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学校德育工作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那么对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如何构建适合特殊学生的德育课程生态?特殊教育学校应秉持“有爱无碍、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三心(爱心、耐心、信心)”育人,开发一系列生活化德育课程,把德育目标细化落实到习惯养成、体验活动、自主发展、
融合发展中。
一、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升道德水平
学校需要对主题教育工作加以重视,借助此种教育活动使学生情感体验得到充分强化,进而保证学生了解德育知识,同时通过活动体验对德育知识进行有效内化,使其成为自身的一种行为。比如特殊学校可以通过“三生、四爱与五好”活动,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效果。通常特殊学校会将主题教育课程作为德育教育重要实施渠道,班主任应该把生、四爱与五好设定为班会主题,各个班级均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课程安排等,每月开展一次班会活动。若是条件充足,班主任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另外,结合时间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时效性等,组织学生开展总结与交流活动,以现固实践活动的效果。另外,特殊学校还可以进行“评三好”活动,借助该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争优观念意识,并以此为基础,特殊学校可以按照学生学习成绩、行为规范等情况评选美德少年,对其可以起到勉励作用,对其他学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向上,借助榜样力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特殊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上活动,并在该活动中结合学校常规要求,使学生对明礼知耻、崇德向上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以帮助其提高道德水平。
二、创优情境教学,在德育深化中实现情感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的便是与他们交往的老师、同学,班级氛围、校园环境、学习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班风、学风,这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得特殊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影响。而情境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让特殊学生在具体场景的切身体验中得到心理上的鼓励,还可以让德育教育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渗透。例如,在教学他们认识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钟表实物为特殊学生进行演示,在具体场景的观察中让特殊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然后为学生开展一分钟课桌整理大赛。这样既可以愉悦课堂学习氛围,又可以在活动中让特殊学生具备初步的时间观念。教师通过情境教学以及合作互动的切身体验,使得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实践活动的体验中为特殊学生渲染珍惜时间的观念,继而使得德育与心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渗透,实现学生乐学情感的培养。
三、注重习惯养成,奠基学生未来发展
特殊学生往往衣冠不整、情绪波动大、法纪观念淡薄习惯养成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学生素养将来走向社会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欢迎和接纳。基于此学校把习惯养成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本着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原则坚持不懈抓习惯、促养成。是开展“文明餐桌”评选活动,规范学生文明就餐行为,实行水果副食票发放与学生思想行为表现相挂钩制度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是把培智生一日餐、文明就餐习惯和能力培养当做三节生活适应课纳入教学安排;三是评选表彰“五星少年”,给同学们树立榜样。通过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努力,校园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始终保持干净整洁,从室内到室外始终不见一片果皮纸屑。从初春到深冬,渐次开放的花朵,不见一丝一毫损伤践踏;从教学设备到室内外墙壁,不见一个手印脚印。优雅干净整洁的育人环境,给社会各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这些光鲜事例足以说明多年如一日的养成教育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教育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说明学校推行的实物激励诱导和习惯养成教育系列举措对残障孩子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四、融入趣味活动,优化学生自信心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想让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实,可以利用趣味活动进行教学充实,利用家校合作的形式让活动教育实现育人的价值功效,通过双方互动交流使得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得到自信心,实现特殊学生活动参与性的调动。例如,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硬纸板、剪刀等道具,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手工DIY”的制作,在图形的制作中使得特殊学生得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并且,在图形制作完成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图形制作心得记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在家长与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健全特殊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在开展图形认识教学的时侯,为了让德育教育得到深入的贯彻落实,还可以利用希沃白板这一信息技术手段为特殊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视觉感官的冲击下增强学生的美德教育,让特殊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求知欲望的调动。教师可以利用希沃助手为特殊学生开展图形拼接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图形让学生进行图形的设计与拼凑,把精美的剪纸作为奖品赠送给优胜方,从而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结论:每个生命来到我们面前,无论是否残缺,我们无法否认和拒绝他们的无比神圣,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永远在路上,常说生命且行且珍惜,我们更需要以“愚公”的精神坚守梦想、坚守希望,在特殊学生的德育探索实践中唱响生命的
赞歌。
参考文献:
[1]钟春华.浅谈特殊学生数学课中的德育策略[J].现代交际,2018(10):158+157.
[2]徐敏.培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以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7(23):79-80.
[3]王柳.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探索与实践[J].贵州教育,2017(19):19-20.