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中就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升高和饮食习惯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因为患者胃黏膜上皮多次被损伤,降低固有腺体含量。一旦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会合并肠腺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以及贫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是病理诊断,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然而在操作方面比较复杂,而且病理诊断结果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活检样本取自于病变组织深度等[1]。近几年,在临床消化内科诊疗疾病中常采用内镜检查技术,其典型特点是快捷且高效,其能够明确探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变部位和体积,为诊断疾病提供有利条件。现对在我院接受内镜检查的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
1.1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表1)。
1.2方法
内镜检查:在内镜检查之前患者禁饮禁食8小时,采用电子胃镜和电子肠镜实施检测,在患者食道内缓慢置入胃镜,并探查胃壁、胃窦、肠道壁,同时摄片,安排两名临床医师进行阅片,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记录诊断结果。通过内镜初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在其病变部位取2-3块病变组织,并病理活检样本组织。
病理诊断: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内镜下钳取的样本组织,并对其实施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处理,之后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两名病理医师对样本病理进行判断,详细观察样本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学形态,之后参照相关标准对其进行病理分型。粘膜较薄、皱壁消失或者变平血管透见属于I型,红白相见但是以白色为主为Ⅱ型,粘膜粗糙不平同时存在颗粒样增生为Ⅲ型。
1.3观察指标
分析病理诊断结果和内镜检查结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形增生符合率进行比较,总结内镜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内镜检查结果
56例患者经内镜检查有10例属于Ⅰ型,有28属于Ⅰ型+Ⅱ型,有18例属于Ⅰ型+Ⅱ型+Ⅲ型。
表2内镜检查结果
2.2病理诊断结果
5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有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71.43%,有20例肠上皮化生,符合率为35.71%,有12例异形增生,符合率为21.43%,在符合率指标中,相比于肠上皮化生和异形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更高,(P<0.05)。
表3病理诊断结果(n,%)
2.3内镜影像学特征
56例患者中有52例黏膜变薄,占比为92.86%,有45例褶皱变平,占比为80.36%,有44例血管暴露,占比为78.57%,有42例黏膜可见表面结节,占比为75.00%。
表4内镜影像学特征(n,%)
3讨论
老年患者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高发人群,而且疾病变化多样。目前,在人们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典型特征是病情进展速度比较缓慢,而且具有迁延性和难治性,临床治愈该病存在较大的难度。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腹部饱胀和上腹疼痛等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同时患者还会合并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会逐渐表现出便秘、腹泻、贫血、消瘦等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在有关文献中提到,胃癌前期状态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过程为正常的胃黏膜逐渐发展成为浅表性胃炎,之后发生成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成为胃癌。患者一旦发展成为胃癌,不但会使患者承受较大的生理痛苦,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因此,临床尽早诊断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有效减少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
病理诊断能够观察病变组织细胞学特征,从而判断病理类型,然而由于病理诊断具有有创性,因此,该诊断方式临床应用受限。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进行病理活检,而且病理医生在判断活检样本的过程中其判断经验也会影响慢性胃炎分期。
生化诊断和影像学诊断手段只能够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灶部位、体积和异常指标揭示出来,要想将其作为最终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依据存在较大的难度。现阶段,在我国医疗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内镜检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而且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镜检查技术不但具有清晰的图像,而且还能够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在操作方面也比较简单便捷,也正是以因为内镜检查技术具有上述多种优点,使其在内消化内科诊疗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2]。
在本次研究中,将在我院接受内镜检查的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诊断,获得的结果是,56例患者经内镜检查有10例属于Ⅰ型,有28属于Ⅰ型+Ⅱ型,有18例属于Ⅰ型+Ⅱ型+Ⅲ型。5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有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71.43%,有20例肠上皮化生,符合率为35.71%,有12例异形增生,符合率为21.43%,在符合率指标中,相比于肠上皮化生和异形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更高,(P<0.05)。说明临床在诊断和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可以采用内镜检查技术,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原因在于内镜检查利用包含内视镜的纤维软管,在患者口腔内置入之后直达胃部,胃镜的清晰度和分辨率较高,能够将靶电最大程度的放大,从而将发生变化的细微形态和结构清晰地显示出来,能够真实反映微小病变,而且能够实现电子染色观察部位的目标,使观察目标的清晰度得以显著提升[3]。
影响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的因素主要是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是局灶性和多灶性,在收集活检的过程中所收集的病灶局部组织并不是内镜观察范围内的活检样本组织,而且在钳取活检样本组织时并不是在粘膜肌层,在观察病理切片的过程中所切取的病理切片并不是病变部位等[4]。除此之外,如果在内镜检查时胃内充气以及内镜医师人为扩大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等因素也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5]。
内镜能够详细观察胃黏膜病变部位萎缩程度以及肠生化等情况,真实查看检查部位,准确判断细胞学和可疑病变部位。在本文中,56例患者中有52例黏膜变薄,占比为92.86%,有45例褶皱变平,占比为80.36%,有44例血管暴露,占比为78.57%,有42例黏膜可见表面结节,占比为75.00%。说明内镜检查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内镜检查主要表现包括黏膜变薄、褶皱变平、血管暴露、黏膜可见表面结节。内镜检查能够真实清晰的反映出患者胃腔内环境,而且能够准确显示粘膜的粗糙变薄和白相为主情况,同时配合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而且检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查,具有较高的检查效率[6]。因此,临床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应用内镜检查具有较高的价值。由于内镜含有照明装置,其能够使医师用肉眼直接观察检查部位,同时内镜前端的角度可以进行随意调整,具有较广的探查范围,观察盲区较小。由此可见,这也是内镜检查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内镜检查对象不只是患者的胃部和肠部,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咽喉、食管等器官进行检查[7]。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内镜检查结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年龄较大患者其身体各个组织功能都处于逐渐减退的状态,而且血红蛋白水平处于异常状态或者体温升高等因素也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使诊断的准确性大幅度降低,而且临床医师的诊断经验也会影响到诊断准确性[8]。这就需要实施内镜检查的医师应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特征有熟练的掌握,并确定诊断标准,防止患者胃肠充气过量,对观察到的异常组织进行活检的过程中应尽量多的采集比较深的肌层样本组织,使活检组织数量和体积充足。同时,还要确定病理检查操作规范,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防止出现漏诊和误诊等情况[9]。
在临床实践中,在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将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在一起,能够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提升,联合诊断还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确定,为临床医师为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尽快康复[10]。
4结论
总而言之,内镜检查在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因此,可以将内镜检查作为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想进一步筛查疾病,避免发生内镜检查过度诊断的情况,可以将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合在一起对患者实施联合检查,有利于患者疾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使患者能够尽早的接受有效治疗,保证患得良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华东.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2,39(02):23-24+27.
[2]邹莉娜.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13):27-29.
[3]韩海峰.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80-81.
[4]隋秀芳,毛晓燕.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0):161.
[5]刘剑锋.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7):763-765.
[6]李海英.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3):157.
[7]张家龙.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8):147+149.
[8]陈竹林,李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02):209-211.
[9]朱莉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3):66.
[10]杨霜冰,郭雄.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