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许多学生在父母悉心照料下失去了参加劳动的许多机会,造成了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技巧的缺失,这凸显出了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以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为目标的综合实践教学是一门以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课,与学校开展劳动教学具有很好地融合机会。为此,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老师要密切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关于“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相联系,主动地将劳动教育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课程活动的参与,体会到劳动教育的深层含义,从而增强自己的劳动意识、劳动品质和劳动素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基础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所以,在当前社会大力提倡劳动教育的情况下,老师们要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其教学效果明显。
(一)有利于德育实践中知行统一
过去,我国的劳动教育多是通过劳动专业的课程来进行,只是片面地注重对劳动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地解释,而忽略了对劳动实践的安排和实施,从而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发展。而在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课程结合起来的时候,老师们可以把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发挥出来,把以劳动教育为主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的教学相结合,使之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综合素养具有全面、综合和系统性的特点,这不仅要求他们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求他们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康的身体等。在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学生们主动地参加了劳动实践,在完成劳动任务和与其他同学的协作中,使他们的整体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学相结合,具有十分明显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此,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要主动探索并执行与之相结合的战略,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最大优化,激发学生的劳动观念
在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突破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集成课程内容,这可以使课程内容的教育优点得到有效地结合,以更全面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的时候,老师就应该从课程内容的整合层次开始,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的知识的整体认识来激发他们的劳动意识。
例如,在开展“学校的“光盘”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们应该将这些相关的知识与该课程的具体内容相联系。可以通过信息性录像的方式,将一颗种子从种子到变成粮食的各个阶段,让他们在这个可视化的教学环境中,对粮食的来之不易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那是无数农民、工人等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在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让同学们对“光盘”行动的重要性和深层含义有更深入地理解,从而有利于开展综合教学,培养出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
(二)以课堂教学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综合性实践课和学校的劳动教育一样,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多个领域的教育资源以一种活动的方式进行,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好的学习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所以,在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的时候,老师们就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活动的方式,让他们在更多样的活动引导下,真正地养成自己的良好的劳动素养。
1.调查与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导并使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教育。
例如,在开展“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带到当地的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等场所,使他们对当地的民间艺术形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能体验到民间艺人的高超的劳动技艺,以及他们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劳动精神。从而使学生通过调查与研究的方式,接受劳动的教育,从而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理念。
2.专业实践活动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在对各类不同的行业都有深入地认识和亲身经历之后,他们就会尊敬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劳动者,从而使他们养成爱惜自己劳动果实的观念和观念。所以,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开展专业体验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使其内化。
例如,在教授“养殖小动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他们进行有关的专业体验,让他们选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照料。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在训练和照料动物的同时,体会到动物管理员的辛苦,从而加深对工作的体会。
3. 主题教育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以主题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内涵更为丰富,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某个主题的系统性学习更为专注。所以,在进行劳动融入教学时,老师要主动进行以劳动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让同学们能够以劳动教学这一主题为中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达到对自己的劳动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结语:
总之,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应该经过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并贯穿始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品质在无形之中得以养成,从而使小学的劳动教育更加有效。所以,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主动探索出有效地探索出劳动融合的教育战略,提高其与劳动教育的黏度,使二者更加有效地融合和渗透。
参考文献
[1]夏明霞,李丹,何雪琦.“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228-230.
[2]李静蓉.“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03):27-30.
[3]于伟利.打造劳动教育“1+6”新样态[J].人民教育,2022(02):62-63.
[4]张晓琴.新时代劳动与科学教育有效融合的思考[J].发展,2022(05):85-86.
[5]张树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落实好劳动教育[J].学周刊,2021(18):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