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护理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护理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98 (Online) ISSN: 3008-0177 (Print)
qikan8@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护理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价值探讨 下载:0 浏览:49
摘要:

目的:考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对护理质量提升的改善评价。方法:基于干预方式将统共入组的200例急诊科就诊患者(收取年限:2021/06~2022/03)均分为100例/组,比对分析常规预检分诊流程(对照组)、优化护理流程(观察组)的预检分诊效果及护理质量等测验值。结果: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分诊准确度和及时性均居更高水平,且就诊至处置时间明显更短(P<0.05);表2提示观察组护理质量相较于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施以优化护理流程应可显著提升分诊准确度,提高及时性,缩短处置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延续性护理在静脉治疗患者出院后的导管维护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0 浏览:36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静脉治疗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选取某三甲医院静脉治疗出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包括健康教育推送、定时提醒、远程指导及问题反馈等措施。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维护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vs22.5%,P<0.05);导管维护依从性为(94.2±4.1)%,高于对照组的(81.7±6.8)%(P<0.001);PIC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出院患者导管维护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与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精神科护士夜班查房注意事项探讨 下载:19 浏览:187
摘要:

本文探讨了精神科护士夜班查房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通过分析夜班查房的特点和患者夜间病情变化,提出了查房前的准备工作、查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在夜班查房时应重点关注患者安全、病情观察和药物管理等方面,同时加强自身安全防护。本文旨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夜班查房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


成人手背静脉穿刺技术要领简析 下载:12 浏览:118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给药方法。静脉穿刺技术是护理工作基本技能。本人将成人常用的手背静脉分成三种类型,青筋暴露硬化型、隐而可发型、隐而不发型,每种类型的操作手法要根据不同的静脉特点做不同的技术调整。固定皮肤、皮下滑行、握拳松紧度等注意事项都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因素。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实践阻滞因素最新进展 下载:22 浏览:210
摘要:

神经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以及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通过早期康复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改善神经重症患者的神经功能,让患者的肢体以及语言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不过,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并不广泛,有着许多阻滞因素。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的分析,为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实践提供对应的参考。


一种预警性医用输液贴的设计与效果评价 下载:25 浏览:295
摘要:

静脉输液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工作之一,在输液操作中,传统的做法是当针头穿刺皮肤后先用第一条胶带横向固定针头,再用第二条胶带交叉固定针头,然而在输液过程中无法观察针头的固定情况,静脉穿刺后仍存在药液外渗风险,尤其在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检查中,需要高压注射造影剂,由于存在注射压力大、患者血管脆化以及穿刺针脱落等风险因素,极易导致穿刺处药液外渗,从而导致穿刺点肿胀,如果药液具有毒性,还会腐蚀药液流经的皮肤或组织,造成皮肤或组织的溃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泌尿外科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及护理方案优化 下载:15 浏览:130
摘要:

长期留置导尿是泌尿外科常见基础操作,也是泌尿外科并发症高发的潜在诱因。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论,本文回顾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1142例长期留置导尿病例,对护理质量控制薄弱环节进行根因分析,提出流程‑人员‑环境三维优化方案,并以前瞻性对照方式验证成效。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化后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由 12.4 % 降至 4.1 %,导管滑脱率由 3.8 % 降至 0.9 %,患者舒适度评分由 6.72 分升至 8.23 分(十分制)。论文建议在泌尿外科全面推行“分级护理+风险分型+动态评估”闭环管理模式,以降低并发症、提升患者体验。

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预后的效果研究 下载:10 浏览:112
摘要:

目的:本地研究分析了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于提高和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以及患者预后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择了我院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划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5名乳腺癌化疗患者和接受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的实验组75名乳腺癌化疗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等指标。结果:在护理开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随着护理是时候实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开始护理前两组乳腺癌患者在生理状态方面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MDASI各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随访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的FACT-B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明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以及生理状态的改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无痛取卵术后平卧时间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舒适度的影响 下载:26 浏览:233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痛取卵术后平卧时间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舒适度的影响,优化术后护理策略。方法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接受无痛取卵术的患者,根据取卵术后平躺时间随机分为短时间平卧组(10min,n=40)、中时间平卧组(30min,n=40)和长时间平卧组(50min,n=40),分别监测术后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患者GCQ主观舒适度评分。结果 研究发现,短时间平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恢复较慢,术后低血压及头晕发生率(20%)显著高于中(2.5%)、长时间组(2.5%)(P<0.05);同时,短时间平卧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评分也显著低于中、长时间平卧组(P<0.01),中、长时间两组患者在术后平均动脉压及舒适度评分上无明显差异,术后活动能力恢复较好。结论 结果表明,术后平卧时间在30min以上有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基于此,建议临床实践中将无痛取卵术后平卧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舒适度,提高复苏室运转率。

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Rockwood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下载:29 浏览:247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分别使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行肩锁关节脱位复位修复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至2024年 Rockwood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其中,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有19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复位固定有17例。分析2组受伤时间、年龄、性别等因素。通过对比术后喙锁肩距离,观察复位及丢失情况。通过对比术后患者外展角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x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均无血管、神经及感染。其中2例锁骨钩钢板患者、1例Endobutton袢钢板患者行翻修手术。所有锁骨钩钢板患者于术后(14.5+6.2)个月取出内固定。带袢钢板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6.3个月(13至46个月),锁骨钩钢板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7.0个月(15至43个月)。2组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肩关节外展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末次VAS评分与喙锁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锁骨钩钢板组取出内固定前后对比VAS评分、喙锁间距离、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肩关节外展度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两种固定方式均为值得肯定的手术方式,使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行肩锁关节脱位修复重建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更快。袢钢板术后肩关节复位情况好,但在术后疼痛、功能活动恢复以及经济便宜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脑卒中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 下载:13 浏览:146
摘要:

目的:分析对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接诊的100例急诊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入院起始时间为2024年6月至2025年2月,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50例分到单号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50例分到双号者纳入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4.01±0.23)分钟、转诊时间(6.03±0.48)分钟短于对照组(6.29±0.37)分钟、(8.42±0.59)分钟,P<0.05;观察组救治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于急诊脑卒中患者,不仅显著提升了救治速度和患者综合治疗成效,而且显著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疾病适应水平的影响 下载:13 浏览:142
摘要:

目的 研究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疾病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叙事护理。并对比两组在应对方式、疾病适应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的评分上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在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以及躯体疼痛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护理能有效提升乳腺癌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疾病适应水平,并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产房舒适管理联合基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预防初次分娩顺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 下载:14 浏览:148
摘要:

研究目的是探讨产房舒适管理联合基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对初次分娩顺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确立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25例初次分娩顺产妇,研究组应用产房舒适管理联合基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手段。结果表明,经过这种方法后,研究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425.84±14.5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476.62±15.9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产妇的焦虑情绪评分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舒适管理联合基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能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初次顺产妇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对预防初次顺产妇产后出血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心内科住院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执行率中的应用 下载:18 浏览:221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心内科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策略执行率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分别筛选出本院心内科住院部在2019/1-2019/12、2020/1-2020/12期间接收的患者各100例,将前者设置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将后者设置为实验组(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执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人员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质量等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帮助患者逐步提高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的执行率,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效果增强,对降低静脉血栓率等发挥积极作用。

渐进式病房管理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17 浏览:180
摘要:

下肢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康复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渐进式病房管理模式近年来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得到应用,通过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渐进式病房管理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评价 下载:22 浏览:220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在Gartland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儿,均为GartlandIII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在C型臂引导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明显加快,平均为6.4±0.9周,对照组为8.5±1.3周。Flynn评估中,实验组优良率达到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与16%。针道感染发生率较低,精神焦虑(SAS评分)与抑郁水平(SDS评分)在实验组均表现出更优的控制。手术相关参数方面,闭合复位组在时间控制、出血量及术后瘢痕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不仅促进骨折快速愈合,同时在保留骨骼生长潜力、减少术后创伤及心理压力方面展现综合优势。相较传统开放手术,其微创性显著降低患儿术后焦虑与抑郁风险,有助于整体康复质量的提升。

基于ERCP术后护理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研究 下载:17 浏览:173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我院35岁及以上行ERCP治疗的56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护理满意度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平均住院时间(4.2±1.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5±1.5)d。结论:ERCP术后护理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经皮撬拨配合反向牵开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下载:32 浏览:295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配合反向牵开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72位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方法和经皮撬拨配合反向牵开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为治疗手段,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36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跟骨解剖指标对比。结果: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78%)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67%),治疗组在治疗后7日和1年内的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撬拨配合反向牵开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跟骨解剖指标,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目标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防控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8 浏览:185
摘要:

目的  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采取以目标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入,视2023年1月-6月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2),视2023年7月~12月为观察组(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n=32),比较2组指标。结果  评估导尿管留置、入住ICU与总住院时间,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评估各项措施执行率,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评估满意度,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评估生活质量,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结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实践中,以目标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有益于避免因长时间导尿管留置而引发的相关潜在并发症,缩短留置时间,降低CAUTI风险,改善总体生活质量。

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23 浏览:19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谱)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本实验2024年3月至9月477份抗核抗体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结果为研究样本,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评估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76.10%,显著高于单独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6.04%)和抗核抗体谱检测(阳性率70.44%)。统计学分析显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早期发现率,降低漏诊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护理研究杂志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
2018-2025
发文量 :
696
访问量 :
150628
下载量 :
68257
总被引次数 :
906
影响因子 :
1.025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