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与建构
刘锋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锋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与建构[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4.2. DOI:10.12724/ccn.2024.157006.
摘要: 当前,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建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以下简称“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全面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运行模式与人民的观念。因此,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构建必须认真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继而建构起能够真正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切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首先,本文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其次,本文将分析如何通过教育途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中。最后,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有效传播与传承。
关键词: 优秀文化;核心素养;文化渗透
DOI:10.12724/ccn.2024.157006
基金资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科学社会主义精神的文化成果。它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元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如儒家的仁爱、孝道、忠诚、诚信等。这些价值观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素养具有重要影响。

2. 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它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这些精神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具有重要影响。

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包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这些理念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具有重要影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和理念精粹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儿女的人生观、价值观,构筑了中华儿女独特而坚定的精神世界。在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过程中,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让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现出中华民族之“魂”,就是对中华文化最为实质性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保障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持续传承下去的关键所在。

其次,在学生核心素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那么,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则需要以承载优秀文化传承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时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的影响。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蕴含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抵御社会不良信息和负面现象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中华民族当前乃至未来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再次,在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中传承民族文化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共同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国家(地区)都试图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或指标体系,从而为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提供参照,以指导人才培养实践。有鉴于此,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框架也需要承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符合我国的国情与现实需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教育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课程设置: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重要场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相关的课程,如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等。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其文化素养。还可结合多种授课方式,例如小组讨论交流、历史影片的放映等形式加强互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融入其中。

2. 新媒体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魅力。网络传播媒介已成为新时期人们了解世界和彼此沟通的重要渠道。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在校园文化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建设,尤其是结合新媒体的运用,建立有关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网站,设立图文结合的网页,举办有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网络问答竞赛等方式,使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更形象、生动的展示,达到涵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3. 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讲座、革命文化展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坛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熏陶。

4.社会实践: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和涵养作用,不仅要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更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落实到行动中。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例如探望敬老院的老人,帮助孤儿院的孩童,做爱心义工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体现在生活中,真正达到育人目的,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现实意义。

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有效传播与传承的建议

1.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2.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

3.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

4. 国际交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提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教育途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中,有助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材是如何全面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J].中学语文,2019(25):49.

[2]刘长明,杨德凤.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23(07):20-22.

[3]沈红.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析——以“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2(16):31-32.

[4]杨进香.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2022(01):38-40.

[5]吴寒.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J].山西教育(教学),2020(12):57-58.

[6]姜弟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7):14-15.

[7]王彬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J].理论界,2023(11):9-14.DOI:10.13221/j.cnki.lljj.2023.11.012.

[8]贾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三重逻辑[J].北京教育(德育),2023(10):72-7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