234-235.
[4]陈美玲.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讨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20, 29(1):104-105.
[5]王红光.优质护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可行性及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 3(2):17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